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內MPV環比同比雙增長的趨勢下,蒙派克作為這一細分市場的后來者,不但為市場注入了歐美技術路線的新產品,更支撐著整個福田企業轉型的重要戰略規劃。
蒙派克最早在福田內部代號為“G項目”,在上市之前的品牌策劃中確定了最終的車型名稱。作為一款大尺寸的MPV,福田希望在細分市場上有所收獲。據北汽福田汽車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造型設計中心的張永濤介紹,蒙派克的設計和研發工作從2004年就已經開始了,在最初的階段第一個問題就是要搞清楚這樣的車型在國內到底有哪些需求。
“中國汽車消費者的需求有很多特點,因為沒有把握好,所以很多國外的企業和合資公司都在這些方面吃過虧。”據他介紹,一汽-大眾于2005年引進國內的開迪就曾經給了他們很多的啟示,“那是一款非常好的車,可為什么當時的中國消費者不認可呢?因為它看起來不夠高檔。”作為蒙派克的締造者,北汽福田汽車工程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志亮表示,當時福田把這款車定義為企業單位和發達地區的商務用車。通過調查他們發現,這些用戶最為關注的就是車的外觀和安全性。
整整一年的時間,蒙派克的造型設計方案都在反復評審篩選。
張永濤展示了當時用過的部分設計草圖,每個草圖按照英文字母編號排列,從A到J,“將近十個方案擺在眼前,有的時候可能我們對任何一個都不滿意。”他告訴記者,為了保證達到所期望的效果,不僅公司總經理王金玉親自跟蹤每一次評審,就連最終的1∶1油泥模型也因不夠完美而投入了大量時間與精力反復調整。“7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們當初確定的造型放在今天來看還是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
據張永濤的介紹,蒙派克定位于國內的中端產品,當時在參考國外車型設計經驗中會選擇高一檔次的產品作為競爭標桿。特別是內飾部分,因為要兼顧商務特性,他們在色彩搭配和功能選擇上非常注重先進高檔與功能實用的平衡。“我們同樣可以做成很夢幻的高科技化駕駛室,也可以提供真皮材質和高端音響等超越級別的配置,但是我們認為客戶恐怕不會愿意為這些并不實用的配置多花幾萬塊錢,因此最終選擇了最適合用戶需求的路線開展設計。”
不過,實地測評現場最佳造型組專家評委宋慰祖并不完全接受蒙派克的外觀,他說:“我覺得與流線造型的車頭相比,比較平直的尾部造型也能稍微處理一下就好了。”聽到記者帶來的這個反饋,張永濤表示,“我們在研發過程中主要的設計亮點集中在車頭,因為MPV整體車身造型的限制,實際上車身兩側就是車頭的風格延續,最終在車尾結束,主次分明、前后呼應是設計之初確立的基本準則。”
對于MPV的安全性來說,除了安全氣囊和碰撞試驗等被動保護裝置之外,良好的操控和扎實的底盤也很關鍵。張志亮在最初為蒙派克確定產品技術方案的時候發現,當時很多企業采用的都是日韓的技術路線,但他堅持認為這已經沒有競爭優勢了,所以選擇了歐洲的技術路線,“在歐洲,只有奔馳MPV采用了前置后驅、四輪獨立懸掛的技術,這是十分先進的。”
按張志亮的介紹,當時對于福田來說,車身研發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主要的限制來自于整車性能開發。“把車做的好看一點,這個是我們的優勢,單純追求加速能力也不是很難,最難的是車輛駕駛中的操控性、舒適性和穩定性。”于是,他們請來了英國蓮花公司作為顧問,共同開發蒙派克的底盤。而懸掛的調校也由歐洲和美國的專家前來助陣。
作為MPV細分市場的后來者,蒙派克追逐的腳步并不輕松。2007年上市后開局不利,首年僅達到不及1000輛的銷售成績。究其原因,張志亮這樣分析,“那個時候國內的整個MPV市場都不是很大,排除GL8等高端產品,2007年國內MPV的銷量也不到兩萬輛。”另外,他也表示之前雖然通過商用車積累了很多研發經驗,但是在前期研究和品質標準上,與MPV還存在一些偏差。
雖然經過幾次產品升級與優化,但是蒙派克的市場表現始終沒能得到徹底翻身。為了尋找消費者對于產品的市場反饋,張志亮曾經親自到4S店進行走訪調查。“我遇到過一對做生意的夫婦,他們已經去看過三次了,對外觀非常滿意,可最終就是下不了決心購買。”其實這并不是個別現象,包括評測現場的很多評委,大家對于福田這家商用車制造企業推出的MPV,可能一時還不太習慣。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2011年前11月,全國MPV累計銷售45.3萬輛,同比增長14.29%。也許因為品牌影響力和乘用車制造工藝還略欠火候,在與韓系和日系風格產品的競爭中,堅持歐洲路線的蒙派克顯得比較孤單。但是,張志亮對于蒙派克的未來信心十足,“新形象的樹立是需要時間的”,據他介紹,采用了更高工藝水準的全新制造工廠已經在密云投入使用,2011年蒙派克的主要任務并不是沖擊銷量,而在于調整,包括整車性能全面提升、制造工藝水平的全面提升。“只要不斷提升我們的產品品質,就一定會有收獲。”能夠感受到在細分市場中緊追不放的福田雖然承擔著很大的壓力,但是他們追逐的步伐依然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