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技大學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江蘇 鎮江 21200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加快發展”已成為近期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政策基調[1]。目前國家已減少學術型碩士名額,增加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在此背景下,我校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已經招收了幾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為了更好地全面實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培養出適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船舶與海洋工程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有必要探討全日制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的現代實踐教學改革。
傳統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教育主要偏向于培養從事科學研究的學術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求。有關研究表明,企業所需的只有小部分為高層次研究人才,大部分為從事設計開發、生產實施和管理類等應用型的高層次人才。
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課程設置上與學術型研究生的差別不大,實用性和綜合性不強,選修課和實踐性課程開設較少,課程體系的前沿性和國際性不足,工程案例教材缺乏,能體現教學內容寬、新、實的教材較少,教學評價方式單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求,無論是規模,還是質量上都有更大、更迫切的需要。全日制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主要定位于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職業能力,能夠適應現代企業生產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創新型專門人才。其課程教學,特別是在學校研究生課程所學習的專業課程教學也應有所改革。
我校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有著非常強的工程應用背景。由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和全日制學術型碩士具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因此在課程教學上也應有顯著區別。在課程設置上,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應更加側重于實踐教學。
以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課程“船舶制造工藝力學”來說明教學改革的具體思路和內容。其改革內容的共性可應用到本專業其它相關課程或相關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教學改革中去。
船舶的加工工藝水平直接決定了船舶制造的精度和船舶建造的質量。因此,理論分析和解決船舶工藝問題,對提高我國船舶建造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按爸圃旃に嚵W”是一門主要介紹船舶制造過程中各種加工工藝的力學分析與求解方法的課程。我校對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專業的研究生開設了這門專業選修課。本課程的作用就是讓學生了解船舶加工工藝過程以及這些工藝過程的力學分析方法,培養學生應用力學理論分析解決具體工程問題的能力。
由于“船舶制造工藝力學”課程內容涵蓋面較廣,不但需要有本專業船舶建造的相關知識,還需要有相關力學理論基礎,并且對金屬學和熱力學等相關理論要有一定了解。更重要的是,學好這門課其實與船舶建造工程實踐知識有很大關系。傳統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對學生在理論教學之外的現代分析方法和現代工程實踐相融合的實踐能力應用的培養。
同類高校中,“船舶制造工藝力學”課程研究尚處在起步階段。江蘇科技大學“船舶制造工藝力學”課程自面向研究生開設以來,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逐步形成了適合于江蘇科技大學實際的、系統的教學模式。然而,隨著國內外船舶制造業形勢的發展與變化,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來看,“船舶制造工藝力學”教學的確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
2.1.1 傳統的教材
以紙質教材為主。對于“船舶制造工藝力學”教材,主要內容應為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描述和相關工程實例介紹。隨著目前建造工藝和生產技術水平的不斷更新,教材中以往的工程實例已遠遠滿足不了現代“船舶制造工藝力學”所應傳達的豐富實踐內容和信息,特別是現代船舶與海洋工程企業中可能遇到的與本課程理論知識點相關的工程實例研究進展。
2.1.2 傳統的授課方法
以紙質教材為主,使用多媒體教學也只停留在將黑板搬上屏幕的水平。這非常不利于學生綜合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課程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意識。
2.1.3 實踐教學的缺乏
主要強調教師的講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的積極參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且提供給學生的可操作、較新的工程實踐案例較少。
2.1.4 教學評價模式單一化
多數僅用試卷、書面作業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是缺少實踐綜合能力的評價。
通常所說的實踐教學有校內實踐教學,例如教學實驗、工程實踐訓練和畢業論文等;校外實踐教學一般包括專業認識實習和專業生產實習等。但是,現代實踐教學的內涵需加以延生和拓展,應注重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嚴格說來應該是在課堂教學上補充足夠的實踐教學內容。適時適量采用現場工程模擬實訓和仿真模擬。
2.3.1 現代教材的編制
針對傳統教材的不足,在以理論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補充相關實際案例。例如在“船舶制造工藝力學”課程中增加船舶和海工企業項目中的實際問題以及解決方案。將這些實際項目編寫成補充教材和講義,以供研究生在課堂上經過理論學習之后,進而進行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實踐能力培養。
商用軟件快速發展,已可以使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解決在船舶制造企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其理論依據可以在“船舶制造工藝力學”這門課程中找到。因此,可將此類案例及其解決方法編制成輔助教材,亦可以形成電子教材,幫助學生在該門課的實踐課程環節中指導上機操作。
2.3.2 建立三層次開放式課程新體系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強調教師的講授,忽視學生的積極參與,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和實踐能力發展。所以應考慮創建三層次開放式的課程教學新體系[2]。也就是在該課程教學中把每個知識點分為逐層深入的3個部分(見圖1)。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將增加工程實例分析的比例。

圖1 課程教學中知識點的組成
第一部分的基礎知識在教學過程當以學生原有的知識或經驗為基礎,提出問題,啟發學生進行思考。第二部分觀察和討論就是將一些工程數值分析過程、研究試驗過程或結果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提出問題并展開分析討論,使學生養成創新思維的習慣,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部分工程實例分析則是通過討論工程實例,使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刻;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2.3.3 教學手段的更新
教案內容應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啟發學生探索和提出新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創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實踐意識相結合的課程教學方法。教案的編寫內容應設專欄培養實踐能力,在每章都設置實踐教學內容,以科學方法啟迪學生創新能力。例如在“船舶制造工藝力學”這門課程中,應該讓學生學會思考怎樣使用現代先進的方法更合理、可靠地解決船舶制造企業的實際問題,如焊接工藝力學與控制船舶制造精度之間的關系,目前國內外在研究該問題上的差距,目前我國船廠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如何改進等。
2.3.4 教學評價模式的改革
建立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上機實踐教學及考核相互結合的教學手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圍繞項目組織教學,圍繞項目實施考核,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及評價的有效結合。對“船舶制造工藝力學”課程的評價,不僅僅是用試卷、書面作業的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是采用課堂提問,實踐教學和仿真軟件工程應用等各方面來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
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船舶與海洋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我校已經漸漸開展起來,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目前只有不斷對新形勢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教學進行改革,才能輸送給相關企業合格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1] 楊旭輝,汪敏生.關于加快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6):80-84.
[2] 張 巖,邊悅玲,洪 明.基于高質量創新人才遴選推免研究生的模式研究[J].船海工程,2011(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