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國 茹廣欣
河南農業大學創業教育的四點經驗
◎張全國 茹廣欣
創業教育是一種培養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教育,推動建立高校畢業生培養過程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機制,解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心態問題,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培養實用的、留得住的各類創業型和創新型人才,是更好培育人力資源,健全和完善市場化就業的基本選擇。河南農業大學主要培養適應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同時培養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創新人才和知識寬厚扎實的研究型創新人才。近年來,河南農業大學通過實施專業教育、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三結合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有效地帶動了畢業生就業工作,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明顯提高。

河南農業大學領導慰問在基層創業的農學院學生。
多年來,河南農業大學結合辦學特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創新創業。一是從第一課堂搭建創業知識教育平臺。學校要求每個老師在上課時加入創業模塊,引導學生增強創新創業理念,積極參加每年教務處選拔的創新創業教育100個項目。每個項目有經費資助,有2學分獎勵。此外,學生從大二開始,學校要求每個學生必修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共16學時。二是從第二課堂強化創業氛圍,增加創業知識素質。河南農業大學一方面采取杰出校友典范教學法——請知名校友開辦報告會、開辦企業家課堂。每年至少舉辦30場成功校友創業報告會,他們創業的艱辛與成功的快樂等切身體驗,極大的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業激情,也成為我們點燃大學生創業夢想的 “星星之火”。成功校友的創業報告會——企業家課堂,已經成為我校的 “金牌”報告會,成為校園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陣地。另一方面,我們開設大學生創業學院,每年在上千人的報名中選拔120名同學做種子選手,到創業學校集中培訓100學時,課程涉及財稅知識,創業實戰等。創業學校的老師有企業家,有大學教授,也有其他資深學者等,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
此外,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素養,河南農業大學還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 “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制作發明競賽、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積極營造大學生敢創新、能創新、會創業的校園氛圍。多年來,學校共獲得國家級各種創新創業大賽獎勵53人次,位列河南省高校前列。1999年,河南農業大學學生科技項目 “微生物發酵及利用”獲得國家創業計劃大賽銀獎;2004年,學生張翰獲得首屆 “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基金獎”——作為河南省唯一一名本科生獲獎并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在不久前的第四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決賽中,由河南農業大學學生黃建行等共同創作的作品 “高層建筑救援、逃生梯”贏得了大賽一等獎,這也是河南省唯一的一等獎。這幾個同學正在研究產品上市的問題,產品銷路可期。

河南農業大學 “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在河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掛牌。
多年來,在河南農業大學領導和廣大教職工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大學生已經樹立了強烈的創業意識,充分體驗到創業成功的樂趣。“創業是更好的就業,創業能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這一理念,已經深入同學們心中,他們堅信 “創新點燃激情,創業實現夢想”。
學生創業的短板是資金限制。資金從哪里來?我國目前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的政策尚未落實,風險投資又不成熟。所以大學生往往因沒有資金而無法創業。河南農業大學領導經過研究,從多方面籌資資助大學生創業。一是學校從事業經費拿一點,二是學校的企業支持點,三是從社會籌措一點。這樣,我們籌措到100多萬元創業資金。創業基金主要用于資助全日制在校生從事創業活動。資金使用堅持擇優支持、重點傾斜的原則,優先資助符合社會和學校要求的,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和良好市場前景的創業項目;對獲得資助的項目實行過程跟蹤和綜合評估,以確保發揮資金的最大效能;創業基金實行貼息貸款管理;評審通過的創業項目,根據確定的資助額度,由項目負責人向學校提出借貸手續;指導教師負責監管資金的使用;在借款后的2年至5年內應還清所有款項。
現在,河南農業大學創業的學生,都可以從學校的創業基金無息接到創業資金,有的幾千元,有的幾萬元。因為每個項目的資金都必須有項目指導教師監督使用,所以資金運轉良好。
2002年,河南農業大學率先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個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當時這個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創業咨詢、培訓與指導。經過8年來的實踐,現在中心職能拓展到創業指導、信息服務、創業研究、心理輔導等。因為創業者心理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在這里重點談談創業者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我們認為,創業者應該具備這樣的心理素質,一是自信心,對創業前景充滿希望;二是頑強意志品質,不怕挫折,不怕失敗;三是鈍感力,從容面對,沉著冷靜。創業有成功,但也有失敗,而且往往經過幾次失敗和挫折才能成功。誰能堅守信念,咬定目標不放松,誰就是最后的成功者。
為了培養學生敢于面對創業中的失敗和挫折的堅定品質,創業中心和學校心理指導中心結合,針對有創業意愿的同學開展了 “不經歷風雨難見彩虹——挫折心理的調適”、 “千磨萬擊還堅勁——志品質的升華”等心理講座,為創業者解惑釋疑。學校還開辦有創業者沙龍,每月創業者搞一次聚會活動,讓有創業項目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互相切磋,有的暢談創業成功的收獲和快樂,有的暢談創業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通過這種直觀有效地溝通方式,使很多創業成功者堅定了創業的信心,讓處于低谷中的創業者得到了安慰和幫助,提升了其承受挫折、不怕失敗的奮斗精神。
如果說創業資金是大學生創業的障礙的話,那么創業的場地更是學生創業的瓶頸。校外的創業場地高昂的租金學生望而卻步,各種收費學生又難以負擔。2009年,河南農業大學決定強化創業的實踐示范功能,先后創建了兩個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建筑面積達600多平方米。因為農大現在沒有新區,老校區場地狹小,能給學生建個創業用的場地,實在是難能可貴。房子雖然簡陋,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業熱情。很多學生積極申請到創業園開展創業活動。學校因勢利導,每年組織1-2次校院兩級創新項目申報,每次都有上百的項目申報,學生創業項目非常豐富的想象力讓人驚喜。如目前,經過評審選拔的25個項目陸續入住創業園。我們將在近期再次評審10個創業項目。創業園下設創業園管理委員會。創業園管理委員會負責對所有進駐的創業項目進行日常管理、項目管理和組織各種創業項目評審、招標與考核,負責對園區內的企業進行培訓、管理與技術指導。創業園主要針對 “在校以及應屆大學生初始創業”,其主要功能是大學生創業的實踐與孵化功能。
創業園通過模擬的 “創業公司”和實戰的“創業實踐”相結合,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創業的機會和平臺,學生可以通過組建創業團隊,在大學生創業園內進行創業實踐,從而全方位地鍛煉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創業園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創業熱情,并帶動了一批創業項目。在2011年5月召開的全國高校就業促進會聯誼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參觀了創業園,并對我校的花木博士、無土草坪、寵物美容等有特色的創業項目給予高度評價。特別是我們的花木博士項目,現在幾乎壟斷了鄭州高級飯店及部分家庭花卉的養護,發展前景十分良好,經濟效益也十分明顯。
經過多年的實踐,河南農業大學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形成了一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 “第一課堂”教育模式,開辟了 “第二課堂”培養創業能力的有效平臺。在校生的創業能力顯著提高,畢業生自主創業蔚然成風。畢業生5年后創業率達到20%。其中有全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秦英林,有辭職回鄉養豬的女碩士 “豬倌”朱艷霞, “山雞女王”薄偉汝等等,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走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張全國,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河南省委會副主委,河南農業大學副校長;茹廣欣,民革河南農業大學委員會主委,河南農業大學科技處副處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