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減震、電子手剎等對于很多國外品牌的高端車型來說已經不再是什么新鮮配制,當瑞麒G6把這些配制首次應用到國產自主品牌車型上時,人們更期待的是它能夠為品牌帶來怎樣的提升。
在參加2011年自主品牌年度車型評選的18款車型中,瑞麒G6雖然不是價格最高的,但卻成為了評委們在車內停留時間最長的車型。
2011年8月1日,瑞麒G6以18.98萬元的起步價格宣布上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太貴了。”這樣的價格不但已經超出了吉利帝豪EC8上市時15.58萬元的價格上限,高配車型25.98萬元的售價更是把其塞進了合資品牌B級車市場的戰團。雖然奇瑞稱之為“C級車的配置,B級車的價格”,但是普通消費者在過去印象的作用下,這筆賬一時還很難算清楚。
實際上,瑞麒這個品牌對于評委們來說已經不再陌生,2010年瑞麒G5已經在車評中展露出了一點高端的感覺,這一次,人們更想知道,作為奇瑞產品線中的新旗艦,瑞麒G6對于高端轎車的詮釋是否符合中國人的口味。
“與其他世界級的汽車巨頭相比,奇瑞的發展歷史并不長,目前我們的愿望只是把車做好,爭取獲得高端消費者的認可。”奇瑞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解保新認為,目前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在產品開發上主要面對的是技術把握問題,在配置、性能和質量上均衡推進。同時他也表示,當初已經考慮到這款車的銷量不會太高,所以更多起到的是提升品牌形象的作用。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解保新和他的團隊在瑞麒G6的研發中花費了不小的功夫。他說:“一款車在用戶那里更多的都是主觀感受,像是懸掛方面在轉彎時的側傾大小、通過不平路面時的軟硬程度等,我們要把這些需求和感受轉化為物理上的工程目標,得到的數字才能更為客觀。”
據他介紹,在車輛的研發過程中,物理測試和試驗只能對零部件的實際工況進行評價,讓這些數據和曲線與用戶的真實需求進行對接才是關鍵。“只有曲線是沒用的,這是多對多的連接,需要我們在數據庫和經驗上都要有強大而深厚的積累。”據解保新介紹,當初內部代號為“B21”和之后“B12”的兩個項目(即瑞麒G5和瑞麒G6),與奇瑞的其他產品系列不同,采用的是歐洲式的底盤技術,但是,據奇瑞汽車另一位內部人士介紹,瑞麒G5誕生于中國第一款中級車平臺,或許正是這個第一導致了當初對市場定位的判斷略有問題,這也是當前自主品牌共同存在的一大短板。
記得在2010年自主品牌年度車型的評選中,瑞麒G5曾經憑借新穎大氣的外觀造型贏得了年度最佳造型獎,在2011年的實地測評中,全新登場的瑞麒G6雖然去掉了之前檔把、手剎操控桿的新潮設計,設計風格從外觀到內飾回歸沉穩,就連曾經頂在發動機蓋上方的瑞麒車標也被向下移到了進氣格柵的位置上。但是,更大的奧秘其實都被藏在了從表面看不見的地方。
“從技術創新角度我們側重于G6,上面有很多新的技術,雖然并不完全是奇瑞自己創造的,但要把這些放在一起也不容易”,身為年度技術創新獎專家評委組的組長,于津濤和其他組內成員達成的意見比較一致,他們發現,像是CDC電子減震系統等很多新技術都是首次在自主品牌的車型上得到采用。在物理測試中,瑞麒G6在7.79秒內就能完成從靜止到80km/h的加速過程,難能可貴的是,這樣的成績并不是憑借壓人一頭的大排量發動機,而是靠發動機渦輪增壓技術實現的,評委們認為,這種技術創新的理念對于中國車的發展和環境保護都有益處。
但是,就像學生學習容易偏科一樣,瑞麒G6的物理測試成績也有不足,在原地怠速狀態下的車內噪音測試中,瑞麒G6的測試結果很不理想,達到了49.9分貝,明顯高出45.15分貝的平均測試水平,對于一款主打高端商務旗艦的車型來說,這樣的情況有些不太正常。
聽到這樣的疑問,解保新并沒有太大的意外,仔細了解過信息之后向記者介紹,因為在物理測試期間,瑞麒G6剛上市不久,當時北京地區還沒有現車,于是只好從附近一位奇瑞領導的坐騎中抽調,“其實那是一輛試制車輛,我們首先讓各個部門的領導拿去跑,每當發現問題就立刻記錄、匯總,統一解決后多次改進升級”。
有關車內噪音的問題奇瑞也早有注意,不過和其他主機廠把發動機噪音過大解釋為“強調動力澎湃”的做法不同,解保新明顯更為重視也十分誠懇,他的第一句話是“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座發動機消音試驗室”,顯然,他更希望有效解決這樣的問題。他表示,通過整個團隊的努力,爭取達到46分貝的目標。
俗話說“要敢于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其實,對于第一個把螃蟹做成佳肴的人來說,不但需要勇氣,更要有足夠的信心和對自己的充分了解。解保新明確表示,瑞麒G6就是要把公務車市場作為目標,對于提升品牌形象會有很大的幫助。
他認為,以往很多政府部門采購自主品牌的產品作為公務用車,更多的是拿去當做執法用車,要想帶動起消費者的口碑效應,就要打造出一款讓政府領導愿意去乘坐的車。作為本次年度最佳造型獎專家評委之一的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主任褚夏源認為,“瑞麒G6給人很好的直觀感受,舒適感比較強”。
然而,把目標鎖定在公務用車的產品并非獨此一款,僅在車評現場就有同樣瞄準了政府采購的廣汽傳祺,2010年參加評選的吉利帝豪EC8也有著類似的打算。
面對后兩者月均銷量均能穩定在千輛左右,剛上市不久的瑞麒G6多少有些叫好不叫座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