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鳳
江蘇城市職業學院應天校區幸福河景觀規劃項目的目的是,突出校園景觀服務于職業教育的功能,彰顯職業院校的辦學特點;同時,該項目作為學生實訓教學內容培養了學生職業素養,提升了專業技能,發揮個性特長,豐富了第二課堂內容,推進了校園的文化建設。
應天校區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市建鄴區,地處河西新城中央,占地66 000 m2,南臨高架,北鄰街,西臨秦淮河內河——幸福河,校園內現有綠地為中心廣場、教學樓屋頂花園、學生宿舍廣場、體藝館綠地等,綠地率達到31%。
(1)規劃目標
? 建成與城市周邊景觀相呼應的親水性水體生態護岸。
? 營造功能性生態校園景觀。
? 建成城市園林專業植物資源實訓基地。
? 展現高職院校特有的校園景觀文化。
(2)總體布局介紹
高職院校校園環境的功能定位就是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服務的,校園的環境景觀建設不再單純是“斑塊—廊道—基質”組成,而是用景觀與功能相結合的規劃理念,把職業教育教學理念融入校園景觀營造,使高職院校的校園景觀職業化、功能化,在改善校園生態環境美化校園的同時,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提高文化素養[1],在青青翠竹、郁郁黃花中,感悟生命的真諦,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格、修養,真正體現環境育人[2]。
在對幸福河現狀進行實地調查、環境條件調查、設計條件調查后,結合校園的總體規劃科學合理組織各種景觀要素,堅持以植物造景為主,注重利用和保護已有的自然景觀資源,因地制宜[3],形成錯落有致主次分明的與城市周邊景觀相呼應,具有親水性水體生態護岸功能的景觀體系。景觀帶分為三個部分進行規劃,由學院南端圍墻至變電箱的區域為次要設計區,原有植被較好;中部由秋千椅至木涼亭為主要的設計區,臨水設有木棧道長廊,與園路對面綠地景觀相呼應;涼亭北端小游園有園路貫穿,整個景觀帶植物配置具有作為園林專業課程教學用的植物資源實訓基地的功能。(見圖1)

圖1 植物配置圖
? 南端區域:原有植被情況良好,以紅葉石楠圍合,配植火棘、女貞、懸鈴木、香樟等,既遮擋了與環境景觀不協調的變電箱,又豐富了該區域的植物景觀,與南端行政樓景觀結合,把實用功能與觀賞功能完美結合。
? 中部區域:中部區域是主要規劃設計區,總長占整個景觀帶的三分之二,南端出入口設有景墻,與主干道相連,地面設有鋪裝,景墻的建筑風格以新中式園林為主,而竹類的種植又與景墻完美契合,幽雅清新;以長廊連接作為過渡帶,根據長度設置三處休閑賞景平臺,平臺的護欄以原木結構為主,兩側以花箱作為點綴,長廊以幾何鋪裝的汀步與木棧道相結合,這樣的組合式設計長廊富于變化,不感覺單調,鋪裝中嵌有地燈,滿足夜間長廊的照明。長廊北端設有木制涼亭,補平了原有的高差,交通上連接了各個區域,同時突出了涼亭作為景觀帶的核心地位。
在長廊外側的綠地,以懸鈴木、女貞、紅楓、蒲葦、紫竹、羅漢竹、金邊黃楊、小葉女貞球、金鑲玉竹、雀舌黃楊、女貞、紫竹、蒲葦、南天竹、杜鵑等植物配合栽植造景,與園路對面海桐、紫葉小糪、臘梅、紅花檵木、油茶、櫻花、紫荊、水杉、紫葉李等呼應,四季鮮明,色彩上和諧美觀,做到喬、灌、草、花立體配置,錯落有致,季相變化豐富,形成多種層次與功能的復合型植物群落,成為學院城市園林專業植物資源實訓基地,也可作為學院植物科普基地,成為充滿知識和趣味的室外大課堂。
? 北部區域:該區域面積狹小,采光較差,在保留原有樹種的基礎上,植物選取上以低矮喬灌為主,盡量營造通透寬敞的綠色空間。選用紅花檵木、紫薇、五針松、菲百竹、雞爪槭、三色堇等色彩明艷的觀花觀葉植物,極大程度上點綴了北端空間,給人以溫暖舒適的視覺效果,彌補了該區域采光不足而陰暗的缺陷。碎鋪的蜿蜒園路貫穿其中,沿岸設有黃石,即作為景觀石點綴空間,同時具有沿河的護欄功能,防止危險的發生,滿足人人、人景互動的需求。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重點就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這一點在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得到很好的落實,在校園景觀環境建設的過程中,管理部門一直與城市園林專業的師生保持良好溝通,校園成為城市園林專業學生的實習實訓主要基地。在學院應天校區的幸福河景觀規劃項目、教學樓屋頂花園項目、體藝樓景觀項目、學生宿舍廣場項目等多個校園景觀項目建設過程中都不同程度、不同深度地采用、整合了城市園林專業師生的規劃設計。
幸福河景觀規劃項目是校園景觀改造工程之一,為能讓全體師生都能參與該項目建設中來,學院舉辦了“校園綠化·園林景觀”設計大賽,評審委員會委員來自園林行業企業專家、學院領導、城市園林專業教師等,經過了初賽、復賽選拔,篩選出12組進入決賽并遴選出一個最佳設計方案,該方案經過多次修改后報學院批準采用。2011年3月施工,2011年6月竣工。整個項目過程就是一個完整的基于工作過程的真實項目實訓,給師生創造了從設計到、施工、管理、養護的全過程實踐教與學的情境。
(1)校園景觀實訓基地現狀
目前校園中心廣場、教學樓屋頂花園、學生宿舍廣場、體藝館綠地植物品種達到80多種,其中幸福河濱水量觀植物品種達30多種,校園成為專業教學的載體,師生教與學形成互動和交流,基本滿足了師生對植物資源實訓基地的要求。
(2)校園景觀設計與職業化教學結合的作用
職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而職業技能培養需要完善的實訓條件、實訓設施來完成實踐教學,實現職業培養目標。通過幸福河景觀規劃設計項目的實施來營造實訓環境,為專業教師提供課程的輔助教學,成為實踐實訓課程現場教學場所,也為學生提供了課后自主學習的場所,成為實習、實訓、考核基地,將校園構建成城市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的“露天大講堂”“實訓基地”,突出校園景觀服務于職業教育的功能,彰顯職業院校的辦學特點。[4]。
實踐環節教學活動能夠充分支持校內的相關專業科研和教學任務,還可以進行植物科普宣傳, 組織其他專業學生進行植物學、園林景觀及生態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知識培訓。
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的校園文化是由師生員工共同創造和享有的群體文化,是融入了更多職業特征、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人文素質的校園文化,在一定程度體現高職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整體水平。[5]
江蘇城市職業學院應天校區幸福河景觀規劃項目在改善校園生態環境美化校園的同時,培養了學生職業素質,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加強了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揮了學生個性特長,豐富了學生第二課堂,提高了專業文化修養,培養了學生對校園的歸屬感、責任感,推動了校園文化建設。
[1]馮屾、閆綱麗.大學校園建筑景觀規劃設計[J].山西建筑,2011(7):20-21.
[2]黃河.大學校園景觀設計[J].民營科技,2011(1):262.
[3]王寧梅.淺析高校園林景觀設計[J].江蘇建筑,2010(5):20-21.
[4]紀書琴.關于職業院校校園景觀小品建設構想[J].教學實踐研究,2010(7):275-276.
[5]師艷榮.論高職校園景觀文化建設——以延安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景觀設計為例[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