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淼
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
——2012年民革各級組織 “兩會”提案綜述
◎盧 淼
2012年新年伊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陸續召開 “兩會”,民革各地各級組織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通過 “兩會”這個平臺,利用提案這個途徑,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緊緊圍繞國家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積極為 “十二五”規劃的實施建言獻策,為實現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民革應有的貢獻。
去年,中共中央召開了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會議審議通過的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會議的召開和 《決定》的通過,為民革今后的如何更好地履行參政議政職能,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民革各級組織都把文化建設作為民革參政議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 “兩會”這個平臺,獻計出力。針對現階段文化產業占我國GDP的份額較低,占世界文化產業市場的份額與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的地位不相稱的現狀,民革中央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提交了 《發展創意產業,建設文化強國》的大會發言。民革各省級組織,也就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言獻策。如民革北京市委會 《做強北京市影視文化產業,推進首都文化中心建設》的提案,民革甘肅省委會 《關于加強甘肅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提案,民革湖北省委會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進湖北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提案,民革廣西區委會 《關于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自信,大力推動廣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建議》的提案,民革福建省委會報送的 《發揮海洋文明在推進福建文化繁榮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民革上海市委會報送的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的消費市場培育》也都分別被選作當地政協會議的口頭發言。
2011年胡錦濤總書記在 “七一”講話中再次特別強調 “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創新社會管理,也成為民革各級組織兩會提案中的一個亮點。
民革中央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提交了 《關于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的建議》、《關于加強基層社會管理的意見》、 《理順體制,創新機制,構建城市基層社會管理新格局》等3篇提案。民革江蘇省委會于2011年7月就 “虛擬社會 (網絡)管理創新”課題,赴省公安廳網警總隊、省通信管理局等單位,無錫市、常州市等地開展調研,與公安網警、中共黨委宣傳部等相關部門進行了座談,就改善、創新虛擬社會管理的思路與辦法展開了討論。民革江蘇省委會以此為基礎,撰寫了 《加強法制建設,完善 (網絡)虛擬社會管理》,作為江蘇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民革大會發言。民革安徽省委會2011年5月就下發通知,要求各市圍繞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積極開展調研。9月份,省委會召開專題常委會進行了交流。根據各地調研成果,省委會精心撰寫集體提案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幾點建議》,提交2012年省政協大會。民革河南省委會也就網絡和社會管理問題提交了 《重視網絡問政平臺建設,不斷創新社會管理機制》的提案,民革福建省委會提交了《創新體制機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提案,民革甘肅省委會提交了 《關于加強和創新我省基層社會管理》的提案,民革上海市委會提交了 《創新社會管理方式 拓展民生財政監督渠道》的書面發言。
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是民革參政議政工作的傳統品牌。民革各級組織圍繞這個品牌,加大力度,開拓創新,進一步做好民革祖統工作。民革中央副主席鄭建邦代表民革中央,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大會上作了題為 《堅持九二共識,兩岸無限光明》的大會發言,深入闡述了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如何使兩岸關系在 “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向縱深推進,并使和平發展的紅利更廣泛地造福兩岸同胞。同時,民革中央還就此問題向大會提出了 《關于加強兩岸金融服務業合作的幾點意見和建議》、 《關于加強兩岸高科技產業交流合作的幾點建議》等多份提案。在地方,民革湖北省委會在聯組會議上作的 《關于加強鄂臺兩地文化產業交流合作的建議》的發言,得到了參加會議的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的重視,湖北省臺辦在會上對該提案的有關建議作了現場答復。民革福建省委會提出了 《關于加強海峽兩岸行業協會交流與合作的建議》和 《支持臺灣農業技術交流推廣中心做大做強的建議》等提案,民革浙江省委會提出了《關于借助<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促進浙臺經貿合作發展的建議》等提案,民革江蘇省委會提出了 《關于加強蘇臺圖書市場交流的建議》等提案,民革山東省委會在省政協大會上作了 《全國首個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作用必須切實發揮好》的大會發言。
“三農”問題,是民革長期關注的參政議政重點領域。民革中央在2012年3月全國 “兩會”上提交了 《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促進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 《關于加強少數民族農民工權益保護的建議》、 《關于加強農村道路建設和養護的建議》等提案。民革甘肅省委員會共提交多份涉及 “三農”的提案,其中 《關于依托農業綜合開發,促進甘肅省旱作節水農業及涉農產業集群又好又快發展》的提案和 《關于促進甘肅省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發展》的提案,提出的改善和提高農業基礎生產條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思路,對甘肅省實現由傳統型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民革陜西省委會提交了 《關于強化陜西省耕地保護的建議》等提案,民革四川省委會提交了 《切實解決土地資源匱乏瓶頸,促進四川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建議》等提案。
社會和法制建設,是民革近幾年大力開展的參政議政特色領域。在全國“兩會”上,民革中央提出了 《關于進一步深化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改革的建議》、 《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建議》等多項提案。民革重慶市委會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建議》的提案;民革江蘇省委會今年提出了 《關于在城市拆遷過程中引入聽證制度的建議》,指出拆遷糾紛的癥結以及在拆遷過程中造成一些不公平現象,從而建議在拆遷過程中引入聽證制度,從而希望通過信息公開透明的方式,努力解決拆遷糾紛這一威脅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 “老大難”問題。
“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民革各級組織的 “兩會”提案圍繞這個內容,就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些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課題建言獻策。民革中央就這些內容在全國 “兩會”上提出了 《改變治水觀念,提高抗旱能力》、 《關于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建議》、 《關于完善特殊教育財政保障機制的建議》、 《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的建議》等10余份提案。
2011年,國際環境緊縮,原材料成本持續上漲,物流緩慢,貸款優惠利率收緊……這給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尋找適合甘肅省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路,民革甘肅省委會提交了 《關于促進甘肅省中小企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提案》,該提案針對甘肅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政府管理薄弱、扶持力度不夠以及企業產品結構單一、管理水平低下等問題,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施人力資本戰略,發展低碳經濟,努力實施企業間聯合、兼并、重組,深化產權制度改革等對策建議。
“民生”問題一直是民革河南省委會關注的重點,也是2012年省委會的重點調研課題。在民革河南省委會的15件提案中,10件提案關乎民生,占近七成。其中 《關于河南省城鎮新建住宅區應完善教育配套設施建設施的建議》的提案,就是針對近年來城鎮化步伐加快,城鎮學齡兒童和學前幼兒數量快速增長,入園難、入學難問題提出的。為此,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民革河南省委會組織專家赴全省多個地區進行了實地調研,并形成提案提交今年的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大力呼吁加強對城鎮商住小區配套教育設施建設的管理。
民革廣東省委會向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遞交了8件團體提案,提案涉及農村留守婦女、水產品安全、食品安全、農田水利建設等民生和社會熱點問題。其中 《關于關愛農村留守婦女,建設幸福廣東的建議》、 《社會保險法全面實施環境下幫助中小企業應對轉型升級問題的建議》、 《關于率先建設食品安全大省的建議》等提案,得到 《南方日報》、 《信息時報》、《羊城晚報》等多家新聞媒體的報道和轉載。

民革廣東省委會到惠州市惠城區就 “廣東農村留守婦女現狀”課題開展調研。
在2011年1月召開的新疆自治區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民革新疆區委會主委蔣平安作了《完善供需流通機制,確保蔬菜價格平穩》的大會發言,強調要重視事關民生的 “菜籃子”,提出建立蔬菜價格風險調節基金、完善 “農超對接”等建議,受到與會媒體的廣泛關注。
除此之外,民革廣西區委會的 《關于進一步加強廣西水資源保護的建議》、民革海南省委會的 《關于出臺 “海南強制垃圾分類處理的法規”的建議》、民革陜西省委會的 《關于進一步促進陜西省中小企業發展的建議》等省級組織的提案,也都是各省 “兩會”上的亮點。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民主黨派履行參政黨職能的一個重要途徑與窗口。民革中央就信息與提案、調研報告之間的形式轉化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在充分調動專委會委員報送信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還通過細化信息工作分工和明確專人負責形式,全面增進與民革各級地方組織的聯系與交流,進一步加強對民革地方組織信息工作的業務指導。通過社情民意信息為紐帶,整合全黨資源,開展參政議政工作,收到很好效果。2011年,在民革中央統一部署下,民革各級組織和專委會委員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促進農民增收、推動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維護民族團結等方面,及時報送了2千余篇社情民意信息素材。在此基礎上,民革中央經過篩選摘編和加工充實后,向全國政協報送了470篇。其中, 《建議對 “辛亥百年”期間臺灣統派三團體發表聯合宣言一事給予高度重視》、 《關于加快中山故里建設的建議》、 《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 (草案)〉的修改建議》等40篇信息,被全國政協采用。
專門委員會,是民革各級組織做好參政議政的重要抓手和平臺。中央各專委會積極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參政議政上來,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以專委會為主導,民革參政議政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民革中央根據專委會調研和委員研究成果,提交了 《關于加強少數民族農民工權益保護的建議》、 《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水利建設的建議》、《關于完善特殊教育財政保障機制的建議》等多篇提案。民革各級地方組織也把專委會建設放在工作重要位置,很多地方組織已經參照中央的做法,并結合自身特點,設立了相應的專門委員會。民革江蘇省委會在2012年的集體提案中, 《關于建立江蘇省無償獻血長效管理機制的建議》是民革省委會婦委會調研組在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江蘇省委會副主委兼婦委會主任陳星鶯率領下調研取得的成果; 《關于進一步促進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建議》、 《關于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的建議》、《關于進一步改善城市新生代農民工發展狀況的建議》等3篇都是民革省委會教科文衛委員會赴江蘇省泰州市等地調研并撰寫的。
不斷加強參政議政工作機制建設,在認真研究參政議政工作規律的基礎上,創新和改進參政議政和提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在這方面,民革各地組織進行了很多嘗試。
民革上海市委會在提案準備過程中,注重發揮民革的整體作用。在2011年初就向市委各工作委員會、各區級組織與大專院校組織招標課題,并要求每個課題成果都要轉換提案。目的就是為 “兩會”作準備。同時廣泛聽取意見。聽取市委會領導、政協提案辦、黨內外專家等各方面的意見,經過層層篩選,才從眾多提案中選定的。對未被選中的提案素材,將其推薦給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或改寫成社情民意,有些則作為跟蹤選題,加以關注。
民革貴州省委會2011年初就著手進行準備、多次組織民革黨員中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和各專門委員會委員召開座談會、研討會,研究確定省委會調研選題,并組織調研課題組深入貴州各地州市組織開展調研工作。貴州省“兩會”召開前夕,民革貴州省委會下發 “關于征集2012年貴州省 ‘兩會’提案和議案的通知”,并召開專題提案、建議案預征集工作會。通過調研成果轉化、對各市州地委員會和省直各支部及黨員提供素材進行篩選提煉,形成民革貴州省委會擬提交貴州省政協十屆五次全會黨派提案初稿,并及時召開座談會征求有關方面專家學者的意見,精心作好大會發言和重點提案的報送工作。
民革廣西區委會從人員、經費、制度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區委會的參政議政工作。2011年初由區委會下文,向全區各級組織和參政議政工作骨干征集調研課題,之后把征集到的課題匯總,召開由民革參政議政工作分管領導、參政議政專門委員會委員和有關專家學者參加的年度重點調研課題選題座談會,研究確定區委會年度重點調研課題,同時向全區民革界別的全國、自治區人大、政協的代表、委員和全區有參政議政專長的黨員征集提案素材。課題確定后,邀請相關工作領域的黨員組成調研組,由區委會主要領導擔任調研組組長開展調研。對于遴選出來的有價值的課題,由調研室組織有關力量進行專題研究,形成成果為提案整理提供素材。在2011年底召開全區組織的參政議政調研成果交流會,將優秀成果轉化為區委會的集體提案。并對參加重點調研工作和提供有價值的提案素材的組織和個人給予一定物資精神獎勵。
(責編 張棟)
刊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