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1月10日文章,原題:2012年的巨大經濟變數在中國而非歐洲 面對前途未卜的房地產市場、銀行業規則變換和即將到來的領導層換屆,中國經濟形勢將成為扣人心弦的關注焦點。
2012年存在許多充滿巨大變數的經濟問題。但我并不想談論歐元能否存活。即便希臘被逐出歐元區,歐元也肯定能幸存下來。今年的重大未知數是中國如何承受住疲弱發達經濟體的不利影響,以及北京怎樣應對或將急劇放緩的增長局面。
在一定程度上,這種不確定性源自北京不斷釋放的復雜信號。以占中國1/4投資和作為主要增長引擎的房地產為例,過去兩年來,為控制飆升的房價,中國政府連續出臺限購措施。如今這已使房地產市場遭受過度打壓。隨著市場信心崩潰和開發商遭遇資金荒,持幣觀望的潛在買家期待房價進一步下挫。即便如此,中央政府仍在堅持強硬立場,有意繼續打壓房價。但這可能是種危險措施。更低的房價意味著房地產投資降低、房東消費減少、地方政府土地收入銳減以及銀行系統壞賬水平上升。
另一方面,面對通脹壓力減少和疲弱的外部環境,北京如今又釋放出放寬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明確信號。去年11月底,中國降低銀行準備金率,銀行得以騰出更多資金用以放貸。去年12月份銀行系統貸款總額高達6410億元,而11月份僅為5620億元。在未來幾個月內,更多貨幣寬松措施有望相繼出臺。此外,將于年底進行的領導層換屆也將促使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繼續實施寬松政策并擴大投資規模。
但從長期看,這種做法結果弊大于利。觀察家已對眾多中國投資用于揮霍浪費性質的項目表示不安。現在增加投資或將面臨資金打水漂和削弱金融系統的風險,并推遲擺脫依賴資本支出及轉向促進個人消費所需的改革。正如英國朗伯德街研究公司的黛安娜·喬伊列娃所言,當前促進投資將提振進口并削弱出口,導致中國出現經常項目赤字。這意味著為推動經濟增長,擁有大量存款的中國或將被迫從其他國家借錢。無論如何,2012年的經濟將充滿變數,而中國的政策演化注定會像2011年的歐洲那樣扣人心弦。▲(作者湯姆·赫蘭德,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