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的故宮失竊案給全國各博物館敲響了警鐘。目前,全國各大博物館在文物安全防范工作中基本都借鑒了故宮以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安全防范經驗。故宮失竊案再次證明三防體系中人防的重要性。在文物安全防范體系中,任何防范都是通過人員去完成的,現代博物館在物防和技防不斷完善的同時,必須注重人防建設,只有加強人防建設,不斷完善人防體系,緊密結合物防、技防設施,才能有效保障博物館文物安全。
[關鍵詞]故宮失竊案;人防;博物館;安全防范
[中圖分類號]G2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02-0112-02
2011年5月8日,一個身高不足1.6米、被馬未都稱為“土賊”的山東農民,闖入了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的故宮,盜走了展館內的9件寶物,一時間輿論嘩然。在公眾的想象中,北京故宮一直是國家最高級別的文保單位,安保措施應是“滴水不漏”。歷經幾十年的發展,故宮的安全防衛工作幾經演變,已經形成了“人防、技防、物防和犬防”的四道防線。然而,一個“蟊賊”石柏魁卻沖破了這道讓故宮引以為傲的防線。案發后,北京警方在案件調查中了解到,嫌疑人石柏魁兩次未買票,均成功混入故宮。盜竊前,又成功躲過故宮“20米一人”的清場工作。此后,石柏魁關掉電閘,造成齋宮包括攝像頭等在內的技防設備失效,他從容打開裝飾展板后進行盜竊。晚上,故宮巡查人員在發現嫌疑人后,石再次逃逸,并在車底躲過了全宮搜索,翻墻而去。
目前,故宮在一級風險地點裝有先進的設備和至少三種復核手段。其中,珍寶館是重點巡查區域,館內外紅外線、微波、聲音等多種報警器探頭24小時開啟,可全方位監視,沒有空白點。在故宮中央控制室,保衛處工作人員24小時面對40多臺顯示器,故宮內任何地點一旦出現報警,系統將自動錄像,并有三種以上的技術手段進行復核。如發生意外,會立即通過專線電話上報。以人數來說,故宮保衛處被稱作“京城第一保衛處”,人數超過240人,下設警衛隊、技術科、防火科等8個科室。故宮每天閉館后,還有至少1600個防盜報警器、3700個煙感探測器和400個攝像頭在運行。
為什么四道聯防機制以及堪稱嚴密的安保措施都未能阻止偷盜事件的發生?據故宮安保方面透露,2011年5月8日晚上(案發當晚),保衛處值班室曾發現齋宮所處的東區停電的“報警”,但值班人員以為是雷電降雨所致,沒有及時進行巡查。而當晚發現嫌疑人的巡查人員“年紀大”,跑不過嫌疑人。對此事件,有專家稱,多年來的平安無事,讓故宮安防麻痹了。事實的確如此。案件偵破后,北京警方與故宮方面座談交流提升安防工作時,指出故宮的安防有多處“需要提升”。其中第一點就是“進一步提升認識,提高對故宮內部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視程度”,即提高安防工作責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識。談及故宮失竊案,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劉超英明確指出,目前博物館安保技術已無懈可擊,但最大的漏洞在于安保人員的意識和責任心。浙江大學文物及博物館系系主任嚴建強分析說,故宮的安防體系應該是很好的,關鍵問題還是出在人上面,“人的責任心是保衛的最后一道防線”。也就是說人防工作沒有做到位。
故宮失竊案給全國各博物館敲響了警鐘。目前,全國各大博物館在文物安全防范工作中盡管各有特點,但基本都借鑒了故宮以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安全防范經驗。實踐證明,“三防”一體的文物安全防范體系確實是行之有效的、比較科學的安全防范體系。博物館是文物、標本、資料的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機構,是國家必須嚴加防護的要害部門之一。文博工作的前提就是安全,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基石,是文物保護的永恒主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有半點松懈。只有文物安全有了保證,才能順利開展其他各項工作。而博物館的藏品保護與展示功能又決定了博物館安全防范工作所面臨的復雜局面。正如湖北省博物館常務副館長萬全文在談到博物館安防工作時所說“目前博物館安防問題的壓力非常大。現在社會比較復雜,覬覦博物館文物的不法分子越來越多,我們面臨的安防壓力很大。”
我們知道人防、物防和技防是安全防范的三個范疇。人防和物防是古已有之的傳統防范手段,它們是安全防范的基礎。人防、物防,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人力、物力進行安全防范,比如人員巡邏、站崗等防范措施。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這些傳統的防范手段也不斷融入新科技的內容。技防則是通過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安全防范,比如電子監控、電子防盜報警等技術手段。三防中,物防是基礎,人防是保證,技防在其建筑的平臺上才能發揮作用。否則,再先進的安全技術防范,沒有人防保證,發現了罪犯也無法抓到。做好安全保衛工作,人為因素是第一位的,是做好安全保衛工作的前提。故宮的物防、技防水平在國內堪稱一流,然而,再先進的安防技術,再堅固的物防設施,缺少了人防這一起決定作用的重要方面,也會被“土賊”輕而易舉地洞穿防范體系,也無法保障防護目標的安全??梢姡朔涝谌荔w系中是起決定作用的。
2008年,我國開始實施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目前全國已有1700多座博物館免費開放。博物館的各類安全風險、安全隱患也與日俱增。免費開放使博物館安防工作受到了空前重視。在加強物防建設、構筑堅固的物防體系的同時,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大批先進的技防設備投入使用,技防水平有了飛躍式的發展。但科技畢竟不是萬能的。在物防和技防不斷完善的同時,必須注重人防建設,清醒地認識到人防對博物館安全防范至關重要。任何物防和技防設施,離開了人防的保障,都將失去其防范效果。比如現在博物館的安防系統主要以視頻監控為主,通過管理人員查看顯示大屏上的圖像來發現緊急事件。一方面工作人員不可能時時刻刻盯著大屏幕,另一方面,現在博物館越建越大,監控點數越來越多,不可能將所有的監控點同時顯示在大屏幕上。而且,目前大多數博物館的安防系統還不能和公安系統、消防系統有效聯動。東西丟了再報案,建筑失火了再通知消防,對于博物館這樣的單位,延遲一分鐘就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談到人防,我們通常所說的人員巡邏、站崗等防范措施只是人防的具體表現形式。文物安全防范中的人防是指利用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采取措施實現對防護目標的防護。這里所說的主觀能動性包括值班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安全防范意識、工作積極性以及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等。故宮失竊案所暴露出來的人防方面存在的問題,實際上在全國博物館系統普遍存在。目前,博物館系統安全保衛人防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單位安全管理機制不夠完善;文物安全保衛隊伍政治性不強、業務不精通、責任心不強、紀律性不強、法律意識淡漠現象普遍存在;職工的職責權限界線不明確;監督手段和管理制度缺乏執行力度;職工責任心、紀律性不強,法律意識淡漠。
文物工作中,安全是底線,安全得不到保障,文物工作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做好博物館文物安全保衛工作必須從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下功夫。在博物館,盡管可以采用種種技防、物防手段,但最關鍵的人的因素不可缺失,人防是第一位的。
完善管理抓人防,做好人防工作說到底就是在管理上下功夫。具體應在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首先,要通過各種學習、考核、培訓,造就一支政治性強、業務精通、作風正派、工作負責、勇于奉獻、年富力強的安全保衛隊伍。一支精明干練的文物安全保衛工作隊伍是博物館文物安全保衛工作的堅強保障。安全保衛隊伍的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文物安危。因此,博物館在安全保衛隊伍建設上,首先應挑選政治可靠、工作責任心強、年富力強、能夠認真負責、勇于奉獻、嚴守紀律的人員從事文物安全保衛工作。還需通過組織各種安全學習、培訓、考核、演練,提升、保持安全保衛隊伍的戰斗力。
其次,要依據崗位特點制定完善相應的崗位職責,切實明確崗位職責權限,建立完備的職、責、權管理體系,使相關人員明確各自承擔的責任和權利。隨著博物館免費向社會開放的逐步實施,各個博物館在逐步建立健全,完善規章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說已經趨于完善,關鍵在于制度的落實。
再次,單位組織專人加強日常監督,通過嚴格的獎懲制度管理崗位工作。嚴格做到令行禁止,賞罰分明。這方面,尤其是單位領導要帶頭遵守單位規章制度。完善的制度需要認真落實到位,必須實行安全責任分級負責制,將安全責任層層細化,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通過日常嚴格監督檢查,才能充分發揮依靠制度實現科學嚴格管理的目標。
最后,通過開展經常性的法制教育,結合實際案例,總結經驗教訓,強化職工對文物藏品的法律保護意識。
文物安全保衛工作是一項工作強度高、責任大的持久性工作,正如有關專家在分析故宮失竊案時所說“多年來的平安無事,讓故宮安防麻痹了”。在長期文物安全值班過程中的平安無事,加之技防設備本身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如誤報警的影響,也會影響值班人員的判斷,值班人員難免出現安全防范思想麻痹、疏忽大意的現象。因此,應對博物館職工經常性地進行法制教育,結合以往的文物失竊案,總結經驗教訓,做到警鐘長鳴,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使博物館職工尤其安保人員時刻緊繃文物安全這根弦不放松。
正如國家文物局督察司葉春司長介紹,博物館從產生的那一天起,安全就是最重要的議題。文物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博物館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博物館文物安全防范工作是一項長期不間斷的工作。在文物安全防范體系中,任何防范都是通過人員去完成的,因此,安全保衛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從近幾年來文博系統發生的文物被盜案件中就可以看出,由于安全保衛人員素質、敬業精神等方面的原因導致案件發生的不在少數,監守自盜的更不必說了。這就說明文物安全保衛工作對人員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一支政治可靠、紀律嚴明、作風過硬的安全保衛隊伍是做好人防工作、保障文物安全的基礎。因此,必須加強教育學習、培訓和職業道德觀建設,加強安全防范意識,落實安全制度和崗位責任制度,盡量細化、量化工作指標,使人人明確自己的職責,人人明確該如何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在人防、物防、技防三防體系中,充分發揮人防主導作用,緊密結合物防、技防體系,保障文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