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華
嬰兒藥物過敏試驗消毒溶液的選擇
李心華
藥物過敏試驗簡稱皮試,是將含有一定量過敏源的皮試溶液注射在表皮與真皮之間的方法,注射部位通常選擇前臂屈側下段,注射前常規用75%的酒精消毒,因酒精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致敏性,易使局部皮膚發紅且產生過敏性皮疹,尤其是嬰幼兒,對皮試畢結果的判斷造成一定困擾,為了減輕這一困擾,2011年3月至12月對我院兒科收治的600例須作皮試的嬰幼兒,選擇生理鹽水替代75%的酒精,結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600例患兒年齡在1d~1歲,其中男368例,女252例,均為呼吸系統感染,血常規示白細胞和中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醫囑使用頭孢類抗生素。
1.2 方法
1.2.1 著裝整齊,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1.2.2 皮試溶液的配制,嚴格執行“三查八對”,按照《護理學基礎》(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 第三版 殷磊主編)中規定頭孢類皮試溶液配制方法配制皮試溶液,皮試溶液的濃度為500ug/m l。
1.2.3 備齊用物攜至床旁,與患兒家屬有效溝通,了解患兒有無用藥史、過敏史和不良反應史。
1.2.4 評估注射部位的皮膚狀況,注射部位選擇前臂下段內側,無紅腫硬結處。
1.2.5 操作要點:①核對藥物和患兒,協助暴露注射部位皮膚,②用無菌生理鹽水輕輕擦拭注射部位皮膚;③繃緊皮膚,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與皮膚呈5°角刺入皮內,注入0.1ml皮試溶液(即50ug),使局部呈半球狀皮丘,皮膚變白并顯露毛孔[1]。
1.2.6 結果觀察,20min后由2名護士觀察判斷皮試結果,陰性:皮丘無改變,周圍不紅腫,無自覺癥狀。陽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現紅暈硬塊,直徑大于1cm,或紅暈周圍有偽足、癢感[2]。
1.2.7 注意事項:①用無菌生理鹽水擦拭注射部位皮膚時需輕柔且反復多次,使注射部位保持相對無菌狀態 ②嚴格執行一人一針一管制,③注射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
藥物過敏試驗是臨床上常用的護理操作技術之一,結果判斷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到醫生對患兒的治療和患兒病程的轉歸,過去皮試前常用75%的酒精消毒局部皮膚,因75%酒精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致敏性,易使局部皮膚發紅且產生過敏性皮疹,尤其是嬰幼兒,對皮試結果的判斷造成一定困擾,對可疑陽性者需常規作對照試驗,不僅增加了患兒的痛苦,還增加了不必要經濟負擔。自2011年3月,我科選用無菌生理鹽水替代75%的酒精,因無菌生理鹽水對局部皮膚有清潔作用,使注射部位呈相對無菌狀態,且對皮膚無任何刺激性,不含致敏源,不會對皮試結果的判斷造成干擾;皮試溶液中含有抗生素,能有效預防穿刺部位皮膚感染。
通過上述實驗觀察,嬰幼兒皮試時用無菌生理鹽水替代75%的酒精,能有效的控制因酒精致敏所造成的假陽性,能及時、客觀、真實地為醫生提供皮試結果,能有效地減輕患兒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經濟負擔,且無任何副作用,值得在臨床推廣。
[1] 曹允芳,劉峰,逯傳鳳.臨床護理實踐指南.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1:56-58.
[2] 陳維英.基礎護理學(第三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52.
405800重慶市巫溪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