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培力
面對新時期的國際貿易壁壘,重點要注意克服三種錯誤傾向:一是漫不經心,毫無準備;二是消極退讓,無所作為;三是過度反應,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國際貿易的主流理論認為,自由貿易可以使貿易雙方整體福利得以增進,但在實踐中,各國(地區)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實行貿易保護或貿易干預政策。進入新世紀以來,世貿組織主導的多哈回合談判趨于停滯,貿易保護呈現諸多新的形式和特點,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進一步促使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浙江民營經濟和對外貿易比較發達,但形形色色的貿易壁壘對外貿發展造成新的掣肘和制約。
當前,全球范圍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各國(地區)為保護本國產業利益紛紛出臺貿易限制和保護措施,國際貿易壁壘呈現新的發展趨勢。
一是非關稅貿易壁壘日益成為國際貿易壁壘的主流。隨著關稅水平不斷下降,關稅約束水平不斷提高,因應貿易保護和貿易干預的需要,各成員體的非關稅貿易壁壘不斷增多,且形式日益多樣,隱蔽性日益增強,非關稅貿易壁壘越來越成為國際貿易壁壘的主流。

二是技術性貿易壁壘日益成為非關稅貿易壁壘的重點。在非關稅貿易壁壘領域,受WTO規則制約,傳統的配額、許可證等進口限制措施日益減少,代之而起的是包括技術法規、技術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在內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各國(地區)競相采取更新、更嚴格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頒布的各種規定和要求更為細致,不僅涉及初級產品,而且牽涉中間產品和制成品,往往涵蓋研究、開發、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消費和處置等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并從個別限量指標發展成為名目繁多的限制或禁止指標體系,從而對國際貿易發展造成嚴重阻礙。向廣泛化、制度化和復雜化方向發展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正日益成為非關稅貿易壁壘的重點。
三是貿易救濟措施日益異化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在國際貿易實踐中,為維護公平貿易和正常的競爭秩序,各國(地區)在進口產品傾銷、補貼和過激增長等給其國內產業造成損害的情況下,往往采用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措施。這些措施為WTO規則所允許,同時也受到世貿組織有關協議一定程度上的規制和約束。但其中不乏“軟條款”和“例外規定”,各國(地區)在依據自身國內法發起反傾銷、反補貼或實施保障措施時,往往有較大的操作空間,可以打著貿易救濟的旗號,行貿易保護之實。
四是綠色壁壘影響日益廣泛。當今世界,環境問題引起廣泛關注,減少污染、節約能源、合理利用資源成為新的國際焦點,綠色壁壘應運而生,并成為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壁壘也稱環境壁壘,主要是指為保護生態環境而直接或間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貿易的措施??梢灶A計,隨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國(地區)綠色壁壘的使用頻率將越來越高,涉及環節和領域越來越廣。
五是各種新型貿易壁壘日益發展。當今國際貿易領域,各種新型貿易壁壘還在不斷產生,如受到廣泛關注的社會壁壘。社會壁壘也稱藍色壁壘,是以保障勞動者勞動環境和生存權利為由所采取的貿易保護措施,旨在削弱發展中國家(地區)因工作條件簡單、勞動報酬較低而形成的成本競爭優勢。除社會壁壘和前已述及的技術壁壘、綠色壁壘外,歧視性政府采購政策、不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等新型貿易壁壘的影響也在不斷擴大。
總的看來,出于貿易保護的需要,后危機時代國際貿易壁壘演化遞進呈日益加快之態勢。從縱向看,這種發展上的動態性主要表現為一國(地區)內部已有壁壘日益苛刻繁復,新型國際貿易壁壘層出不窮;從橫向看,則表現為各國(地區)之間追隨引用,競相仿效,有關貿易壁壘呈區域乃至全球蔓延之勢。
國際貿易壁壘的影響將貫穿浙江從外貿大省向外貿強省邁進的全過程。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一是直接阻礙市場準入,即由于國際貿易壁壘阻礙,出口產品最終喪失市場準入機會;二是間接提高準入代價,即由于國際貿易壁壘阻礙,出口產品雖未失去市場準入機會,但企業成本明顯增加,產品價格競爭力大大削弱。
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基本思路可以歸納為如下“三個主動”:一是主動適應。對于多數技術標準和環保標準,宜以尊重現實的態度,積極主動適應,參加各種認證,獲取逾越國際貿易壁壘的“通行證”。二是主動規避。這包含事前規避和事后規避兩個層次,即通過行業自律、系統預警、處罰惡性低價競銷、提高知識產權意識等途徑采取預防性措施,防止授人以柄,最大限度地防范國際貿易壁壘產生;在國際貿易壁壘出現后,設法通過對外投資、零部件出口等方式繞開壁壘。在某些情況,事后規避還包括暫時退出市場。三是主動抗爭。即采取積極主動的措施應對歧視性、非公平性的國際貿易壁壘,大膽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樹立理性平和心態是有效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前提。面對新時期的國際貿易壁壘,重點要注意克服三種錯誤傾向:一是漫不經心,毫無準備;二是消極退讓,無所作為;三是過度反應,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無論政府和企業,都應該樹立并保持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態。所謂理性,就是要熟悉掌握后危機時代國際貿易壁壘的形式、特點、影響和發展趨勢,善于學習規則,主動適應規則,并有效運用規則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所謂平和,就是要深刻認識后危機時代國際經貿發展的客觀現實,以平常心對待日益常態化的國際貿易壁壘,既不能因為其一時影響比較有限而掉以輕心,又不能因為可能出現的較大沖擊而驚慌失措。
——健全完善制度體系是有效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基礎。在政府層面,扎實推進公平貿易領域的建章立制工作,適時出臺應對反傾銷、反補貼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地方性規范文件和指導意見。根據“職責明確、分工協作、信息共享、快速應對”的原則,進一步健全進出口公平貿易工作體系,在橫向上溝通商務、海關、檢驗檢疫、質檢等多個部門,在縱向上進一步向各市縣和塊狀經濟區域延伸,同時高度重視與國家有關機構雙向溝通渠道的暢通。中介方面,進一步加強外經貿企業協會、WTO咨詢服務中心及重點行業商協會的建設,以這些機構為依托,加強國際貿易壁壘預警點建設,逐漸形成覆蓋各行業、各區域的預警網絡。企業方面,應根據自身規??紤]建立必要的機制,同時在出口營銷、生產、財務等管理環節對貿易壁壘的現實和潛在影響預先予以考慮。
——主動適應國際規則是有效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重點。盡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法規和標準體系,鼓勵企業積極參與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保體系、SA8000社會責任體系認證和CE、UL、GS、HACCP等專業標志認證。出口企業應積極遵照有關標準安排生產、加工、包裝、儲運等環節,農產品更需要從生產環境、飼料、農藥、種養方式等細節抓起,從源頭上提升逾越貿易壁壘的實力。要主動追蹤全球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發展趨勢,不斷積累并建立重點市場技術措施數據庫,做到心中有數,應對有方。要清醒認識全球各行業向健康環保趨勢發展的客觀需要,不斷挖掘自身潛能,以先進標準為標桿,依靠技術改造、產品升級和科學管理,努力跑贏技術措施的發展速度,爭取變被動應對為主動適應。
——著力提高抗爭效率是有效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關鍵。一是要注意與商務部和有關商會的信息溝通,爭取國家層面的支持。必要時,可依據商務部《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提出調查申請。二是要設立法律援助資金,對貿易救濟措施應訴行為特別是引領型抗爭予以必要的獎勵和資助。三是要加強案例分析,從正反兩個方面總結經驗和教訓。四是要積極進行市場經濟抗辯,努力確立浙江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五是要注意平時基礎資料的積累,避免在貿易壁壘襲來接受進口方現場調查或填寫有關問卷時陷于被動。六是要積極爭取進口商、轉口商及國外用戶的支持,構建利益共同體,努力形成抗爭合力。七是要注意在重點市場與若干條件適合的律師事務所建立經常性聯系,努力形成應對網絡。八是在應訴失敗的情況下,積極運用復審的方法,通過行政和司法救濟,爭取改變不利結果。
——積極促進轉型升級是有效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核心。一是要優化出口貿易結構。大力促進扶優扶強,重點培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總部型外貿集團。繼續扶持中小微外貿企業發展,積極培育生產型、渠道型、功能型、服務型等各類國際貿易主體。大力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有效遏止低價競銷等不正當競爭。加強多元市場開拓力度,加快境外營銷網絡建設,完善內外對接營銷體系。著力促進科技興貿和品牌強貿,重點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自主營銷渠道的出口產品,不斷提高出口效益、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繼續發揮一般貿易優勢,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探索轉口貿易等新形式。二是要擴大進口貿易規模。改變“重出輕進”的傳統觀念,大力培育進口主體,積極搭建進口平臺,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進口市場群體,促進貿易平衡。三是要促使服務貿易起步。立足浙江比較優勢,將推進服務貿易與發展現代服務業有機結合,以服務外包為突破口,積極培育特色產業,努力實現高起點發展。
——加快“走出去”步伐是有效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重要途徑。抓住時機,重點鼓勵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赴海外投資,通過境外生產或加工組裝,實現規避國際貿易壁壘的目標。著力推進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通過新建、收購、兼并等方式,建立境外生產基地,開展境外加工貿易,設立境外營銷網絡和售后服務中心,帶動設備、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實現產業梯度轉移,不斷提高企業跨國經營能力。鼓勵企業以多種形式參與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外興辦各具特色的工業園區,引導更多的浙江企業進入園區發展,發揮產業集聚效應,提高協同競爭實力。積極拓展境外資源開發,鼓勵企業通過“以投資換資源”、“以工程換資源”等方式,“走出去”積極開展國際資源互利合作,不斷提高境外資源開發利用能力。大力鼓勵企業在境外科技資源密集地區設立研發中心和研發型投資企業,充分利用全球科技、智力資源,推動開放式創新,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同時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督促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融入當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