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
90例手足口病臨床治療體會
楊霞
目的探討手足口病的臨床治療療效。方法回顧分析2010~2011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90例,對癥治療1周內痊愈,如無并發癥預后一般良好。結果所有病例痊愈出院。結論發病3~4d后會自然消退,口腔潰瘍發病后數周逐漸愈合,無后遺癥。危重病例大部分經積極搶救后心肺腦功能恢復正常,完全治愈,但少部分可能會留下后遺癥,尤其是神經系統嚴重受累患者,還有部分患兒因心肺功能衰竭、重癥腦炎、肺出血或出現其他并發癥而死亡。
手足口病;治療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以3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疹或皰疹為主要癥狀,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1]。個別重癥患兒病情發展快,可導致死亡。選取臨床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患者90例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90例手足口患者,其中男57例,女33例,年齡最小1歲半,最大9歲,其中以1~4歲86例。急性起病,發熱。手掌或腳掌部出現斑丘疹和皰疹,臀部或膝蓋也可出現皮疹。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的皰疹,疼痛明顯。
1.2 診斷 EV71核酸檢測陽性、分離出 EV71病毒或EV71IgM抗體檢測陽性,EV71IgG抗體4倍以上增高或由陰性轉為陽性。所有病例均經臨床及實驗室檢查確診為手足口病。
1.3 治療 對癥處理為主。進食前后可用淡鹽水或生理鹽水清洗或漱口,或用復方硼砂液稀釋后漱口,亦可用中藥金銀花沖水漱口,口腔疼痛明顯時可涂丁卡因。口腔黏膜潰瘍局部可涂以0.2%冰硼甘油,2~3次/d。口服阿昔洛韋片0.05~0.1g/次,口服,5次/d或阿昔洛韋注射液 2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靜脈滴注,1次/d[2]。皮膚皰疹破潰前可外用消炎、收斂及預防感染的泥膏或洗劑,如復方爐甘石洗劑。繼發感染時可給予有效抗生素治療。發熱可給予冰敷或小量退熱藥。嚴密觀察并發癥的發生,合并心肌炎、腦膜腦炎、肺水腫等嚴重并發癥時,應請專科會診,協助治療。在患病期間,應加強患兒護理,做好口腔衛生,食物以流質及半流質為宜。
所有患者經治療,絕大部分效果好,住院時間平均7d,90例患者臨床治愈出院。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少數患者可并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少年兒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發病,但能夠傳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和A組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癥病例的比例較大。腸道病毒傳染性強,易引起暴發或流行。手足口病是全球性傳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區均有此病流行的報道。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該疾病流行期間,可發生幼兒園和托兒所集體感染和家庭聚集發病現象。腸道病毒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在短時間內可造成較大范圍的流行,疫情控制難度大。人是腸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本病的傳染源。腸道病毒主要經糞-口和(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患者皮膚、黏膜皰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經水或食物傳播尚不明確。發病前數天,感染者咽部與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病后l周內傳染性最強。人對腸道病毒普遍易感,顯性感染和隱性感染后均可獲得特異性免疫力,持續時間尚不明確。病毒的各型間無交叉免疫。各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但以年齡≤3歲組發病率最高。
對手足口病目前尚無特異性抗病毒藥物,主要為對癥治療,加強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普通病例的治療 在門診或居家隔離治療,避免交叉感染。適當休息,清淡飲食,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發熱等癥狀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病例患者當神經系統受累時治療:控制顱內高壓,限制入水量,給予甘露醇等脫水治療;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酌情應用糖皮質激素;其他對癥治療:降溫、鎮靜、止驚。呼吸功能衰竭時及時氣管插管使用正壓機械通氣,吸氧,監測呼吸、心率、血壓和血氧飽和度。心力衰竭時在維持血壓穩定的情況下,限制液體入量(有條件者根據中心靜脈壓調整人液量)。根據血壓情況選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藥物,酌情應用利尿劑。
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兒童機構應加強檢查,以便及時發現患者,做到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將患兒與健康兒分開,直到熱退、皮疹消退及水皰結痂為止。一般需隔離2周。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預防難度較大。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工作,是預防本病感染的關鍵。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多通風、曬衣被。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兒[3]。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嬰幼兒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1] 李夢東,王宇明.實用傳染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37-442.
[2] 陳云健.更昔洛韋聯合治療手足口病療效分析.現代醫藥衛生,2007,23(12):1791.
[3] 張惠蕓,趙秀蕓.手足口病.山東衛生科技教育,2007,80(4):37-38.
132000吉林市傳染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