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王蘭君 石韶華 范麗昕 劉基巍
多西他賽聯合卡培他濱治療蒽環類耐藥乳腺癌的臨床觀察
周易 王蘭君 石韶華 范麗昕 劉基巍
目的 探討多西他賽聯合卡培他濱治療蒽環類耐藥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蒽環類耐藥乳腺癌48例,其中28例行多西他賽單藥化療(多西他賽35 mg/m2,d1、8,靜脈點滴,用藥前一天開始服用地塞米松8 mg/次,2次/d,連續服用3 d),20例行多西他賽聯合卡培他濱化療(多西他賽35 mg/m2,d1、8,靜脈點滴,用藥前一天開始服用地塞米松8 mg/次,2次/d,連續服用3 d;卡培他濱聯合組1250 mg/m2,2次/d口服,d1~14,21 d為一周期),所有患者均至少完成2周期化療。結果 聯合組及單藥組的有效率分別為60%及39.3%(P=0.157),沒有統計學意義;中位疾病進展時間分別為6.5個月及5.5個月(P=0.042),有統計學差異;毒副反應均為可耐受,在消化道反應及骨髓抑制方面兩組發生率無統計學差異。結論 多西他賽聯合卡培他濱是蒽環類耐藥轉移性乳腺癌有效、安全的化療方案。
乳腺癌;多西他賽;卡培他濱;化療
乳腺癌為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較高的三大惡性腫瘤之一,含蒽環類的化療方案是目前公認的有效化療方案,但對于蒽環類耐藥的復發、轉移乳腺癌,選擇一種與蒽環類無交叉耐藥的化療方案尤為重要。以紫杉類為基礎的化療方案是我們經常選擇的治療方法之一,多西他賽單藥化療可以明顯延長總生存[1],有報道稱多西他賽與卡培他濱有協同作用,毒副反應無疊加,是治療蒽環類耐藥乳腺癌理想方案。我院于2005年至2010年采用多西他賽單藥化療及多西他賽聯合化療治療蒽環類耐藥乳腺癌48例,對其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如下。
1.1 病例選擇 所有患者均經病理組織學確診為乳腺癌,且經一線或二線含蒽環類方案化療失敗,出現復發、轉移;至少一個月未接受化療、放療或其他抗腫瘤治療;心、肺、肝、腎功能基本正常;全身功能狀態評分(ECOG評分)0~2分,外周血白細胞≥3.5×109/L,血小板≥100×109/L,預計生存期>3個月。
1.2 一般資料 2005年至2010年我院共收治符合上述條件的蒽環類耐藥乳腺癌48例。多西他賽聯合卡培他濱組20人,年齡38~64歲,浸潤性導管癌15例,浸潤性小葉癌3例,單純癌1例,髓樣癌1例,ER陽性12例,PR陽性9例,術后出現復發轉移患者18例(骨轉移12例,肝轉移9例,肺轉移7例,胸膜轉移3例,腦轉移3例,皮膚及軟組織轉移11例),Ⅳ期未行手術患者2例(均為骨轉移),ECOG評分0分14例,1分5例,2分1例;多西他賽單藥組28人,年齡最大72歲,最小40歲,浸潤性導管癌14例,浸潤性小葉癌8例,單純癌3例,導管內乳頭狀癌3例,ER陽性14例,PR陽性12例,全部為術后出現復發轉移患者(骨轉移21例,肝轉移15例,肺轉移11例,胸膜轉移7例,腦轉移2例,皮膚及軟組織轉移10例),ECOG評分0分10例,1分16例,2分2例。
1.3 治療方法 多西他賽單藥組:多西他賽35 mg/m2,d1、8,靜脈點滴,用藥前一天開始服用地塞米松8 mg/次,2次/d,連續服用3 d;卡培他濱聯合組在多西他賽用藥基礎上加用卡培他濱1250 mg/m2,2次/d口服,d1~14,21 d為一周期。所有患者均至少完成2周期化療,化療期間給予止吐對癥治療。
1.4 療效和毒副反應評價 療效評價按照RECIST標準進行評價:CR(完全緩解)全部病灶消失維持4周;PR(部分緩解)病灶 縮小≥30%維持4周;SD(穩定)非PR/PD;PD(進展)病灶增大≥20%。毒副反應按WHO標準分為0、Ⅰ、Ⅱ、Ⅲ、Ⅳ五級。卡培他濱所致手足綜合征分級采用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NCI)分級標準。
1.5 隨訪 48例患者治療結束后每3個月隨訪一次,直至病情進展。隨訪內容包括癥狀、體征、肝腎功能及采用超聲、CT、MRI、ECT評價轉移灶的大小。
1.6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將所有數據錄入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線及卡方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
2.1 療效評價 聯合組CR1例,PR11例,SD2例,PD6例,總有效率為60%,單藥組CR0例,PR11例,SD4例,PD13例,總有效率為39.3%,兩組比較P=0.157,無統計學意義。中位疾病進展時間聯合組及單藥組分別為6.5個月及5.5個月,P=0.04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圖1
2.2 不良反應 兩組不良反應主要為消化道反應及骨髓抑制,聯合組出現手足綜合征的15例占75%,均為1~2級。(見表1)。

表1 聯合組與單藥組不良反應的比較
乳腺癌的發病率在世界常見惡性腫瘤中占第二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并且有逐年增高的趨勢,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也在逐漸上升[2]。復發轉移的乳腺癌難以治愈,治療以控制腫瘤生長,緩解癥狀、改善生活質量為主,蒽環類化療藥物為臨床常用藥物,對于蒽環類耐藥乳腺癌,紫杉類及卡培他濱為臨床首選藥物。
多西他賽對蒽環類耐藥乳腺癌的單藥有效率為34%~58%[3]。卡培他濱為口服氟尿嘧啶衍生物,經口服吸收后,在腫瘤組織內5-Fu濃度顯著高于正常組織,具有獨特的抗腫瘤作用,毒副反應小,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乳腺癌。臨床試驗證實,卡培他濱單藥用于蒽環類耐藥乳腺癌,可以獲得20%~26%的有效率,中位生存時間超過一年[4]。O’Shaughnessy J[5]報道的一項三期臨床試驗顯示多西他賽聯合卡培他濱治療蒽環類耐藥乳腺癌療效較高,顯著高于多西他賽單藥,并且毒副反應均可控。Verma S等[6]報道,DC方案減少了23%的死亡風險,并可延長3個月的生存期。國內的一些研究表明[7-9],多西他賽聯合卡培他濱治療蒽環類耐藥的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有效率為42%~72%。本組患者聯合組有效率為60%,與單藥組比較雖無統計學意義,但有明顯升高,中位TTP聯合組及單藥組分別為6.5個月及5.5個月,P=0.0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上述文獻報道結果基本一致。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及手足綜合征,均為可耐受,多數為Ⅰ-Ⅱ級,無化療相關死亡事件發生。
綜上所述,多西他賽聯合卡培他濱為治療蒽環類耐藥乳腺癌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案,但因本組研究樣本量小,還有待于進一步大樣本的研究。
[1]Nabholtz JM,Senn HJ,Bezwoda WR et al.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docetaxel versusmitomycin plus vinblastine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rogressing despite previous anthracycline-containing chemotherapy.304 Study Group.Clin Oncol 1999;17:1413-1424
[2]劉麗媛,唐金海,張瑾等.我國部分地區乳腺癌患病情況調查.腫瘤研究與臨床,2010,22(3):206-207.
[3]郝春芳,江澤飛,宋三泰,等.紫杉特爾在乳腺癌化療中的應用.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2003,30:129.
[4]Blum JL,DierasV,LoRuso P,et al.Multicenter,phase IIstudy of capecitaline in taxane-pretreated metastatic breast carcinoma patients Cancer,2001,92:1759-1768.
[5]O’Shaughnessy J,Miles D,Vukelja Setal.Superior survivalwith capecitabine plus docetaxel combination therapy in anthracyclinepretreated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phase III trial results.Clin Oncol2002,20:2812-2823.
[6]Verma S,Marania CH,O'shangehnessg J,etal.Capecitabine plus docetaxel combination therapy Cancer,2005,103:24552-2465.
[7]徐兵河,趙龍妹,袁破,等.多西紫杉醇聯和卡培他濱治療蒽環類藥物耐藥性晚期乳腺癌的初步臨床結果.癌癥進展,2004,2(1):18-21.
[8]張少華,江澤飛,宋三泰,等.泰索帝聯合希羅達治療蒽環類化療失敗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臨床研究.癌癥進展,2004,2(3):217-220.
[9]劉躍華,黃靜,王雍等.卡培他濱聯合多西紫杉醇治療轉移性乳腺癌30例.腫瘤研究與臨床,2008,20(1):59-60.
116031 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腫瘤內科(周易 石韶華 范麗昕);大連市友誼醫院內科(王蘭君);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腫瘤內科(劉基巍)
劉基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