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約記者 虞佳佳
專訪重慶市委會主委楊天怡:盡職履責,不辱使命
◎文/本刊特約記者 虞佳佳

楊天怡主委。
“誠懇待人、踏實做事”,是楊天怡當選為民革重慶市委會主委后,第一次以主委身份在民革重慶市委會機關干部會上講話的結束語。真誠、務實的話語一直深深印在機關干部的腦海中,成為機關干部在工作、生活中指導和激勵。
楊天怡是重慶市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員、重慶市委會主委,重慶大學副校長、教授,還曾擔任過兩年多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從長期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和高等教育管理以及科研管理,到民主黨派省級組織的主委,經歷了在多個領域和角色的轉變。當選一年多來,楊天怡主委帶領民革重慶市委會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盡職履責,民革重慶市委會2011年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參政議政、助推發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績。近日,楊天怡主委接受了本刊特約記者的專訪。
本刊特約記者:2010年11月,民革重慶市委會進行了屆中調整,您以高票當選為民革重慶市委會主委。作為民主黨派省級組織的一把手,您是怎樣看待肩上的使命?
楊天怡主委:民革重慶市三屆五次全會選舉我擔任民革重慶市委會主委,我深感榮幸,亦感到壓力巨大、如履薄冰。因為我深知,這是一份莊嚴而重大的責任,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當前,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時期,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這對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履職能力和更好地發揮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賦予了屆中調整后的民革重慶市第三屆委員會更重的工作任務。作為民革市委會主委義不容辭的神圣使命就是:在民革中央和中共重慶市委的領導下,團結和帶領重慶的廣大民革黨員干部繼承和發揚民革前輩同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親密合作的光榮傳統,弘揚孫中山先生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的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國家和重慶的經濟社會發展,為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事業的發展,為早日實現祖國和平統一作出積極的貢獻。
本刊特約記者:您在主持民革重慶市委工作以后,對民革市委會的專委會進行了調整,請談談調整的目的是什么,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楊天怡主委:胡錦濤總書記在2012年初的黨外人士迎春座談會上提出: “希望同志們認真總結歷史經驗,進而激發愛國奉獻、建功立業的責任感和創造力,不斷提高參政議政能力和水平。”胡錦濤總書記的希望充分顯示了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的重要性。參政議政是民主黨派價值的集中體現,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核心內容,自身建設水平的直接反映。專委會是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平臺,加強專委會建設有利于凝煉參政議政領域和方向,有利于匯聚人才、培養人才,有利于整合黨內外資源,形成參政議政的特色和優勢。
民革十一大后,新一屆民革中央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專委會工作,提出了以專委會為依托,帶動民革參政議政工作的新思路。民革中央重視專委會建設,注重發揮專委會作用的做法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對各專委會的調整也就順應形勢和工作要求而提出。
市委會在認真總結多年參政議政工作和專委會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對專委會機構和人員進行了調整和充實,并對專委會性質、職能和作用作出了界定。參政議政工作實現專委會主導,專委會工作實現專家負責。
2011年民革重慶市委會的參政議政工作說明這種調整是成功的,調整后的8個專委會開展了23個課題的調研任務。婦委會的 《重慶市孤殘兒童權利保障機制研究》促進了國務院有關部委文件的出臺和惠及全國71萬孤殘兒童、25億元專項經費的到位,并在中共中央統戰部等部門聯合開展的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貢獻評選表彰大會上獲 “建言獻策優秀成果”獎;社法委重點調研課題 《社會管理創新視野下的社區矯正機制研究》成功立項為重慶市軟科學重點項目,為深入開展相關方面調研和建言獻策創造了很好的條件;社法委還參加了市政協 “土地資源綜合利用”、 “縮差共富”兩項重點調研,為調研報告的形成以及推動相關方面的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學習委撰寫的《關于縮差共富的建議》獲得市政協理論研究三等獎,等等。民革市委會還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參政議政工作機制,加強專委會建設,充分發揮好專委會作用,進一步加強參政議政工作。
本刊特約記者:民革區級組織換屆是2011年民革重慶市委會組織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現在民革重慶市委所屬15個區級組織的換屆工作已經平穩有序地完成了,請您介紹下這方面的情況和經驗。
楊天怡主委:按照 《重慶市各民主黨派市委關于區縣委換屆工作座談會紀要》的精神和要求,從2011年7月初市委會啟動區級組織換屆工作,到8月底區級組織換屆工作的完成,只用了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為了確保區級委員會換屆工作的順利進行、圓滿完成,市委會主要作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換屆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組織觀念。市委會組織全市民革組織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同志在2011年初黨外人士迎春座談會上提出的 “同心”思想,認真學習民革中央換屆工作文件精神和重慶市各民主黨派市委換屆工作座談會紀要,通過學習明確換屆工作的指導思想和要求。
二是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好各項工作。市委會成立了換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區級委員會換屆工作文件,召開了區級委員會換屆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區級組織換屆工作;各區委主要領導同志對換屆工作親自負責和把關;市委會職能部門全力協助區級委員會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加強對換屆工作的指導;監督委員會對換屆工作進行全程監督,對有可能影響換屆工作順利進行的問題,提前做好工作。市、區委會主要負責人主動走訪中共黨委,積極尋求中共黨委及統戰部對換屆工作的支持和幫助。
三是嚴把人選標準,嚴格工作程序,確保選優配強領導集體的目標圓滿完成。換屆工作中,嚴格按照 《民革章程》和換屆工作文件的要求,將選優配強領導班子放在首位,嚴格把握人選標準和條件,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準,選拔任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風上過得硬、黨員信得過、大局意識強的優秀干部。
四是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換屆氛圍,確保換屆工作平穩有序進行。將換屆工作過程同時作為發揚民革優良傳統的思想教育過程,引導黨員端正價值取向,正確對待個人進退,正確處理好個人與組織的關系。
在民革中央和中共重慶市委的領導下,在中共重慶市委統戰部的指導下,在各區級組織所在地黨委關心支持下,在民革各區級組織全體黨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換屆工作平穩有序地開展并圓滿順利的完成了。在這次換屆選舉中,各區級組織委員候選人均以高票當選,一大批政治素質好、參政議政能力較強、熱心民革事業的黨員骨干走上了區級組織領導崗位。
本刊特約記者:2011年民革重慶市委會抓住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兩個有利時機,開展了一系列慶祝和紀念活動,進一步加強了思想建設和宣傳工作,請您談談主要做法與成效。
楊天怡主委: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民革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歷程中取得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共識。不斷夯實廣大黨員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政治共識是民革事業健康發展最根本的工作。市委會結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在民革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中扎實開展 “同心”思想主題教育活動,深入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舉辦 “肝膽相照、同心同行——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文藝匯演”,開展 “觀故居,走多黨合作之路”、 “體驗革命歷程、堅定理想信念”,參觀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等活動。通過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提高了各級領導班子成員和廣大黨員的思想認識水平、理論素養和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自覺性,進一步夯實了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增強了履行參政黨職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民革重慶市委會開展 “觀故居,走多黨合作之路”活動。

2011年8月,楊天怡主委率市委會領導班子成員赴武隆縣雙河鐵爐村調研。
與此同時,市委會先后開展了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題征文活動并編輯出版了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專輯》;召開了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和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學術研討會;承辦了民革中央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國書畫作品展·重慶巡展”,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潔,市政協主席邢元敏,中共重慶市委常委、統戰部長范照兵等出席了開幕式并參觀畫展,對畫展給予了高度評價。市委會還充分發揮文化人才集中的優勢,積極利用文化載體開展紀念活動:中山書畫社舉辦了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書畫展”,中山合唱團參加了重慶市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專題演出,中山攝影協會參加了重慶市第四屆攝影展等等,這些活動很好地宣傳了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而良好的影響,提高了民革的社會聲譽,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評。
本刊特約記者: 2011年,民革重慶市委會深入踐行 “同心”思想,著力打造 “同心”品牌,在 “同心·愛心幫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請您談談這方面的工作情況。
楊天怡主委:我認為,社會服務、愛心幫扶是民主黨派參政議政職能的延伸,應該給予重視,努力發揮作用。
2011年,市委會積極拓展助推發展新領域,努力探索扶貧工作新模式。在這一年里,市委會分別與中共涪陵區委簽訂了 “民涪合作”協議,與中共合川區委簽署了 “民合合作”協議,助推兩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市委會為對口幫扶的武隆縣雙河鄉鐵爐村協調危舊房改造資金210余萬元,改造危舊農房100余戶;協調40余萬元資金修建200立方米的人畜飲水池兩個;協調落實60萬元資金修建4.5公里村內道路;組織民革企業家捐資20余萬元改擴建鐵爐村公共服務中心;組織民革黨員中的農業專家,開展產業規劃、種植技術、測土配方等各方面的產業幫扶,幫助村民增加收入,助推農民增收致富。
民革重慶市委會的助推幫扶工作得到了民革中央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民革中央領導多次來渝調研指導相關工作。2011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赴渝出席 “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開館儀式”時,聽取了 “民革中央把重慶市石柱縣作為武陵山區扶貧定點縣”的建議匯報,并于2012年2月12日再度赴渝,與重慶市人民政府簽訂建立合作關系協議,助推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城鄉改革;2011年10月,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厲無畏來渝就涪陵區大順鄉 “創意農業產業發展”問題開展調研,并出席了民革中央和中國醫學基金會向涪陵區捐贈價值1900余萬元的25臺彩色多譜勒機捐贈儀式,并為涪陵區黨政干部作了 “創意農業”專題報告;同年11月,民革中央何丕潔副主席率民革中央調研組到涪陵區開展調研,把涪陵區大順鄉列為民革中央服務 “三農”聯系點和民革中央畫院寫生基地;同年11月,民革中央齊續春副主席一行針對 “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勞動力出路和土地流轉問題”到合川區和萬盛區進行調研。民革重慶市委會在武隆的愛心幫扶活動得到中共重慶市委統戰部、武隆縣和鐵爐村村民的高度評價,民革中央網站、 《團結報》、《團結》雜志和 《重慶政協報》都對此進行了專題采訪報道。
本刊特約記者:非常感謝您接受采訪。
(責編 盧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