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桂梅
根據兒科患者年齡小,病情變化快的特點,使得兒科護理成為高風險、高壓力的工作。為保證臨床療效,更好地為患者服務,使兒科護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的進行,最大限度地降低醫療護理事故的發生。在兒科護理管理中應強化安全隱患與防范意識。
1.1 管理方面因素 質量管理體系是護理工作中安全因素的核心、關鍵。由于護士長工作的多面性,可能會疏于對所管理護士的質量監控,對護士執行規章規范考核指標的不完善。另外由于護士的工作量大,社會地位不夠高,使得護士本身身心疲憊,對管理制度及業務培訓不重視,使得某些個別人員職業道德缺失,都成為影響護理安全的常見多發問題。
1.2 護理人員因素
1.2.1 人力資源和技術因素 兒科病室收治對象大部分是心理、行為及語言發育不夠成熟的小兒,根據兒科患者的特殊性,多哭鬧不配合護士工作,家長要求高,增大護理技術操作難度,給護士帶來心理壓力,加之小兒科室低年資護士及聘任制護士較多,技術和心理素質欠成熟,護士工作量大,容易發生護理差錯。
1.2.2 護理文件書寫不規范 護理文件(體溫單、護理記錄等)書寫有涂改;病情評估欠真實。由于兒科護理針對的患者年齡小,病情變化快,癥狀不典型,突發意外事件多,使得護理文件缺乏連續性和完整性,且護理記錄不及時,就大大降低了其的準確性和臨床意義。另外,記錄語言表達不夠準確,記錄內容少,都會削弱護理記錄的可靠性、真實性。為醫療糾紛埋下隱患。
1.2.3 患者家屬不配合 患兒年齡小,不易配合治療,一些家長的過度溺愛患兒,加之本身對醫學基本常識,不遵守醫院的規章制度,依從性差,為護理工作帶來嚴重影響,使護患之間不能及時有效溝通。一旦出現與自己的期望不一致的結果時,在語言及行為上會出現過激表現,終致護患糾紛發生。
2.1 加強護理人員職業素質與醫德教育 加強護理人員法制觀念,樹立良好的法律意識。護士長要把護理人員職業素質與醫德教育作為一項長期工作開展,強調護理工作的對象是人,出不得半點差錯。不得有絲毫馬虎。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確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盡力避免非醫療事故帶來的傷害。結合兒科實際,加強工作責任心,苦練技術,工作嚴謹,按要求完成每一次操作,遵守每個操作規程。
2.2 加強媒體宣稱的積極導向作用 醫療衛生是高風險職業,尤其是兒科患者的特殊性,使得兒科護理工作具有高壓、繁瑣等特點。應通過媒體使廣大患者及家屬正確理解醫護人員,并給予鼓舞和支持,有利于護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加強。
2.3 加強護患溝通 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完成護理任務,提高臨床療效的的重要保證,護理人員要秉著“患者至上”的工作心態,多與患者及患者家長溝通,積極取得理解與配合;得到家屬信任,從根本上避免不必要的糾葛和誤會。
2.4 改善醫療環境,加強安全防護 主要是加強醫療及護理設備設施,根據兒科患者特點,基本都需要家長的監護,因此,做好患兒周圍環境安全檢查,家長陪護監護方便,成為兒科護理的重點,確保護理安全。全體兒科護士轉變服務觀念,形成用心服務,仁愛為懷,慎獨為魄的工作理念和行為準則,使患者盡可能在生理、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是我們護理服務的根本目的[1]。
2.5 加強護理人員技術培訓 加強技術培訓,如規范護理文書的記錄,保證及時、準確、真實;管理者根據工作量的多少、難易程度,進行合理排班;增加患者收費透明度等,使得操作規范化。通過定期技術培訓和民主會議召開,對存在或潛在的問題進行討論,提出防范和改進措施,從而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
通過加強兒科護理安全管理,及時發現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強化法制觀念、加強護理業務學習。通過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減少醫患沖突及糾紛。轉變服務理念,由被動變主動,提升護理服務滿意度,最終使患者滿意,提高臨床療效。
[1]許佩珍.提倡感受型服務對改進護理服務質量的作用.護理實踐與研究雜志,2009,6(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