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來為匯源縮水埋單
誰是輸家一目了然
近期的匯源果汁對于朱新禮來說肯定不會是甜的,“倒賣”匯源商標一案塵埃未定,中報又顯示2012年上半年業績由盈轉虧,股價也一跌再跌,如今已經處于2.3港元以下。此時朱新禮的心中會怎么想?他是否會再次想起4年前的可口可樂收購一案,如今的困境又是否會加重他的創痛?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朱新禮是這宗收購案失利的最大輸家。雖然朱新禮在申報期間就說賣不出去就繼續做下去,被否決后確實也只能繼續做下去了。但現在的結果,是個比賣出去更好的結果嗎?當然不是。今天匯源的處境,乃至于中國飲料行業的發展現狀,都有助于我們再重新思考曾經轟動一時、最終卻折戟沉沙的收購案。

收入分配改革糾結點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在第四季度制定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基本精神與框架已經明確,即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時,加大財政、稅收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調節作用,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在改革方案中,調整不同性質、規模、行業企業員工收入的既有差距,一直是最敏感的糾結點。壟斷企業利潤向中低收入群體轉移,被作為調整不同群體收入差距過大的路徑之一,但無疑牽涉相關利益方的利益調整,在一些問題上形成意見僵持。問題的難點就在于,既得利益者沒有人愿意將已有的利益讓出,而目前處于弱勢的群體自然希望獲得政策調劑。
尋找增長新動力
未來中國經濟轉型期,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消費和服務業更具發展潛力境
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全球經濟和商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發達經濟體低迷不振,債務負擔日顯沉重,新興經濟體亦多數陷身滯脹泥潭。尋求轉型動力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決策者和市場當務之急。方向在哪里?伴隨著人口紅利、改革紅利的逐漸消失,中國有步入“中等收入陷阱”之險。轉變增長模式、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當務之急。而在轉型過程中,尋找到更富活力和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作為經濟轉型的重點,無疑是決定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那么,在當前情況下,又有哪些行業富有生機且具有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