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的經濟型家用轎車,接近主流汽車路線,從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角度出發,在自主品牌及合資品牌最活躍的地帶開發出一款適合廣大中國消費者的車。”
與上汽、一汽、東風同處在中國汽車企業第一陣營的長安汽車,很顯然不希望錯過任何一次與其他自主品牌甚至是合資品牌競爭的機會,特別是在最為活躍的經濟型轎車市場中,為了抓住年輕的消費群體,誕生于B2平臺的悅翔成為了長安汽車在6萬元~9萬元市場區間的主力競爭車型。
據長安汽車北京研究院黃占國介紹,從奔奔到杰勛,從志翔到悅翔,長安的轎車產品線在A、B、C、CD和E六大分支鋪開。2009年3月上市的長安悅翔,曾經憑借自有特色的外觀設計和易于操控的駕駛體驗贏得了很多消費者的認可,上市僅一年后就創下了月度銷量過萬的成績。雖然1.5升排量的發動機和2515mm的軸距注定了悅翔在動力和空間上不會帶來太大的驚喜,不過對于一款主打經濟實惠的小型車來說,消費者也不會有太多的奢求。
兩年后,車頭印有全新長安車標的悅翔運動款凸顯一種“運動范兒”的氣質。在實地測評的物理測試中,8.07秒的0~80km/h加速時間在同樣搭載1.5升排量發動機的測試車型中排名居前,而77km/h的麋鹿測試成績也高于全部測試車型73km/h的平均水平。
作為本次技術創新獎專家評委組組長,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北京分院院長兼輕量化中心負責人萬鑫銘盡管在悅翔上沒有發現多少技術亮點,但他認為,在同級別車型中能夠獲得C-NCAP四星級安全碰撞的測試成績,安全性的表現讓人滿意。
此外,他對悅翔的舒適性和內飾設計也比較認可。經過親自體驗,他的評價是“基于日系風格設計,較為精細”,這與其他評委們的意見基本一致。協調的外觀造型、精良的產品做工和較高的安全性能,這些一直以來都是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所面臨的現實挑戰。長安汽車北京研究院黃占國告訴記者,長安汽車已經在全世界五個國家的九個地區分別設立了自己的研發機構,除了中國的重慶、上海、北京、哈爾濱和江西以外,還包括英國諾丁漢、意大利都靈、日本橫濱以及美國底特律。
據他的介紹,不同地區設立研發機構不僅在于可以實現全時區的覆蓋能力,而且不同地區在車型研發的整套流程中彼此配合。他說:“我曾經親自去過日本的設計中心,那里有四五十人組成的團隊,與側重于藝術設計的意大利設計中心一起負責產品造型的工作。而日本的設計團隊還會利用當地上下游企業的資源優勢,比方說有一家模型制作的企業就是我們很好的合作伙伴。”
為了提高產品品質,長安建立了自己的產品失效模式庫,即PFMEA。雖然大多數企業都會有類似的做法,但很顯然長安在對其他產品進行數據統計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多的收獲。黃占國在介紹這一點的時候也顯得更為興奮,他舉了一個例子,“對于平時比較常見的車輛異響,實際上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可能是零部件本身的問題,也有可能來自車輛裝配時的缺陷,或者是隔音措施不到位。”
有了這些前期的優化和分析,長安不但可以把很多問題在研發和生產階段中提前解決,另外在一些制造工藝和材料的選擇上也能更加明確。“有些車內的異響,產生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零部件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滿足要求,生產線上也一切正常,我們最后發現原來是底盤和車廂之間的軟性鏈接不太合理,換上了更為合適的密封墊以及雙道密封的措施,異響果然消失了。”
不過,恰恰是在車輛噪音的控制上,悅翔還有一定的改進空間。雖然在原地怠速的測試中悅翔43.2分貝的表現要好于大多數測試車型,但是在60km/h的勻速行駛中悅翔的車內噪音明顯增大了很多,而且高出全部測試車輛的平均值。作為最佳質量獎專家小組成員之一的邵鈞對此不太滿意,他認為“發動機噪聲大,隔音要加強”。
在80km/h時緊急制動測試中,悅翔的表現略遜一籌,雖然與平均成績只是大概1米的差距,但是真正在緊急情況下,特別是城市道路行駛時,減少1米就能避免太多的意外損失。
對于這些問題黃占國是這樣回復的:“雖然長安汽車目前在產品研發實力上擁有雄厚的硬件基礎,但是這些剛建立不久的研發資源還很難在短時間內的產品上體現出來。”他認為,在未來3年~5年,長安汽車積攢的實力才能充分得到施展。
2011年前11月,長安悅翔三廂累計銷售5.43萬輛,占長安汽車銷售份額的26.47%,雖然不及旗下奔奔mini的41.50%,但是,6萬元以內的低價車型并不能完全體現出品牌的核心價值。
現在,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消費者的用車需求發生了變化,特別是當“90后”開始考慮購車的時候,動感的造型和放心的品質更容易樹立起良好的口碑,幾年后當這些人更新車輛時,他們很有可能就是這個品牌的忠實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