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建軍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
美國蘋果公司(Apple Inc)是世界范圍內的知名高科技企業,其推出的iphone智能系列升級手機一時間風靡全球,成為時尚與品位的代名詞,有眾多追捧的粉絲。2010年1月,蘋果公司繼iphone智能時尚手機之后又在全球推出了iPad平板電腦,該款電腦的多用途功能與時尚造型設計立即引起無數蘋果粉絲的青睞。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品市場,自然成為蘋果公司推銷iPad平板電腦的重要國家,但令人吃驚的是,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上推出iPad平板電腦時,居然IPAD注冊商標不屬于其所有,該注冊商標登記在深圳的一家科技公司名下。蘋果公司為推行在中國的iPad平板電腦銷售戰略,于2010年提起了對深圳這家公司的IPAD商標確權之訴,2011年12月深圳中院對這起商標權屬糾紛做出裁判:蘋果公司敗訴。該裁判意味著蘋果公司的iPad平板電腦將有可能被迫退出中國市場,或者更換為其他商標再進行銷售,并且還將面臨被指控商標侵權的嚴重后果。1.深圳唯冠公司已向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起訴深圳國美電器有限公司銷售蘋果公司生產的ipad平板電腦侵害其IPAD注冊商標專用權,要求國美電器停止侵權,目前該案正在審理中,案號為(2011)深福法知民初字第1254號。如此一來,蘋果公司的iPad平板電腦將折戟中國市場,同時也將使其商譽在一定程度上受損。商標策略對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總結該案的審判經驗,可以使相關企業吸取經驗教訓,避免因商標權轉讓交易之疏忽而招致不利的后果。
2000年,被告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唯冠公司)向我國商標局申請注冊和IPAD商標,這兩個商標于2001獲得注冊,核定使用的商品類別均為第9類計算機、計算機周邊設備、電子顯示器等,目前這兩個注冊商標處于有效期內。
被告深圳唯冠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楊榮山。深圳唯冠公司在其公司網站(www.proview.com.cn)“公司簡介”中稱,“唯冠是世界五大顯示器制造商之一,公司成立于1989年,董事會主席及首席執行官為楊榮山,在全球1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7處分公司(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經查實,英國唯冠公司是在英國注冊成立的公司;唯冠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在中國香港注冊成立的公司;唯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中國臺灣注冊成立的公司,楊榮山也是唯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原告蘋果公司是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注冊的公司。原告IP申請發展有限公司(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Limited)(以下簡稱IP公司)是在英國注冊的公司。蘋果公司欲通過IP公司購買上述在中國注冊的和IPAD商標。
2009年8月,原告IP公司的Jonathan首先與英國唯冠公司的Timothy Lo通過電子郵件磋商,希望以20000英鎊購買唯冠3.這里所說的唯冠實際上是指在各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的唯冠公司,IP公司實際上是想從各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的唯冠公司手中購買這些公司各自所擁有的商標權,包括深圳唯冠公司在中國所擁有的IPAD商標。擁有的IPAD商標;英國唯冠公司的Timothy Lo回郵件稱,唯冠在歐盟成員國、越南、墨西哥、中國、韓國、印尼和新加坡等國家擁有IPAD商標。2009年9月,英國唯冠公司的Timothy Lo給Jonatha發去郵件,希望Jonatha與其中國法務部同事Ray Mai(麥世宏)聯系,以商討購買IPAD商標事宜。2009年10月,hui_yuan給原告IP公司的Jonatha發郵件,稱其是唯冠法務部成員,并就IPAD商標轉讓的價格進行交涉。2009年11月,hui_yuan給原告IP公司的Jonatha發郵件,稱“我的老板同意以35000英鎊的報價轉讓IPAD商標;IP公司將在收到經唯冠適當授權的代表簽署的協議原件之日起七天內向唯冠指定的銀行賬戶對唯冠支付對價。我公司是一個跨國公司,且一致信守其諾言。我可以向你保證我公司會在收到錢后即簽署國家轉讓合同”。 2009年12月1日,原告IP公司的Jonatha回復郵件,將所要購買的IPAD商標制作成列表,該列表包括本案所涉和IPAD商標,請求hui_yuan確認。2009年12月7日,hui_yuan給原告IP公司Jonathan回復郵件稱,“1、附件為所有已注冊國家的(和IPAD商標)證書副本。2、支票應開立給唯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3、因為我沒有臺灣護照,我的上司Ray Mai會與你在臺灣會面。” hui_yuan還與原告IP公司的Jonathan商定了轉讓IPAD商標協議的具體條款。

上述hui_yuan與原告IP公司Jonathan之間的郵件,是通過被告深圳唯冠公司www.proview.com.cn網址上的電子郵箱發出的,該談判郵箱宣示,“本郵件由唯冠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或其任何子公司所有”,該談判郵箱簽名欄注明了被告深圳唯冠公司的名稱、地址、電話、負責部門及聯系人。2008年9月10日,南方都市報《換全球商標?美國EMC左右為難》報道,“日前記者從唯冠科技法務部麥世宏處獲悉…”。
2009年12月,臺灣唯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灣唯冠公司)出具授權書,授權其公司法務部長麥世宏代為簽署IPAD商標轉讓事宜,該授權書由臺灣唯冠公司蓋章,并由其法定代表人楊榮山蓋章,麥世宏簽名。2009年12月17日,臺灣唯冠公司與原告IP公司簽訂了《商標轉讓協議》,約定,唯冠以35000英鎊為對價向IP公司轉讓IPAD商標;在商標注冊的每一地區,唯冠應簽署一份轉讓文件,以使IP公司能夠在該地區備案商標轉讓;本協議由香港法律排他性管轄;本協議及本協議提及的一切文件構成雙方之間關于本協議標的的全部協議并取代先前關于該標的的草案、協議、承諾、陳述、保證及任何性質的書面或口頭安排;該協議轉讓的商標包括了涉案商標在內的在八個國家注冊的相關IPAD商標。該協議在中國臺灣簽訂,協議簽訂人為代表臺灣唯冠公司的麥世宏,代表IP公司的Handn Wood。上述《商標轉讓協議》的內容,與hui_yuan和Jonathan商定轉讓IPAD商標協議的內容一致。協議簽訂后,原告IP公司向臺灣唯冠公司支付了35000英鎊。
2009年12月23日,臺灣唯冠公司與原告IP公司在中國臺灣簽署了《商標轉讓協議書》,原告IP公司向臺灣唯冠公司支付1英鎊作為IP公司商標轉讓費用,唯冠承認所有商標相關的注冊表或其他影響所有權轉換的文件變更已生效。唯冠同意被授權的受讓方或其法定代表人簽訂必要的商標注冊表,并代表唯冠行使此轉讓協議備案的權利。該協議在中國臺灣簽訂,協議簽訂人為代表臺灣唯冠公司的麥世宏、代表IP公司的Handn Wood。2009年12月23日,臺灣唯冠公司的麥世宏給原告IP公司簽署了一份《商標權轉讓登記申請書》,將本案和IPAD商標轉讓給原告IP公司。麥世宏在簽轉讓合同期間提交的“Ray Mai”名片反映,其為深圳法博智權專利商標法律事務所的總經理。
2010年2月,原告蘋果公司與原告IP公司簽訂一份《權利轉讓協議》,原告IP公司以10英鎊為對價向原告蘋果公司轉讓有關商標(即唯冠轉讓給IP公司的所有相關IPAD商標)的所有權利。
2010年,原告蘋果公司在中國大陸銷售iPad平板電腦時,被告深圳唯冠公司向原告蘋果公司發出律師警告函,要求蘋果公司立即停止侵害其和IPAD注冊商標權的行為。隨后,蘋果公司與IP公司在深圳中院起訴深圳唯冠公司,要求法院確認和IPAD商標歸原告蘋果公司與IP公司所有,并要求被告深圳唯冠公司賠償原告經濟損失400萬元。
2010年5月20日,原告蘋果公司、IP公司還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起訴唯冠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香港注冊)、臺灣唯冠公司、深圳唯冠公司、楊榮山違反了IPAD商標轉讓協議,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綜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判決駁回兩原告的訴訟請求。
(一)本案為何是確權之訴而不是違約之訴?
在依據違約之訴走不通的情況下,蘋果公司與IP公司另辟蹊徑選擇以商標確權之訴提起訴訟。商標權權屬糾紛是指因商標專用權的歸屬發生的爭議,比如,當事人因合同等原因發生有關權屬爭議【1】, 商標權權屬糾紛在性質上屬于確認之訴。蘋果公司與IP公司如果勝訴,、IPAD的注冊商標權即歸蘋果公司所有,同時,蘋果公司、IP公司可依據法院生效判決將、IPAD的注冊商標權變更登記到蘋果公司名下。
蘋果公司與IP公司列出本案構成表見代理的四種理由,均不足以證明這構成使其相信談判人與簽約人具有代理深圳唯冠公司處分、IPAD商標權的授權表象。
(二)本案構成表見代理嗎?
蘋果公司與IP公司主張本案對方的行為構成表見代理,該主張成立嗎?所謂表見代理,本屬于無權代理,但因本人與無權代理人之間的關系具有外表授權的特征,致使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而與其進行民事法律行為,法律使之發生與有權代理相同的法律效果【2】。 依據民法原理及我國《合同法》第49條關于表見代理的規定,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可以分為表面要件和特別要件。表面要件包括:1、無權代理人須以本人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能夠出示證明自己接受委托,為本人辦理事務的文件或聲稱代理本人;2、行為人具有相應行為能力;3、無權代理人除授權瑕疵外所為的行為合法。特別要件包括:1、須有使相對人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的事實或理由;2、須相對人為善意。表見代理成立,則本人應受表見代理人與相對人之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約束,享有該行為設定的權利和履行該行為設定的義務。
蘋果公司與IP公司主張本案構成表見代理的理由是:1、楊榮山是臺灣唯冠公司與深圳唯冠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2008年9月10日,南方都市報《換全球商標?美國EMC左右為難》報道,麥世宏是被告公司的法務人員;3、深圳唯冠公司的談判負責人與授權簽約代表均為麥世宏,談判協議的內容與書面合同的內容完全相同;4、深圳唯冠公司在談判中承諾參加商標集體轉讓交易。但通過本案查明的事實表明,本案不構成表見代理。理由如下:
蘋果公司與IP公司列出本案構成表見代理的四種理由,均不足以證明這構成使其相信談判人與簽約人具有代理深圳唯冠公司處分、IPAD商標權的授權表象。比如,盡管楊榮山是被告深圳唯冠公司和臺灣唯冠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楊榮山出具的IPAD商標轉讓事宜授權書明確為臺灣唯冠公司的授權,蓋章也是臺灣唯冠公司,故授權的主體是臺灣唯冠公司而不是深圳唯冠公司。南方都市報報道,麥世宏是深圳唯冠公司的法務人員,但麥世宏在簽轉讓合同時提交的名片顯示,其為深圳法博智權專利商標法律事務所的總經理,故該報道無法被采信。本案沒證據顯示,深圳唯冠公司承諾參加商標集體轉讓交易。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商標法中商標權轉讓的基本規則是:要受讓他人商標,必須要與商標權人或經商標權人授權的代理人談判及簽約才有意義,蘋果公司與IP公司顯然未按該規則行事。
市場交易行為分為民事主體的交易行為和商事主體的交易行為兩類,一般情況下,民事主體的交易行為涉及民事主體的生存利益,而商事主體的交易行為涉及商人的經營利益,民商事法律基于這兩種不同交易主體行為的性質,在對待交易行為的注意義務上,通常對民事主體和商事主體行為人的要求有所不同,對民事主體交易行為人要求的注意義務較低,而對商事主體交易行為人要求的注意義務較高。本案中,深圳唯冠公司是涉案、IPAD注冊商標的原始所有權人,蘋果公司、IP公司欲取得該、IPAD的注冊商標權,其只能通過與深圳唯冠公司簽訂轉讓協議的方式獲得。蘋果公司與IP公司作為商主體,在受讓他人商標權之轉讓行為中,應盡較高的注意義務審查談判人、簽約人是否有處分他人商標權的授權。但應注意的是,無論是最初與IP公司談判的英國唯冠公司的Timothy Lo,接下來的hui_yuan,代表臺灣唯冠公司與IP公司簽訂《權利轉讓協議》的麥世宏,還是臺灣唯冠公司,深圳唯冠公司均沒有授權這些人處分其、IPAD注冊商標權,這說明蘋果公司與IP公司顯然未盡必要的審查注意義務,其主觀上有過錯。
英國唯冠公司、臺灣唯冠公司、香港唯冠集團、深圳唯冠公司在法律上是各自獨立的商事主體,IP公司只有與上述唯冠公司分別簽訂商標權轉讓合同,才能取得各個唯冠公司所擁有的商標權,也就是說,IP公司只有與深圳唯冠公司談判并簽訂商標權轉讓協議,才能受讓深圳唯冠公司在中國擁有的、IPAD注冊商標權。只有商標權人才有權處分其商標,而IP公司卻想只與其中一個唯冠公司簽訂商標轉讓協議就受讓各個唯冠公司手中的商標權,這本身在法律上就充滿了風險,結果會變得無法預測,本案糾紛的發生即印證了這一點。
(三)應如何處理臺灣唯冠公司的無權處分行為?
但筆者注意到,臺灣唯冠公司與原告IP公司簽訂的《商標轉讓協議》約定,本協議由香港法律排他性管轄。由于該合同在中國臺灣簽訂,且協議約定因合同產生的糾紛由中國香港法院專屬管轄,鑒于此,中國大陸法院對該商標轉讓協議糾紛無管轄權,原告IP公司應到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起訴臺灣唯冠公司,以追究其違約責任。
【1】于曉白,頜中林,夏君麗,羅霞.知識產權民事案由的理解與適用[M]//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編.奚曉明主編.知識產權審判指導.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89.
【2】 司法部律師資格考試委員會編審/李仁玉主編.全國律師資格考試指定用書·民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