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苦心搭建了六年的舞臺上,頂著華麗桂冠的對手悉數登場,而傳統的中國自主品牌們仍在苦苦探尋突圍之路。
雖然我們還無法斷言,未來十年,誰能最終贏得這場中國汽車商業之戰,但無疑這個群體未來的構架已經被清晰勾勒出來。這個群體將全然不同于六年前白手起家的中國車部落,在這里,品牌與資源成為第一要素,在這里,低質低價不再令人無可奈何卻名正言順,在這里,自主的“品牌”價值猶如一桿寧折不彎的紅色箭頭,不斷向上。
寶駿630來了,在收獲年度最佳造型獎的同時,處處展現著合資自主的強大合力;上汽MG3、榮威W5來了,在雙雙捧得年度車型大獎和年度最佳動力獎之余,給人們留下高貴的背影;廣汽傳祺來了,年度最佳質量獎的殊榮仍讓一眾評委意猶未盡;中華H530來了,“小寶馬”的稱呼顯然成為其獲得年度最佳操控獎的有力佐證……
傳統自主品牌顯然還無法快速適應這個全新的產業戰局。我們將讀到的這本故事,將呈現出2011年他們面對全新的自主陣型所作出的不同應對。
憑借高端配置車型瑞麒G5,一度肩扛自主大旗的奇瑞為傳統自主艱難地贏得了一席之地。只是目前G6并未銷往消費者,而多是政府采購,奇瑞希望通過“口碑相傳”的方式證明該車的市場價值。因為不符合《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而被拒的奇瑞、斯巴魯合資,也沒有阻擋奇瑞通過合資實現高端突破的戰略。
要將帝豪EC7賣到英國去的吉利,雖未能延續2010年帝豪EC8在車評中的出色表現,但絲毫未影響其成為中國車企全球化進程中的最大贏家。無論李書福如何撇清“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亦或是外界如何質疑“吉利”拉低了“沃爾沃”,都無法抵擋“吉利”品牌在收購沃爾沃過程中的大步提升,而擁有浙商精神的李書福也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超乎尋常的商業智慧與團隊凝聚力。
而在最佳SUV大獎、最佳MPV大獎評選中表現突出的長城與江淮則屬眾望所歸。通過扎實耕耘成就在自己優勢市場的霸業,并伺機尋求發展,也不失眼前一條穩妥之路。
但在車市增長乏力的背景下,缺乏足夠資源與支撐的傳統自主品牌該如何在與集團自主、合資自主并存的大勢下保全自己,仍是待解的謎題。
六年前的“自主”已在六年后改變了原有的面貌,戰事卻仍將繼續。而卓越的企業,也將在這期間摸索自己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