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西北師范大學博物館對館藏的哺乳動物標本進行了核對和整理,完善了建檔工作。在此基礎上,對動物標本進行了仔細鑒定、分類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西北師范大學博物館館藏哺乳動物標本種類豐富,具有重要價值的種類較多,具有較高的館藏價值。
[關鍵詞]西北師范大學博物館;哺乳動物;多樣性
[中圖分類號]G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02-0117-02
西北師范大學博物館創建于2000年,是在整合學校歷史文化、地礦和生物資源的基礎上建設而成的綜合性博物館。2005年被蘭州市安寧區委、區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為中國高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會員單位。西北師范大學博物館現設有歷史文物館、校史館、動物標本館和植物、礦物標本館四個展館,館舍面積2000平方米。館藏有商周至清朝不同歷史時期的各種文物1500多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文物191件;館藏有古生物化石300余件,動物標本1500余件,植物標本170余件,地礦標本700余件。
2011年,博物館對館藏哺乳動物標本作了整理,經統計發現,現有哺乳動物標本館藏哺乳動物標本共計41種,隸屬于9目22科39屬。其中包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的哺乳動物有4目16種,占館藏哺乳動物標本總種數的39.0%;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有7目17種,占總數的41.5%;屬于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共18種,隸屬于6目,其中一級8種,占總數的19.5%,二級10種,占總數的24.4%;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哺乳動物隸屬于7目22種,占總數的53.7%;屬于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哺乳動物5目11種,占總數的26.8%;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的哺乳動物有8目27種,占總數的65.9%。
西北師范大學博物館館藏種類較多,數量較大,內容豐富,承載著學校100多年來的悠久歷史、辦學成就和經典文化,既是學校歷史學、考古學、生命科學、地理與環境科學等專業教學科研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弘揚和培養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面向社會大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校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還是學校開展國內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為了使博物館更好地在學校教學、科研和社會教育方面發揮重要功能,有必要對博物館館藏資源進行整理,深入分析和挖掘其蘊藏的社會及科學價值。為此,筆者首先對館藏哺乳動物標本進行了物種鑒定和分類,統計分析其保護級別和價值,并且逐一建立檔案。
一、館藏哺乳動物標本種類多樣性
西北師范大學博物館現收藏哺乳動物標本共計41種,分別隸屬于9目22科39屬。其中,在甘肅省分布的種類有35種,隸屬于7目20科35屬,占館藏哺乳動物標本種類的85.4%。
館藏國內(甘肅省外)分布的哺乳動物標本有6種,隸屬于5目5科5屬,占館藏哺乳動物標本總數的14.6%。
二、館藏哺乳動物標本類群結構特征
根據《甘肅動物志》和最新文獻記載,在甘肅,分布有哺乳動物8目27科89屬144種。館藏哺乳動物標本共計41種,隸屬于9目22科39屬。占甘肅記載哺乳動物目的87.5%,科的74.0%,屬的37.8%,種的24.5%。
三、館藏哺乳動物標本種類重要性分析
經過分類統計,館藏中國分布的哺乳動物標本中,列入國務院2000年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的哺乳動物有4目16種,占館藏哺乳動物標本總種數的39.0%;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哺乳動物有7目17種,占總種數41.5%;屬于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共18種,分別隸屬于6目,其中一級8種,占館藏哺乳動物標本總種數的19.5%,二級10種,占24.4%;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哺乳動物隸屬于7目22種,占總種數的53.7%;屬于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哺乳動物5目11種,占總種數的26.8%;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的哺乳動物有8目27種,占總種數的65.9%(見表1)。
四、館藏哺乳動物標本的來源
西北師范大學博物館館藏哺乳動物標本主要有如下幾個來源:一是來源于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系)每年本科生野外實習和教師在科研活動中收集的標本(約占標本總數的80%),最早的標本見于20世紀50年代;二是20世紀90年代起購買于動物園或者科研單位的死亡珍貴動物制作成的標本,占館藏珍貴動物標本的大部分;三是學校老職工、教授和社會各界捐贈的標本。
五、生物標本的管理和維護
西北師范大學博物館動物標本館是在生命科學學教學院標本室的基礎上組建的,經過60多年的積累,標本館已初具規模。其標本數量、種類較多,保護級別和標本質量較高。其中,哺乳動物標本門類較為齊全,基本涵蓋了甘肅省分布哺乳動物的絕大部分門類,具有濃厚的西北地域特色。管理人員是動物學專業,每年定期對動物標本進行專業維護與清理(包括整理、放置藥袋、藥物熏蒸和維護修繕等),以保障標本的完好率和美觀性。
限于博物館動物標本展館面積的因素,展廳內只展示了部分標本,還有相當數量的標本存放在生命科學學院標本室托管;標本管理工作專業性強,極耗人力物力,現有經費非常緊張,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以保障標本的完整程度和展示效果。
(本文承蒙西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馬正學教授審閱,謹此表示致謝!)
[參考文獻]
[1]顧欣,顧虹.河北大學博物館生物部鳥類標本的統計分析[J].四川動物,2008,(5).
[2]王香亭.甘肅動物志[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
[3]常城,宋志明.甘肅哺乳動物兩種新記錄[J].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8).
[4]王開鋒等.甘肅馬鬃山發現小地兔[J].動物學雜志,2010,(6).
[5]國家林業局普及法律常識辦公室.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A].全國林業職工法律知識讀本[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汪松.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獸類[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7]汪松,解炎.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第二卷脊椎動物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