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軍
第三產業(tertiary industry),又稱第三次產業,指不生產物質產品的行業,即服務業,是英國經濟學家、新西蘭奧塔哥大學教授費希爾1935年在《安全與進步的沖突》一書中首先提出來的。第三產業是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本文所闡述的服務業,也就是一般意義上的第三產業。有關服務業的內容表1中作了分類闡述。

表1 服務業的分類
根據《2010年無錫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0年無錫市第一產業增加值104.9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 208.7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 444.27億元,三次產業比例達到1.8∶55.7∶42.5。[1]按照“西蒙·庫茲涅茨三次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階段關系”的劃分,無錫經濟已經進入工業化階段的工業化后期。[2]

表2 西蒙·庫茲涅茨三次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階段關系
資料來源:西蒙·庫茲涅茨,《各國的經濟增長》,商務印書館,1999年。
按照2010年的數據,無錫市人均生產總值超過9萬元,按現行匯率折算超過1.3萬美元。以無錫地區2007-2010年的GDP平減指數105.19%(此經驗數據計算見表3)為換算系數,折算為2007的人均GDP為12 358.59美元。[1]依據表4“錢納里人均經濟總量與經濟發展階段的關系”標準,無錫經濟已達到了后工業化的水平。[2]

表3 2007-2010年無錫地區GDP平減指數
注:表中相對數指標全為環比。此表中歷年GDP總量及實際增長率指標均來自于《無錫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表4 錢納里人均經濟總量與經濟發展階段的關系 美元
資料來源:錢納里等,《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比較研究》中譯本,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注:1964年與1996年的換算因子為6.2,系郭克莎(2004)計算;1996年與1998、2007的換算因子分別為1.032、1.260,系陳佳貴、黃群慧計算。
這里出現了一個不協調,即根據人均GDP指標,無錫已踏入后工業化階段;但按照三次產業的結構比例,無錫仍處在工業化后期的水平。對照表2的參考值,我們發現主要的問題就是第二產業比重過高,相對而言,第三產業的比重偏低。如果橫向比較,我們就發現目前無錫的服務業不僅大大低于世界銀行2000年抽樣調查統計的48個中等收入國家為61%的水平,而且還低于34個低收入國家43.5%的水平,這說明第三產業與一二產業發展升級的需求不匹配。[3]
無獨有偶,山東大學經濟學院的劉強、范愛軍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自入世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與庫茲涅茨事實有著不小的差距,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經濟越發達、人均收入越高的地區,第三產業增長反而慢;相反,經濟落后的地區,第三產業增速卻快于第二產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第一陣營的無錫,其經濟發展的結果也印證了上述結論。[4]
以無錫市2005-2009年服務業的基礎統計數據,對無錫市服務業的構成做進一步的分析。綜合圖1、表5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無錫服務業占整個地區產值的比重在緩慢上升,但就平均水平而言,服務業的比重偏低,與無錫經濟的整體水平及其在國內的經濟地位是不相稱的;同時,就服務業構成來看,生產性服務業占據了絕對優勢地位,而與人民生活或幸福指數密切相關的生活消費性服務業比重偏低,且搖擺不定,未能呈現出清晰的增長趨勢。

圖1 無錫市2005-2009年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統計
表5無錫市2005-2009年服務業結構占比統計

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服務業/%100100100100100生產性服務業/%66.8765.9566.0968.0265.32生活消費性服務業/%33.1334.0533.9131.9834.68
其實,導致上述現象發生的原因并不復雜。一方面,身處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無錫是吸引外資發展第二產業的重鎮,FDI大量流向勞動密集型產業反而加劇了產業轉型的阻力;另一方面,作為鄉鎮企業的策源地以及長三角強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的典型,無錫第二產業的優勢被進一步擴大,這種比較優勢和路徑依賴使得地區經濟愈發依賴低端產業。在這種情況下,服務業發展滯后也就不足為奇了。[4]
伴隨著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地方經濟的強勢增長,生態環境的瓶頸約束也越來越明顯,曾經的小橋流水、魚米之鄉漸漸成為人們的記憶。2007年初夏的太湖水藍藻泛濫,使一向以“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而自豪的無錫人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工業化發展給城市帶來的兩面性。這一事件發生后,無錫政府提出了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來實現“鐵腕治污、科學治太”的長期戰略。2010年5月,國務院出臺《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要求長三角地區到2020年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同年9月,江蘇省政府召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工作會議,提出到“十二五”末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8%以上。2010年11月中旬閉幕的無錫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明確提出,努力建設創新型經濟領軍城市,推動經濟形態由工業經濟為主導向服務經濟為主導轉變,到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達到49.5%。如何發展服務業,特別是在服務業的發展中結構如何定位,不但事關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更關系到城市和人的和諧發展。對此,筆者認為無錫應該將非生產性的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的發展作為基礎,只有打好了基礎,我們的高端服務業才能強勢突進。[5]
在政府特別強調要充分利用無錫制造業優勢,抓住服務業國際轉移的新機遇,把發展國際外包作為提升無錫現代服務業的核心之際,筆者依然認為,立足無錫服務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在無錫市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主要是那些被視為低端的傳統型服務產業如住宿餐飲、家政服務、城市的清潔衛生等服務產業的發展還遠說不上令人滿意。這些行業的從業者大多來自社會底層,他們的工作得不到社會的尊重因而自己也沒有職業認同感,暫時棲身于這個行業是因為生存的需要。以筆者供職的單位為例,這幾年行政管理部門一直倡導服務外包。于是,單位的食堂、環境衛生等后勤工作均實施了服務外包。但是在運作過程中,服務外包帶來的專業化、集約化并不明顯,相反服務質量管理和從業人員管理的矛盾卻非常突出。這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傳統服務行業的發展還很滯后,政府對這些行業的關注度遠遠不夠。試想,我們連傳統的服務業都做不好,又怎能妄談高端服務業呢?
我們強調大力發展非生產性的勞動密集型服務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這些行業對于拉動地方就業以及提高弱勢群體的收入水平有很大的貢獻。

表6 2009年部分服務業產值構成分析
數據來源:2009年《無錫統計年鑒——全市生產總值要素構成》。
表6的數據顯示,地方政府極力倡導的高端服務業(表6的前3個行業)雖然帶來了較高的產值和營業盈余,但高端服務業在提高就業水平特別是提高普通勞動者報酬、縮小收入差距、建設和諧社會方面的貢獻遠不如住宿餐飲、居民服務、公共管理等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服務業。
政府在發展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方面應該有切實的措施,這些措施不應只停留在嚴格行業準入、加大檢查處罰力度等方面,更重要的是體現一定的支持或服務。例如在稅收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鼓勵企業對員工進行職業培訓,提升員工的薪酬及福利水平,增強他們的專業水準及對職業的忠誠度并最終帶來服務質量的提升。可以肯定地說,在這些競爭激烈的行業,市場對激勵能迅速做出反應。只要各級政府能對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給予充分的關注,一個恰當的激勵可能令整個行業發生質的改變,最終受益的是這個城市以及生活在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
一般而言,一個城市給人的第一印象有很大一部分與傳統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的服務質量密切相關,如住宿餐飲、環境衛生及市民形象等。所以,筆者并不反對政府發展像物聯網、云計算等這些現代高端服務業,而是認為,只有將傳統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做好做精,現代服務業才可以更好地借勢而上。畢竟,在任何時候,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是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1]無錫市統計局.無錫市統計年鑒(2005-2010)[EB/OL].[2011-09-20].http:∥www.wxtj.gov.cn.
[2]蘇永強,沙景華.基于庫茲涅茨模型的西部經濟發展階段測度分析[J].當代經濟,2009(17):168-170.
[3]荊林波.經濟結構失衡,第三產業嚴重不足[J].中國經濟觀察,2011(2):92-99.
[4]劉強,范愛軍.中國經濟遲遲不轉型之因[EB/OL].[2011-09-20].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1-09-05/110841271.html.
[5]陳耀興.無錫調整產業結構的進展、問題及其對策[J].江南論壇,2007(1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