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光
老年人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168例臨床觀察
黃偉光
目的探討老年人腹股溝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臨床經驗。方法回顧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收治168例老年腹股溝疝的臨床資料。結果本組全部治愈,術后痛苦小,恢復快,下床活動早,并發癥少,隨訪期復發1例,復發率0.05%。結論無張力修補術保持了腹股溝管的正常解剖結構,損傷小,操作簡便,完全可以取代其他的修補方法。
疝;腹股溝
筆者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采用PHS(美國強生公司)行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60歲以上老年人腹股溝168例,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68例均在60歲以上,最大年齡80歲,男150例,女18例;單側斜疝128例,其中復發疝72例,滑疝4例,騎跨疝1例,雙側疝39例;術前診斷股疝1例,術中診斷直疝,術后1月內復發股疝,屬診斷有誤所致。
1.2 手術方法 本組均采用硬膜外連續麻醉,作標準疝切口長約4~5cm,切開腹外斜肌腱膜后稍作分離,提起精索在前外側尋至疝囊,游離至根部結扎,顯露腹橫筋膜多半非常薄弱,將梅花傘填充內環處,邊緣固定3針,將補片平整地展開,分別與腹股溝韌帶、恥骨梳韌帶、腹內斜肌弓狀緣等距離縫合固定,精索復位,縫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皮下環,逐層縫合皮下皮膚。術中注意嚴格止血,防止術后血腫形成,影響補片愈合,對于多次復發病例,因局部解剖關系不清,年齡大,精索萎縮與瘢痕極易混淆,以腹股溝韌帶為標志,再辨認其他解剖關系則容易些。復發病例以往處理不當者皆是,不能單純歸罪Bassini和Mcvay手術的落伍和體制衰弱。
1.3 結果 本組168例全部治愈,手術時間30~60min,平均35min,術后傷口疼痛輕微,很少使用鎮痛劑,麻醉過后即可離床活動,并且無貓腰和術側肢體伸不直的現象,住院平均7d,切口愈合良好。
老年人常伴有多種疾病,再加上腹壁肌腱組織退變、萎縮、松弛等病理生理特點,使疝的發病率明顯升高,疝的發生既有先天性腹壁組織的缺陷,也有后天性腹內壓升高和繼發膠原纖維退變。我們認為在老年人中,后天因素如腹內壓增高和繼發膠原纖維退變占重要地位。
傳統的Bassini和Mcvay等手術,雖有一百多年歷史,但是一種張力縫合,因這類手術是強行的將不同組織縫合在一起,有捉襟見肘的感覺。而自從加拿大疝修補中心公布Shouldice’s(加拿大法)之后,術后復發率明顯下降,原因是重視腹橫筋膜的修補,找到問題的關鍵。無張力補片修補,正是基于這一理論,填充相容性極好的聚氟乙烯材料,待自體膠原纖維占據充填物間隙,直至充填物的吸收,新的自體組織完成修補功能,使這一疾病得以完美的治療。
本組1例復發患者,純屬漏治所致,術前診斷股疝,術中診斷直疝,補片修補腹股溝管后壁,而骨管未能認真檢查和處理,術后1個月出現典型股疝癥狀,以往復發病例,多在診治上存在一定問題,如滑動疝、騎跨疝或同時存在直疝、股疝,在認識上部統一,在治療上必然導致失誤。
補片固定后,囑患者咳嗽、鼓腹,以檢查充填物或補片放置的位置是否正確,是否有薄弱處,如有薄弱處,應加強處理。此外,咳嗽也能檢查到創面有無滲血,如創面滲血明顯,不要急于結束手術,一定認真處理,以防術后血腫形成,力爭不引流,有引流就有被污染的可能,一旦感染形成,補片難于抵御,常需取出異物而導致手術的失敗,術后合理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以保證手術成功。
132011吉林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