【摘要】本文在部分民辦高校多年開展免費培訓鄉村醫生的基礎上,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表象與內涵的關聯上,系統地總結、分析和論述了免費培訓鄉村醫生的積極作用與成效,對今后高等院校發揮其自身教育資源,開展基層實用人才培訓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民辦院校 鄉村醫生 免費培訓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不斷進步,“三農”問題,即農村、農業、農民的問題日益成為改革發展的主題。而提高農村衛生水平,保證農民健康,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保證。鄉村醫生作為農村三級衛生保健網的網底,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植根于廣大農村地區的衛生服務工作者,直接承擔著廣大農民的醫療、預防及保健任務,對于作好農村衛生工作,保障農民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據統計,農村居民患病后在村衛生室就診的比例高達69%。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鄉村醫生對緩解當地缺醫少藥現象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民辦高校開展免費鄉村醫生培訓這一舉措,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其專業特色優勢,主動擔當社會責任,凸顯民辦院校為地方經濟社會服務的作用,同時,還有利于民辦高校拓展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建構學校與醫院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鄉村醫生免費培訓形成制度
落后的基層醫療條件,高素質基層應用型人才目標的制定,促使民辦高校實行鄉村醫生免費培訓成為可能。基層醫療條件的改善需耍依托辦學優良、機制靈活的民辦高校,同時民辦高校基層醫療人才的培養目標的實現也需要以鄉村醫生免費培訓為突破點。
1.構建平臺
民辦高校擁有優厚的師資隊伍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夠為鄉村醫生的培訓提供良好的環境基礎。以山東協和學院為例,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開展醫護專業培訓,積累了較豐富的教育資源和短期培訓經驗。2005年醫學類專業通過了國家教育部、衛生部醫學類專業高等專科教育評估,為鄉村醫生免費培訓構建了良好的專業基礎。
2.落實定位
民辦高校醫學類專業確定的服務,面向定位與貫徹落實國家新農村衛生工作方針相適應,與地方農村衛生服務需求相一致,與培養社會和基層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目標相銜接。
3.“非典”觸動
2003年“非典”,凸現出農村三級衛生網薄弱、高素質的醫療衛生人才匱乏,多數由“赤腳醫生”轉變而來的鄉村醫生基本還是靠體溫計、聽診器和血壓計等“老三件”診治疾病。鄉村醫生中只有約10%的具有職業醫師資格證,很多人都是憑借經驗,村衛生室的服務能力弱化,農民看病就醫不能得到有效地保障,存在著看病難、看病責、看不好病的現象。
二、鄉村醫生免費培訓的積極作用
鄉村醫生是農村衛生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體系的直接參與者。鄉村醫生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國家農村衛生政策的落實,影響著農民的健康保障水平,但高素質的基層醫療型人才還很匱乏這是不爭的事實。而民辦高校辦學機制靈活,又擁有充足的師資和教學設備,這為鄉村醫生的培訓工作既提供了政策支持又提供了環境支持。同時,民辦高校在培訓鄉村醫生時,其醫護類專業還可以更好地落實面向基層培養基層醫療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從而實現雙贏。
1.服務作用
鄉村醫生免費培訓體現了民辦高校“以服務為宗旨”的辦學方針,拓展和實現了民辦高校服務社會、服務基層、服務農村的辦學功能和服務地方衛生事業的社會責任。
2.雙贏作用
鄉村醫生免費培訓彰顯出雙贏作用,一是培訓雙贏。鄉村醫生免費培訓推進了學校全日制教育,增強了學校教師與學生綜合素質,同時,全日制教育進一步促進了鄉村醫生免費培訓。二是資源雙贏,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和基層衛生資源共享互利。
3.橋梁作用
以鄉村醫生免費培訓為抓手和橋梁,褡建了學校與基層、教育與就業、培養與培訓、需求與服務的直通橋梁。通過這個橋梁,了解地方基層衛生狀況和實用人才需求。檢查和改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合作開展教學科研活動,推進了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和基層專業技術建設。
4.促進作用
鄉村醫生免費培訓促進了學校與地方衛生部門及醫院的緊密結合,優化了合作關系,增進了友誼往來,促進了共同發展,在人才培養中產生最佳的共振效果。
三、鄉村醫生免費培訓的成果豐碩
民辦高校開展鄉村醫生免費培訓是一種社會責任的體現,也是鄉村醫生業務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同時對于民辦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諸如辦學理念、課程體系、教師素質、學生就業、實習實訓等的完善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1.深化辦學理念
辦好一所學校,尤其是辦好一所民辦高校,辦學者是關鍵,關鍵在于辦學者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思想。以鄉村醫生免費培訓為抓手,建立校院結臺的人才培養模式,深化了辦學者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思想,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思想又優化了校院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2.強化社會責任感
以社會責任為動力,推進以鄉村醫生免費培訓,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很好地實現學校教書育人與服務社會的職能。同時,學校以強化社會責任和鄉村醫生免費培訓為切入點,推進了職業道德建設,確保了校院結合共同育人的效果。
3.提高鄉村醫生的業務能力
通過集中培訓,提高參加培訓的鄉村醫生對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與治療能力,掌握了常規醫療儀器和藥物的合理使用,杜絕了以往在藥物應用上的“三素一湯”(抗生素、維生素、激素和輸液)不良現象。
4.推進課程體系改革
學院以鄉村醫生免費培訓為抓手,推進校院結合育人的過程中。注意發揮“三個”作用,即:發揮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改革中的主體作用、校外醫療衛生單位在教學改革中的參與作用,社會服務與實習實訓在教學改革中的橋梁作用,在校院結合和合作中多渠道地檢驗教學內容對人才標準要求的契臺度,推進課程體系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取得明顯成效。
5.增強教師業務素質
以鄉村醫生免費培訓為抓手的校院結合,拓展優化教師教學思想和業務素質的路子,推進人才培養工作。校院結合使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到醫療機構進修學習,參與臨床實踐,開展科研工作,有效提高了業務素質,也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6.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以鄉村醫生免費培訓為抓手,校院結合,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一步轉變學生就業觀念,拓展就業渠道。以鄉村醫生免費培訓為平臺,組織在校學生與鄉村醫生進行座談交流,以畢業學生和培訓結業的鄉村醫生在基層一線成功的典型事例教育在校學生,促進學生擇業、就業和創業觀念的轉變,引導醫護類學生把基層醫療衛生一線崗位作為重要的就業去向。
7.強化信息平臺與實訓基地
每期培訓班結束后,及時跟蹤鄉村醫生所學知識轉化為服務能力的信息,建立常年聯系,聘其為學院衛生信息員和德育輔導員,及時反饋信息,改進人才培訓工作,提升鄉村醫生培訓質量。建立鄉村醫生網站,把參加培訓的鄉村醫生所在衛生機構作為學生的實訓基地。
8.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以鄉村醫生免費培訓為抓手,建立校院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提高用人單位對學校畢業生的綜合評價滿意度。在畢業生和參加培訓的鄉村醫生中,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例如山東協和學院2003屆口腔專業畢業生、自主創業開診所的先進典型崔連保;第24期鄉村醫生培訓班學員郭家珍和第13期鄉村醫生培訓班學員付家德,在鄉村醫生崗位上做出突出成績,分別被評為全國優秀鄉村醫生和山東省優秀鄉村醫生。
民辦高校開展鄉村醫生免費培訓不僅能提高鄉村醫生的醫療水平。實現資源共享,而且還將為民辦高校醫護類專業建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