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豪棟
(浙江師范大學 圖書館,浙江 金華 321004)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在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相互的信息交流變得更加簡潔明快,微博正是為滿足這一社會群體需求應運而生的,它提供了一個傳播知識、分享知識的信息交互平臺。近幾年,微博技術在圖書館信息發布以及學生互動方面表現出來的推動作用愈發明顯,并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引起了圖書館諸多管理者的高度關注。為此,筆者通過跟蹤分析的方式對微博在圖書館的應用情況進行調研,并給出相關的數據統計分析,既為學者提供理論研究的依據,也希望能為即將應用這一平臺的圖書館提供參考。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是滿足現代社會網絡用戶即時記錄心情、分享興趣、關注熱點新聞并實時評論、傳播知識以及獲取信息等需求的一種輕量級網絡社交平臺。從技術層面來講,微博是基于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而產生的,即:社會網絡、社會關系的表現,借助網絡與人和人之間需要交互信息的關系,提供這一平臺服務,使信息更準確,傳播更高效。主要具有如圖1的幾個特點:

圖1 微博的特點
開發者最初只是為了將自己的最新動態和想法以短信息形式發送給手機和個性化網站群而設計了這個軟件,隨即博客(Blog)的開發者推出了Twitter(推特)。國內2006年引入了這一概念,緊接著新浪、騰訊、網易、搜狐等“圍脖”技術平臺逐步推出,微博顯現了其本應具備的潛力,并在2010、2011年取得了爆炸性發展。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狀況報告》[1-3]近一年的數據分析表明:網民數年增加0.56億,而微博用戶短短一年卻增加了1.8689億,如下圖2所示。

圖2 網民與微博用戶統計圖
網民中微博的使用率從2010年的13.8%上升到2011年的48.7%,也就是說,現在微博用戶數約占整個網民的一半,微博用戶年增速率高達296.0%;[1-3]用戶通過手機方式發微博的比率從15.5%上升到57%,如下圖3所示。

圖3 網民微博使用率
數據調查表明:87.6%的用戶使用微博的目的是為了分享與傳播信息。高校大學生是網絡客戶使用量最大的群體,也是最先接觸和最能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所以結合社會學來看圖書館館建工作,微博無疑是為其提供了一個實時發布信息、加大與學生互動、教師信息交互的重要平臺;同時也為圖書館服務于高校建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廣播式信息服務窗口。從大學生角度來看,圖書館微博的創建無疑會提升他們對圖書、論文的熱情度,滿足他們渴望快速了解各類知識信息的需求,也將進一步拓展他們的興趣愛好。
筆者對微博使用率最高的新浪和騰訊兩大微博平臺進行了用戶名包含“圖書館”三個字樣的微博用戶數據統計。剔除僅建立圖書館微博用戶而沒有用戶關注的數據部分,發現截止到目前為止,新浪注冊相關圖書館微博用戶的有230個,騰訊有166個。其中,在地方公共圖書館中,關注度最高的是湖北省圖書館,有306 903名微博關注用戶,其次是浙江杭州圖書館,有260 639萬微博關注用戶。而高校圖書館微博中,關注度最高的是浙江樹人大學圖書館,有10 013名“粉絲”,其次是清華大學圖書館,有1萬多名關注用戶(注:粉絲和關注用戶其實是新浪和騰訊微博對關注用戶的不同稱呼)??傮w而言,地方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對微博平臺在圖書館建設發展上起到了強勁的推動作用。當然,圖書館微博的注冊與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大約不到1/4的圖書館微博用戶是通過官方認證的,也就是說,圖書館對于微博的使用和監管并沒有合理化和規范化,僅還處于對新科技的一種盲目跟從狀態。
對已注冊的圖書館微博進行歸類,大致可分為:地方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其他(指以個人名義或機構名稱注冊的與圖書相關的圖書館,如:超星圖書館、法律圖書館等)。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類型圖書館微博分布情況統計表
數據統計顯示:高校圖書館使用微博平臺的數量約一倍于地方公共圖書館,反映出高校作為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新技術的試驗田,對微博的推廣和應用應該存有極大的熱情。但結合第二部分的用戶關注度分析,地方公共圖書館的用戶關注度卻遙遙領先于高校圖書館,這表明了地方公共圖書館更合理地利用了微博平臺,凸顯其面向社會的服務功能意識要強于高校;而高校圖書館尤以清華大學微博信息發布量最大。其它類圖書館中,民間教育公益組織“立人圖書館微博”的關注度最高,用戶達4萬多,其主要面向鄉村地區,以青少年為主要服務對象,以人文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立人圖書館微博,因其信息更新速度快,組織活動豐富在圖書館微博建設中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也表明了其社會責任心。
筆者根據匯文統計數據以本館的圖書借閱情況分析,具體情況如表2:

表2 2008-2011年年借閱量和年借閱人次統計
自2009年到2011年,圖書借閱量年減少量分別為7.7萬冊和4.1萬冊,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圖書借閱人次2010年比2009年減少921人次,而2011年比2010年減少1 595人次,總借閱人次也呈下降趨勢。究其原因:(1)搜索引擎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電子閱覽設備的普及逐步轉移了學生對紙質圖書的依賴;(2)服務于高校研究領域的專業資源庫的使用進一步弱化了紙質圖書的閱覽。
微博作為新興的第二大傳媒技術,不但能加強學生之間、教師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還能以微博為平臺、紙質圖書為媒介,建立學生對圖書的興趣度,調動學生的探索積極性,進一步增強大學生對某一類圖書,如名人傳記、情感生活、專業領域知識等的興趣,形成一定規模的討論群組,分享知識,分享讀書心得,分享思想,充分發揮學生傳播知識主體的能力以及傳承知識的力量作用,從而提高圖書的借閱量。
從微博的社會屬性分析:大學生使用微博主要是為了釋放情緒、記錄生活以及發表自我的價值觀點訴求,其也是草根青年宣泄自己的重要舞臺。根據《2011年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4]數據統計表明:52.9%在校學生使用微博發布的內容與個人興趣愛好相關。結合使用圖書館微博發布的圖書信息以及圖書本身所富含的內在思想蔓延、文化傳遞功能與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形成交集關系,提升學生對圖書的熱情,為學生對如何利用紙質圖書來延伸自己的興趣愛好提供了新的空間,而信息交流的透明性和對知識的渴望性提高了學生對于圖書推薦的積極性;其次,群組交流能拓展他們的興趣方向及研究領域,有助于他們自我收集圖書并向圖書館提供圖書采購的信息。
就微博的技術角度而言,微博是一個實時信息傳遞、分享的平臺;圖書館微博的建立有利于關注學生的知識需求方向以及各學科的教學動態,從而通過微博平臺第一手獲得學生對紙質圖書、電子資料的實際需求,便于準確、高效地采購,提高圖書館服務于學科建設的支撐作用。
從大學生角度分析,有利于學生快速、直接地通過這一平臺與圖書館進行信息交流,充分調動大學生建言建策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圖書館服務于高校的職能作用。
圖書館微博既是信息發布的平臺也是信息收集的平臺,更是大學生交流的集合地。以書會友,看百家書,論天下事,為大學生創造一個虛擬的圖書交流平臺。如:對《活著就為改變世界——史蒂夫·喬布斯傳》一書的閱讀理解,不同專業領域看到的可能是不同的含義:社會學專業的大學生可能分析如何通過他的人生之路來啟迪自我的成長;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可能側重于對喬布斯如何看待商機和把握商機能力的分析;而心理學的學生,可能通過分析他的瑣事來理解他做事的心理變化以及領導才能的培養等等,這些能力的培養大多是21世紀大學生發展所需要的,甚至是復合人才建設所必須的。圖書館微博平臺恰好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結合大學生圖書借閱統計以及評論情況分析,建立專業領域群組,由學科館員負責邀請相應專業的教師、專家推薦書目,講解心得,甚至建立群組與相對應領域專家之間的信息交互,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主動推薦式的圖書館信息咨詢服務模式,這正是圖書館建設事業進一步發展的機遇。
微博2011年的“井噴”式發展,使其成為第二大信息傳播媒體,展示了巨大的潛力,這對拓寬圖書館信息服務內容、把握用戶心聲、轉變服務理念是一次極好的機遇,同時也為圖書館提供了一種用于信息組織、發布、協調交流等用戶服務方式的交互式新手段,并使圖書館在內部結構調整、整合等方面多了一種可選方案。
微博技術本身避免了對微博用戶需要相關域名、IIS控制、網頁開發等程序設計知識掌握的要求,應用門檻較低,主要是由服務供應商(如:新浪、騰訊等)提供平臺,并通過其官方的網址進行申請注冊圖書館微博,通過注冊賬戶登錄發布館情信息、新書推介等交流活動,關注大學生微博用戶的同時也被大學生微博用戶關注,實時交流與分享。
如何合理地利用這一技術平臺并發揮其信息傳播的社會化服務功能,使圖書館更好地服務于高校建設,是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對學科館員建設方面的探討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學科館員參與信息發布管理,提高信息傳播的有效性和影響性。為此,對學科館員的專業領域知識、技能以及綜合素質有了較高的要求,加強對學科館員的培訓成為必然。(1)學科館員可以通過在本職工作崗位上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圖書館微博平臺本身信息的公開性、透明性也為館員提供了彼此交流學習解決問題的機會,增強了自身的素質,加深了彼此的關系;強化了館員之間的團體協作,充分調動了館員與讀者信息溝通以及建設圖書館的積極性;同時進一步增強了館員的責任感。(2)學科館員可加強與各相關專業的教師的學術交流、探討,了解其專業領域知識前沿發展以及學科的最新教學動態,既提高自身的信息服務能力,也調動了學科教師對于圖書館微博建設的積極性。(3)學科館員通過微博建立相關領域讀者群組,組織群組圖書討論會活動,讓讀者讀好書,使館員與讀者間的距離更近,提升了館員形象,也在情感上溫暖了讀者的心。
2.讀者通過圖書館微博了解圖書發布、讀者討論會等活動并實時分享、評論,館員及時了解讀者的想法與需求,在線解決問題,服務于讀者,同時引導讀者翻閱相關圖書,通過分析讀者微博的回饋信息,及時改進服務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專業素質和服務水平。
高校讀者用戶量較大,專業領域門類較多,讀者興趣愛好比較廣泛,因此對館員專業領域知識、綜合素養、服務水平都有較高的要求,在保證正常圖書流通工作的同時,合理配置館員工作,充分了解館員知識程度,調動其工作積極性,把單一的圖書管理或咨詢工作轉變為復合型的圖書信息服務工作,對圖書館的人員結構調整提出了挑戰。
利用圖書館微博平臺對讀者進行需求分析,聚集分類用戶群體,形成專業領域的關注群,便于更好地有針對性地服務,提供群體性的交流機會,把圖書館微博建成把書、共享知識準確有效地“送到”讀者手里的平臺。如何合理地利用微博信息,挖掘微博數據是對信息收集技術的新挑戰。
圖書館微博作為即時交流平臺,要在與讀者的互動中了解讀者心聲、聽取讀者的建議和意見、及時改進工作中的不足,[5]提高專業素質和服務水平。一方面,交流活動拉近了讀者與圖書館員的距離,吸引更多讀者為圖書館建設獻計薦策,集思廣益,間接參與圖書館的管理,從而使圖書館有限的資金在圖書采購、信息咨詢、服務環境等方面獲得充分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網絡平臺信息交流活動降低了圖書館建設、調研公眾意見以及獲取論證數據等方面的難度,節約了成本,間接地為圖書館建設實現其經濟價值。因此,圖書館微博平臺建設是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機遇和挑戰。
作為互動傳播的微博已經在圖書館建設上取得初步的進展,如何合理地運用并發揮其職能,讓大學生與圖書館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大學生對圖書館建設的能動性,大力提升圖書館服務于大學生、服務于高校學科建設的職能作用,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1]CNNIC 第27 次調查報告:網民互聯網應用狀況[EB/OL].[2012-01-16].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95338825d2556.html.
[2]CNNIC 第28次調查報告:網民互聯網應用狀況[EB/OL].[2012-01-16].http://tech.sina.com.cn/z/CNNIC28/.
[3]CNNIC 第29次調查報告:網民互聯網應用狀況[EB/OL].[2012-01-16].http://tech.sina.com.cn/i/2012-01 -16/10456642601.shtml.
[4]王俊秀,楊宜音.2011年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112-147.
[5]賈愛娟.微博客:可應用于圖書館的新型交互工具[J].圖書館學刊,2011(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