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
今年10月30日,是創業板推出兩周年的日子。恰逢此時,中國三大金融監管機構集體換帥,證監會原主席、黨委書記尚福林任銀監會主席、黨委書記;中國建設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郭樹消任證監會主席、黨委書記;中國農業銀行原董事長,執行董事項俊波任保監會主席、黨委書記。
在上述人事變動中,尚福林卸任與郭樹清就任證監會主席一職最受股市投資者的關注。尤其是郭樹清就任證監會主席一職,更是被投資者寄予厚望。就在郭樹清走馬上任之時,輿論方面掀起了一股給新任證監會主席“寫信熱”、“寄語熱”、“五點建議”、“十點建議”等在媒體和網絡上廣為流傳。筆者也不能脫俗,寄語郭樹清主席,希望能解決“五大問題”。
當然投資者對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寄予希望越大,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明投資者對原證監會主席尚福林的失望就越多。事實也確實如此。從2002年12月27日就職以來,尚福林在中國證監會主席這個位置上一坐就是九年,成為任期最長的中國證監會主席。雖然這期間尚福林做了很多有利于國有股東,有利于發行人(或上市公司)以及有利于一些利益集團的工作。比如,股權分置改革;推出中小板與創業板;推出股指期貨與融資融券業務;推行新股市場化定價發行等。但這九年中,尚福林在保護公眾投資者利益方面卻是不力的,甚至不惜犧牲公眾投資者利益。比如尚福林片面強調市場化發股,導致新股發行淪為“三高”發行,成為發行人的“圈錢”工具。A股市場因此一蹶不振,盡管近兩年來,A股市場融資額位居世界首位,去年A隄融資總額甚至突破了萬億元大關,但A股市場走勢卻熊路漫漫,不僅背離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基本面,甚至比金融危機、美債危機、歐債危機中的美國股市與歐洲主要國家股市都疲軟。
也許回顧一下創業板兩年來的表現,人們更容易理解投資者對尚福林主席的失望情緒。創業板自2009年10月30日正式推出以來,兩年中創業板上市公司達到274家,平均一年上市135.5只,這樣的擴容速度可謂空前。資料顯示,美國股市擴容到800只股票,整整用了100年時間,平均每年八只。更加重要的是,與創業板這種高速擴容相對應的是創業板新股的“三高”發行。一是高發行價,截至10月23日創業板發行的274只新股平均發行價格達到32元/股,而發行價最高的湯臣倍健達到110元/股;二是高市盈率發行,274只新股平均發行市盈率為62.4倍,其中發行市盈率最高的新研股份達到150.82倍;三是高超募發行,274只新股募資金額1936.3億元。其中超募總額1265.5億元,平均超募比例達到了189%。這種“三高”發行帶給投資者的是巨大的投資風險,如創業板兩周年之際,274只創業板上市股票,有半數跌破發行價,有八成跌破上市首日開盤價,其中,恒信移動、寧波GQY、康芝藥業等破發比例超過了50%;而國民技術、堅瑞消防、當升科技、世紀瑞爾、朗科科技等八只股票較開盤價的跌幅均在60%以上,投資者投資創業板損失慘重。
正是基于尚福林對公眾投資者利益的忽視,因此尚福林的卸任是符合廣大投資者意愿的。那么被投資者寄予厚望的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是否能夠擔負起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的重任,可以帶給中國股市一個美好的未來呢?結果也許并不如投資者期望的那么樂觀,這實際上也是郭樹清主席難以承受之重。
當前中國股市的問題并不是證監會領導的換人間題,而是中國股市的定位問題,因為中國股市的定位就是為融資服務。為了達到為融資服務的目的,所以中國股市力挺高價發行,上市公司因此設計了畸形的股本結構,管理層因此大量推出新股發行公司。甚至為了發行人的融資而置市場承受力于不顧。中國股市因此創下了“世界最熊股市融資額世界第一”的“世界奇跡”。如果這樣的股市定位不變,中國股市繼續追求10年高速擴容,放任IPO、再融資、大小非套現這三駕馬車對中國股市抽血,那么A股市場的健康發展根本就不可能,這不是更換一個證監會主席就能夠辦到的事情。因此中國股市更應該要轉換股市定位問題,將股市為融資服務轉換到為投資服務,或者投資、融資并重的軌道上來。如果這個根本性的問題不解決,那么誰當證監會主席都會綁架到為融資服務的列車上去,即便是郭樹清主席同樣也不例外,所以盡管投資者對郭樹清出任證監會主席一職充滿了期待,伹投資者更期盼中國股市的定位能夠早日轉換過來,這個問題實際上比證監會換帥重要得多。如果中國股市的定位不變,郭樹清重走尚福林的老路并非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