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巧云 陳小倩 閆素華
胸外科開胸手術患者由于自身原有疾病的影響,且手術過程較長,創傷大,極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和肺部并發癥[1]。圍術期呼吸功能訓練對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預防術后肺部感染,促進術后恢復有重要作用?,F將我院胸外科患者圍術期呼吸功能訓練護理指導的開展應用情況綜述如下。
圍手術期呼吸功能訓練的目的是指導患者使用腹式呼吸,改變和控制呼吸的方式,使呼吸肌主動參與收縮,保證有效通氣,矯正低效的胸式呼吸形態,掌握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有效清理呼吸道內分泌物。
2.1 責任護士??谱o理能力培訓 責任護士是圍術期患者呼吸功能訓練的具體指導者,必須了解呼吸功能訓練對開胸手術患者的影響及重要性,掌握正確的呼吸功能訓練方法,根據患者不同的年齡、文化程度及體質耐受性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訓練方法[2]。
2.2 呼吸功能訓練依從性引導 責任護士應在術前通過講解、光盤等方式讓患者及家屬了解呼吸功能訓練的重要性及訓練方法,并及時進行溝通,消除其對咳嗽、深呼吸引起疼痛、傷口裂開的恐懼感,并鼓勵家屬積極參與、提供支持,引導患者及家屬依從圍手術期呼吸功能訓練。
2.3 圍手術期呼吸功能訓練指導
2.3.1 縮唇呼吸 患者取半臥位或坐位,囑其閉嘴用鼻最大力吸氣后憋氣2~3 min,縮唇呈魚嘴樣或吹哨狀緩慢呼出氣體,深吸慢呼,呼吸比例為吸:呼 =l:2~3,7~8 min/次,2~4 次/d[3]。
2.3.2 腹式呼吸 患者取兩膝半屈仰臥位,雙手分別置前胸和上腹部。用鼻緩慢吸氣,吸氣時腹部鼓起,置于胸部的手感覺胸部不動,腹部的手有上抬感,吸氣后憋氣1~2 s,以達到肺擴張;呼氣時要緩慢呼氣,腹部內陷,放于腹部的手有下降的感覺,重復8~10/次,2~4次/d。
2.3.3 對抗沙袋腹式呼吸 將一個500 g左右置患者上腹部,以沙袋誘導呼吸時腹壁起伏的方向和呼吸部位,囑患者吸氣時使用上腹部壓力將腹部徐徐隆起,呼氣時腹部緩緩下沉,以鍛煉有效腹式呼吸。
2.3.4 呼吸訓練器 取坐位或半臥位,平靜肺內氣體呼出后,口含訓練器含嘴,緩慢吸氣,使活塞升至目標值后,保持吸氣狀態5~10s[4],松吸管平靜呼氣,并記錄目標值。
2.3.5 人工阻力呼吸訓練 選擇合適氣球,深吸氣后盡量吹脹氣球,使肺充分膨脹,增加肺活量,提高氣管內壓力,防止支氣管和小支氣管過早壓癟[3]。
2.3.6 有效咳嗽排痰 方法:①指導患者取站或半坐臥位,深吸氣后在呼氣約2/3時咳嗽,反復多次練習。②不能配合自行咳嗽排痰時,囑患者自然呼吸,在胸骨柄上窩以拇指或食指指腹輕壓同時摸向移動刺激氣管刺激患者反射性咳嗽。③先深吸氣后屏氣,再關閉聲門,使膈肌抬高,增加胸腔內壓力,最后突然放開聲門,收縮腹肌使氣體快速沖出將痰液咳出。④取坐位或半臥位,用空心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內輕叩擊背部數次后,囑患者深呼氣后收腹張口用力咳嗽。
3.1 提高了責任護士??平】到逃芰?圍術期呼吸功能訓練護理指導的開展,多采用護士與患者面對面的一對一的方式進行重復示教,責任護士經相關縮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健康教育??婆嘤柡?,并在與患者多次演示、指導、交流的過程中,提升了護士專科健康教育能力,突出了專科護理特色,使護理服務更人性化、個性化。
3.2 患者依從呼吸功能訓練 通過責任護士圍手術期呼吸功能鍛煉指導,引導患者對呼吸功能訓練的興趣及主動性,幫助患者掌握正確排痰方法、深呼吸方法,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其手術耐受性,促進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及術后肺復張,患者手術后呼吸的有效性增加,預防或減少了術后肺部并發癥。
在患者及家屬參與的??坪粑δ苡柧氈笇н^程中,呼吸功能鍛練指導方法得以科學、規范,護士的??平】到逃芰Φ靡蕴岣?,突顯了整體護理、人文護理等理念,提高了開胸手術患者對手術的耐受能力,有效的促進了患者康復。
[1]曹國秀.全麻開胸病人術后呼吸道管理.中原醫刊,2003,30(11):22-23.
[2]黃惠橋,應燕萍,莫麗勤,等.呼吸功能系統鍛煉指導光盤在開胸手術患者應用.廣西醫學,2008,30(2):286-287.
[3]羅玉華,應燕萍.呼吸功能訓練在開胸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進展.廣西醫學,2009,31(10):1547-1548.
[4]黃惠橋.呼吸功能鍛煉在心胸外科患者為手術期的應用進展.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20(6):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