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航運集團,遼寧 大連 116011)
根據多年來從事船舶監造、安全體系管理、職工培訓工作的經驗,以及在航運企業工作及作為船東代表駐廠監造期間接觸了很多工程技術人員,接觸了從設計到制造幾乎是整個造船產業鏈的各類工程技術人員,對工程技術人員基本素質要求與工作能力培養這方面的問題感觸更深,對這個課題更關注。在我國面臨著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之際,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和探討非常有益和及時[1]。
由于互聯網的應用,現在工程技術人員獲得資料的途徑非常廣,也很快捷,但準確程度、先進程度令人懷疑。須準確掌握技術才能將相關信息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所使用的資料首先自己先鉆研、消化吸收,然后才能用于設計、生產中。
工程技術人員要有守法意識,遵守自己的專業及與自己專業需互相配合的其它專業法規;并在工作中學會審核法規的執行情況,不能無視法規的規定,以自我為中心,盲目工作。工程技術人員要多學習法律法規、標準,不能將別人設計好的圖紙拿來就用,應對照法律法規、標準審圖,在學習法律法規、標準的過程中提高理解判斷能力。
設計、制造的產品應在滿足規范的條件下更好地滿足生產、使用需要。產品要通過人來生產,要通過人來使用,因此,設計時要考慮生產工藝的需要,使用維護方便的需要。只有經常同生產者、使用者接觸了解,甚至親自操作才能設計出、生產出符合需要的產品。筆者見過某船的駕控臺設計,一些需要經常操作的銨扭設在不易夠到的位置;一些不經常操作的銨扭卻設在方便操作的位置;舵角顯示器的角度也不好,很不容易看清楚。做技術工作,不能僅滿足規范設計出符合標準的產品,還要考慮使用者的要求[2]。
需要提高效率,在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的同時,搞設計的人還要考慮生產效率、使用效率,要在設計環節把關,運用合理的技術提高精確度,減少多余的環節和浪費。大道易簡,好的設計一定是精準的設計,好的產品一定是性價比高的產品。
不論資源是否豐富,節約都是美德。設計者要多為用戶著想,盡可能節約,在質量有保證的情況下選擇對顧客經濟性好的方法、產品。在設計、生產產品時不能只圖自己方便,要盡可能增加材料的利用率,在生產中提高設備、工裝的使用效率,減少浪費。
有些產品的研發是在實驗室里進行的,能否運用于各種環境需經過實踐檢驗。如果產品配方很好,但施工工藝性差,施工效果不好,需施工人員具備很高的水平才能保證施工質量,這樣的產品就不是好產品。有些科研人員很少到現場卻認為自己研制出的產品質量非常好,質量好的概念需要明確,那些施工質量差、施工難度大的產品不能說是質量好。產品質量好壞要用綜合指標來衡量。現在有些工程技術人員認為現場臟、危險,不愿意到現場,很多問題沒有得到反饋,有些錯誤可能自己一輩子都不知道,卻因錯誤的設計圖紙令生產者、使用者不斷地重復錯誤、修改錯誤。某船廠的車間人員就說過:同樣的問題,造多少條船就出現過多少次。做為制造業的精英工程技術人員,應多到現場了解你的設計在生產實踐中是否經得住檢驗,很多經實踐證明不合理甚至是錯誤的設計需要及時改正。
做技術工作一定要有自我完善意識,不能因為設計的落后導致后續制造、使用的落后。日本人造船設計時間長、建造時間短,我們需要思考一下做過多少后續的完善工作。設計的時間越長,發現要解決的問題越多,遺留的問題就越少,制造的質量才能更好,效率才會高。如果誰都怕麻煩,把問題留給了生產一線,結果就造成整體社會效率低下。我們要多學習先進制造國家的設計、制造方法,提高準確度,提高精度、提高效率,減少返工和浪費。
做任何事要有團隊精神,通過合作達到共贏。要通過良好的溝通使信息得到及時傳遞,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提高整體效率,避免因為溝通不暢延誤時機造成不良后果。船舶制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的專業、環節非常多。比如船舶監造時發現較多設備存在安裝問題,底座或附近的結構配合不夠;又比如減搖鰭需通過船體發揮作用,其與船體結構的連接需要減搖鰭生產廠家與船體設計部門共同溝通采取合理措施,但實際中可能兩家各做各的工作,缺少溝通合作。
工作起點要高,要朝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方向努力,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依靠技術進步獲取長遠的合理的利益。國內的制造業發展雖快,但并沒有取得很高的收益,在有些產品的生產鏈上只是為專利公司打工。所以要有自主知識產權意識,多鉆研如何取得技術突破,通過改進創新形成自己的技術,在產業鏈中上到最高處,擁有制定標準的權利,為自己打工,甚至讓別人使用我們的技術,這是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關鍵。
看看乳品業的后果,想一想毒膠囊的危害,每一個公民都應反思一下,自己做到了誠信嗎?船舶建造過程中有些問題為什么重復出現,為什么不改底圖避免錯誤重復發生?害怕暴露錯誤在現場私自解決問題的同時可能又犯了更大的錯誤,違反了制度的規定,違背了誠信要求。制造產品的過程消費者看不到,但質量是否符合要求我們自己知道,具備誠信的品德才能擁有光明的職業生涯,中國制造才能成為世界制造。
工程技術人員工作能力培養需要一個適宜的土壤,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對船舶設計、制造而言,有些方面需要進行整合,集中技術力量設計出一些標準化船型,真正實現技術進步,提高人員素質和設計水平。同時設計需要更細致,圖紙更容易閱讀、理解,努力使設計的圖紙對現場工人具有非常簡單、明確的指導作用。在要求工人提高識圖能力的同時也應使設計的圖紙簡單易懂,避免因讀圖失誤導致的錯誤施工。
做船舶監造工作的同行有時會感覺到后續船并沒有超過母型船,在施工現場也很少見到設計人員,說明設計部門需要在制度上建立技術追蹤制度,設計人員有責任對設計方案進行驗證、完善。國內現在的船舶制造質量有些方面還達不到日本30年前的造船質量,進行工程技術人員基本素質要求與工作能力培養的探討非常必要。在人才的培養和制度建設方面需要同步進行,才能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工程技術人員。
[1] 李青平.海事強國與成才之路[J].船海工程,2011(4):1-7.
[2] 王 婷,周 奎,宋長亮.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航海專業人才培養對策[J].船海工程,2011(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