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園飛,陳 琳,吳陽非
為了順應國際經濟發展的大潮,滿足國內勞動力市場的就業需求,響應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號召,美國高等教育特別是社區學院在職業教育領域所做的貢獻不可估量。
社區學院在美國的高等教育系統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世界高等職業教育的成功典范。[1]自1901年創辦第一所公立初級學院伊利諾伊州的喬利埃特初級學院以來,歷經100多年的歷史,社區學院的數目已達1 167所,其中公立學院993所、獨立學院143所、種族學院31所。2008年統計的在編招生的人數總數為1 240萬人。[2]
成立初期,政府對社區學院的重視程度并不是很高。事實上,美國聯邦政府在1918 年之前對初級學院的態度是任其自由發展。只是州政府對各州初級學院有一些法令上的規定。[3]
社區學院的思想萌芽始于1862年的《莫里爾法案》,其中提到政府應除了傳統高等學校教育外,還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1890年《莫里爾法案》修訂案中再次重申了這一思想。
美國社區學院的辦學宗旨是立足于社區、服務于社區。[4]1904年,威斯康星大學首次提出大學為社區民眾和政府服務的理念,隨后很多社區學院也開始把服務大眾與國家作為自己的主導思想。
1921年,美國初級學院協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Junior Colleges,AAJC)即現在的美國社區學院協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AACC)建立,作為社區學院的專有組織,它指導和管理全國的社區學院、專科學校和技術學院。
二戰后,大量退伍軍人回到美國本土,他們缺乏技術很難適應當時的社會生活。[5]1944年《美國軍人權利法案 》中提出為退伍軍人提供高等教育和再培訓的機會,為美國民眾的教育夢想掃除社會障礙。為了讓更多,特別是經濟困難的學生也能接受高等教育,政府努力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社區學院為學習型國家的構建不斷努力著。2010年在社區學院白宮峰會上,奧巴馬總統設立了兩大國家目標:到2020年,美國將再次擁有世界最高的大學畢業生比例;社區學院將再向社會推送500萬的畢業生。[6]
北京師范大學王英杰教授曾提到:“美國在實現高等教育民主化的進程中,聯邦政府的干預起了重大的作用?!盵7]
美國聯邦政府積極推進社區學院的發展,制定相關法律,提供財政資助。奧巴馬在白宮峰會上指出,“我們要建立一個更加牢固,足夠強大的堅實基礎,它不僅可以承受未來經濟風暴而且能夠幫助我們在世界經濟大潮中銳不可當。我們要對社區學院進行改革,使其能為美國的所有民眾都能提供就業所需的教育和技能。”
2010年3月30日,奧巴馬簽署了《衛生保健與教育和諧并進法案》,提供為期4年共2億美元用于社區學院事業培訓項目。勞動部門將和教育部密切合作,給社區學院提供將近50億美元用于幫助增加學生獲得學位、證書或其他資格證的數量。[6]
美國初級學院協會建立初期,主要負責舉辦國內初級學院論壇。該協會的成立,標志著2年制初級學院作為一種重要的高等教育類型在全國獲得公認。[8]1972年改為AACJC(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and Junior Colleges),此次改名增加“社區”一詞,反映了社區學院為社區服務的宗旨。1992年又改為美國社區學院協會AACC。AACC主要負責5個方面的事務:識別和宣傳社區學院,學生入學、學習和成功,社區學院領導階層的發展,經濟和勞動力的提升,全球和跨文化教育。作為非營利機構,AACC為其終極使命“通過社區學院的不斷發展實現學習型國家的構建”孜孜不倦。
美國聯邦政府和社會各界都踴躍對社區學院進行資助,積極推動終身教育。為實現全民教育的目標,退伍軍人事務部在2009年宣布了校園退伍軍人成功就業項目,幫助退伍人員通過接受教育和培訓,進入文化事業領域。
2011年社區學院最新進展表(FAST FACTS)顯示,2007-2008年招收學生類型人數比例為,應屆生42%、單親家庭13%、非美國公民6%、退伍軍人3%、殘障學生12%;學生種族類型比例為少數民族45%、黑種人13%、西班牙人16%、亞洲/太平洋島嶼6%、美國本土1%。而年齡人數比例為,21歲以下39%、22-39歲45%、40歲以上15%。
可以看出,美國社區學院招生在學生類型上覆蓋面比較廣。目前,已有超過91 000個非本地學生進入社區學院,其中大約有33%的是在美國的外國學生。從2008年秋到2010年秋,有超過100萬的學生注冊。[9]
激發學生體育鍛煉也是田徑課程設置的主要目標,通過運動手環可以達到以下幾個目的。其一,新穎的運動生活方式必將促進學生鍛煉激情。運動手環在學生運動過程中所反饋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標滿足了學生對高科技進入生活的需求。實時心率、卡路里消耗又能夠促進學生對鍛煉情況掌控的精準度。其二,運動方式已經成為一種社交方式。通過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網絡曬步數、曬健身、比步數、積攢能量、論排名等都已經成為正能量的網絡文化,在這樣的形勢下,更能夠讓學生提升對田徑鍛煉的喜歡。
社區學院資金來源主要有州政府36%、地方政府19%、學費16%、其他來源15%、聯邦政府14%。[2]社區學院學生的入學門檻低,4年制大學每年的學費為7 606美元,而社區學院的學費為2 713美元。很多免費的開放資源用來幫助學生進行在線學習,還設立諸多獎學金(如佩爾獎學金),幫助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社區學院實行彈性時限學制,即一次考試不合格可以重新修讀,次數不限,且大部分課程分小班上課,不降低質量標準要求;針對高中生基礎較差,課程準備不足的問題,學院實行免費的補償教育。[10]AACC 2011年數據統計中顯示,在1 240萬的總注冊人數中,學分制學生740萬人,非學分制學生500萬人。其中全職學生占40%,兼職學生占60%。[2]
美國社區學院把為社會提供優質勞動力作為其最重要的使命,幫助學生增強就業能力和專業技能;鼓勵個人追求創新;尋求高成長性的職業生涯。[11]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地社區學院不斷加強相互之間的密切合作。2010年10月4日,奧巴馬宣布啟動“美國未來技能”項目,希望通過加強50個州的企業、工會、培訓單位和社區學院之間的合作來大大提高美國工人的勞動技能,實現到2020年擁有500多萬社區學院畢業生的宏偉目標。[6]可以說,校企合作在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科技創新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12]
我國高職教育正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未來 10 年將會是高職教育的一個快速發展期。[13]然而,我國高職教育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借鑒美國社區學院的發展特色來開創自己獨有的辦學模式。
我國高等教育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人們對高等職業教育一直都有著低分、低質量、低文憑等“非常規、非正式、非傳統”大學的印象。不僅社會大眾對其認可度低,有時甚至連學生自己都不看好高職院校的前景。但在美國,政府對社區教育給予了高度重視與支持,認為社區教育對高等教育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為改變對高職教育的舊觀念,正確認識其在實現終身教育、學習型社會構建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財政部和教育部設立了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已累計投入20多億元,支持建立了一批示范性職業院校,對推動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承擔著職業教育的統籌規劃、協調和宏觀方面的管理工作。[14]
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指出,為在全國高等職業院校中樹立改革示范,在“十一五”期間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該計劃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設,60萬以上在校生將享受更高質量的教學,為社會提供各類培訓200萬人次;同時重點建成500個左右的特色專業群、4 000門左右優質專業核心課程、1 500種特色教材和教學課件。
2011年,教育部又確立了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工作,通過對17門專業課優質一線資源的共建共享,為高職學生提供更多優秀的學習資源。
教育部原部長周濟在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相比,與現代化建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比,職業教育的數量和質量還存在著較大差距。除了要進一步擴大職業教育規模外,還需要努力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14]
職業教育有別于普通高等院校教育,需面向社會,迎合社會需求,注重實用性、職業性和實踐性。不管是校內實訓還是校外實習,都應該讓學生從課堂和書本中走出去。高職教育與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以發展經濟、服務經濟為導向,為社會不斷輸送職業技術人才。同時,高職院校之間以及和本科院校之間也應加強合作關系,積極促進交流和經驗分享,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和優秀師資力量,結合當地的現實條件,提升教學質量。最后,努力構建與企業聯合,與技術市場銜接的新型發展道路。構建由企業出錢,設定需求,學校培訓相應人才并輸送回企業的產學模式,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就業率。
我國幅員遼闊,東西部地區以及城鄉地區都存在很大的文化差異。而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設置普遍單一,形式缺乏變化,內容偏重學術性和理論性,其本身的“職業性”特點也若隱若現。據對全國100個中、高職數控技術專業實訓條件調查,數控設備數量嚴重不足,數量少、質量差,往往只能進行演示性實驗,多數只能進行消耗性實訓?!霸诤诎迳祥_機床,在練習本上編工藝”的現象十分常見。[14]
因此,借鑒美國社區學院課程設置的多樣化特點,對現有課程進行改革,增加社會實踐部分的課時數和學分數,讓學生真正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提升學生動手實踐和社會參與的能力,進而實現面向就業,面向升學,面向自我提高和再就業人才培養模式。
美國社區學院招收的學生在年齡和類型上覆蓋面比較廣,而我國高職院校招生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畢業生,其次為中職、技校及中專生,結構單一。[15]表1為我國近年高職高專招生人數與高中階段畢業生數的比例表。

表1 高職院校生源統計表
表中數據來源:教育部教育統計數據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00/list.html
從表中可以看出,高職高專自2004年到2010年招生人數在所有高中階段畢業生中的比例呈下降的趨勢,這種現象在2007年最突出。高等教育的不斷擴招等各方面因素,使高職教育的生源危機愈發嚴重。而如何改變現狀,高職院校應開拓視野,擴大生源的年齡跨度,順應終身教育的時代趨勢,在努力爭取原有生源的同時,積極宣傳、改革現有招生政策,吸納在職人員、成年人以及高校畢業生作為自己的生源。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企業對員工的技能要求不斷提高,社會大眾的就業培訓需求猛增,面向社會大眾開展相應的職業技能培訓,是高職教育發展的一條嶄新道路。
[1]盛衛才.美國社區學院辦學經驗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啟示[J].民辦教育研究,2010(1):45-49.
[2]2011 Community College FAST FACTS[EB/OL].[2011-08-25].http:∥www.aacc.nche.edu/AboutCC/Documents/FactSheet2011.pdf.
[3]王鳳玉,劉英俊.美國社區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因素[J].現代教育管理,2011(8):125-128.
[4]高海霞,李悅,邊海嬌.美國社區學院職業教育的特色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27):89-91.
[5]顧月琴.美國社區學院的發展歷程及其未來趨勢[J].中國成人教育,2011(1):122-124.
[6]BUILDING AMERICAN SKILLS BY STRENGTHENING COMMUNITY COLLEGES[EB/OL].[2011-08-25].http:∥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uploads/White-House-Summit-on-Community-Colleges-Fact-Sheet-100510.pdf.
[7]王英杰.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68.
[8]孫傳燕.美國社區學院的發展歷程、貢獻及啟示[J].教育視野,2011(6):113-115.
[9]Community College Enrollment[EB/OL].[2011-12-07].http:∥www.aacc.nche.edu/AboutCC/Trends/Pages/enrollment.aspx.
[10]李亞昕,全鑫.成人教育的轉型:基于美國社區學院的啟示[J].教育學術月刊,2011(7):88-90.
[11]賀躍洪.美國社區學院對電大教育的啟示[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3):95-96.
[12]林云.美國社區學院校企合作特點及其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10(16):89-92.
[13]王勝炳.基于高職教育問題的中小學教育改革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0(9):23-25.
[14]周濟部長在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2012-01-08].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61/201001/79003.html.
[15]周劍.生源危機下高職院校生存之道[J].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11(5):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