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與改革

從中國改革開放起始,發展與改革,就成為互不可分的一體兩面。一方面,改革的目的是發展,另一方面,發展需要改革來產生動力。只強調發展,忽視改革,則發展難以繼續推進,只強調改革而忽視發展,則改革會失去目標和方向。
小平同志曾經指出,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這就深刻指出,改革和發展,是辯證統一的整體。在中國的改革實踐中,改革還不僅僅指經濟體制的改革,也包括社會和政治的改革。在改革開放伊始,民主與法治建設,就一直與經濟體制改革一起,成為保障發展的基石。
發展初期,百廢待興,需要用改革的方式來調整生產關系,促進發展,時至今日,改革開放成功推進30年后,發展與改革緊密不可分的關系,依然需要強調。
一種觀點認為,當今中國已經取得了矚目的經濟成就,我們只要保持住這種趨勢就可以了。這實際上是沒有深刻認識改革與發展關系的本質。今天我們所有的成就,都是源于面對實際問題時持之以恒的改革,當改革停滯的時候,不僅是能否保住經濟發展勢頭的問題,而且是能否保住以前累積的經濟成果的問題。事實上,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原有的制度,已經不能夠很好解決現實問題,例如收入分配問題、貧富差距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等等,這些都成為嚴重威脅中國未來發展的隱患。世界歷史上,快速發展之后,不能通過改革解決快速發展所累積的嚴重社會問題,最終重新陷入停滯的國家屢見不鮮,這也就是所謂的 “中等收入陷阱”。只有不斷改革,解決發展的隱患,中國才能平穩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持續發展才能實現。
(文 /何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