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翊
(北方民族大學商學院,寧夏銀川750021)
目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均以本區域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優勢為基礎,著力推進地區主導的民族產業。然而現實問題是少數民族地區往往經濟發展較落后,產品生產及物流、營銷能力較低,尤其缺少龍頭企業的牽引輻射,因而產業聚集力不強。少數民族產業要取得快速發展,構建產業規模化成為有效途徑。作為與中東穆斯林國家外貿發展的重要地區,寧夏要加大力度推進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產業的發展,本文將以此為例,探索在競爭優勢視角下,少數民族產業規模化的構建和發展問題。
目前研究規模經濟的理論成果仍集中在內部規模經濟和外部規模經濟領域,其中重點研究企業內部規模經濟的異質企業論作為新貿易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引起了業界廣泛的關注,而克魯格曼為代表的新地理經濟學則更有效地描述了產業聚集的外部規模經濟形成的過程。以此為分析依據,對寧夏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產業的規模化現狀做以下分析:
雖然寧夏目前擁有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產經營企業近萬家,清真食品年工業產值已達70多億元,占到全區食品產業的80%,然而企業規模小、發展分散的局面很難在提高生產率的前提下實現內部規模經濟。截至2010年寧夏清真食品工業企業有655家,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13家,僅占17.3%,不但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具有輻射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更少。在企業生產設備、生產技術等指標上,寧夏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企業也不具有優勢,因此以異質企業理論來看,寧夏要想在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貿易中有所作為,就必須培育一批具有現代生產技術和設備、資金實力雄厚和生產規模大的龍頭企業。
目前寧夏在擴大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產業外部規模經濟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工業園區,在銀川、吳忠等產業發展集中區初步建成了賀蘭縣德勝清真食品工業園、吳忠金積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產業園,形成了以清真乳品和清真糧油、清真肉制品和清真焙烤食品和清真休閑食品、清真方便食品、清真保健品和清真調味品為主要企業群;建立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認證中心,解決出口產品的認證標準問題。建立空港物流中心及綜合保稅區,解決外貿發展及產業集聚中的交易成本問題,目前這三項工作還處于起步和初級發展階段,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產業的外部規模經濟還未真正形成并發揮作用。
自從克魯格曼以規模經濟理論開辟新國際貿易理論開始,古典貿易理論的核心觀點“比較優勢”漸漸不再成為一個地區發展優勢外貿產業的指導理論,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的提出,為確定一個地區的優勢產業打造了一個完整的分析框架,也正是這種跳出比較優勢的廣闊性視角,為一個地區打造優勢產業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而20世紀末以異質企業為代表的新新國際貿易理論更細致地探討了外貿企業的特征,也為一個地區打造龍頭企業,提升外貿出口業績的必要性進行了科學論證。基于這些理論,本文將分析在競爭優勢視角下,寧夏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產業內外規模經濟的構建模式。
波特提出的鉆石理論分析某一產業是否具有競爭優勢關鍵在于四點因素:生產要素;需求狀況;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表現;企業策略、結構和競爭對手。借助這個模型,本文依次對寧夏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產業的競爭優勢進行分析。
傳統的理論觀點認為自然稟賦、教育和基礎建設等因素決定了某一產業的生產能力,而現今完善的交通系統、通訊設施和充足的人才等要素已使得傳統生產要素不再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科技水平才是現今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寧夏作為全國惟一的回族自治區,寧夏回族人口占全區人口的近36%,與世界15億穆斯林在吃、穿、用等方面有顯著的共性,使得寧夏在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產業發展上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文優勢。此外,寧夏兩所阿語學校和一批以清真餐飲專業為主的職業學校,已培養出一大批發展清真產業的語言人才和技術人才,為清真產品、穆斯林用品的國際化提供了人才支撐。寧夏自古以來就是內接中原,西通西域,北連大漠的交通要道,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寧夏能以較低的運輸成本拓展國內外市場,奠定了寧夏的區位優勢。同時寧夏自然條件優良,地處北方玉米帶和優質牧草帶,農副產品資源豐富,且品質優良,為發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產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如引黃灌區與六盤山陰濕草地區養殖的灘羊與肉牛在品質上具有良好的競爭力。雖然在生產要素上寧夏有一定的優勢,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寧夏地域小,資源有限,在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的生產上不可避免地面臨資源不足的瓶頸,如果不能以地區輻射力吸引外部資源的聚集,僅靠本地區的清真資源發展外貿將受到限制。
全世界15億、我國2000萬的穆斯林人口保證了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的市場需求,特別是隨著我國外貿戰略的調整,中東阿拉伯國家已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一個重要地區,2008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寧夏要“著力深化改革和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為寧夏發展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產業奠定了戰略基礎,由此可見,寧夏發展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產業與農業關聯度高,除了支持生產的畜牧業、屠宰業外,金融服務業、物流配送等諸多行業都與之相關。以目前發展現狀來看,雖然寧夏的地理位置具有一定優勢,能培育出品質優良的牛羊外,整個畜牧養殖業及屠宰業受資源的影響還沒有實現規模化發展,整合力度還不夠。金融服務業方面,政府為鼓勵銀行、擔保企業對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出臺了諸多優惠政策,但與建立特色產業、打響民族品牌的目標相一致的伊斯蘭金融還處在理論論證階段。目前寧夏物流業存在問題較多,物流效率低,要素整合能力差,服務網絡不完善,物流發展規劃不統一,物流園區協作性不強等,影響了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的銷售。
一個企業的成長,必然要經歷從創建初期的小規模生產逐步到擴大規模尋求利潤最大化的規模經濟的過程,目前寧夏的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企業,面臨最大的發展問題就是如何擴大規模。由于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更缺乏組織資本的運作,各企業間生產經營分散、效率不高和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企業的成長,更難以達到規模經濟的目標。在國內,寧夏面臨與青海、內蒙古等省份的激烈競爭,在國外面對馬來西亞、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國的競爭。激烈的市場競爭加大了本地區相關企業的生產壓力,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良性的發展促進效果,寧夏只有利用好競爭的良性效應才能做大做強產業。
競爭優勢實質較之比較優勢給一個地區的經貿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思路:即使不具備比較優勢,一個地區仍然可以通過不斷完善競爭優勢創造自己的特色產業,這對于像寧夏這樣深處內陸、經濟不發達、地域小和資源相對有限的地區有著更深刻的意義。將產業的發展與地區整體跨越式發展目標聯系起來,即可以勾畫出寧夏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產業在競爭優勢視角下的規模化發展路徑。
如果要遵循比較優勢理論來規劃一個產業的規模化戰略,那么具有資源聚集能力的龍頭企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同時這個地區還要具有相應充足的資源優勢。由此來考察寧夏的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產業,發展規模經濟具有很大的難度,然而以競爭優勢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結論。寧夏完全可以借助本地因回族聚居而具有的獨特穆斯林文化資源優勢,配合國家打造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的戰略目標,借助地方各級政府的推動政策,以外部規模經濟的先期實現來推動內部規模經濟的實現,最終完成跨越式發展下的規模經濟逆序發展路徑。簡單來說,借助政策及資源整合的外部推動力,以先實現產業聚集的外部規模經濟然后帶動企業的發展,最終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創新能力強的龍頭企業,而龍頭企業的資源、技術和人才聚集輻射能力又會進一步加強產業的聚集,最終實現內外規模經濟的良性互動,這一路徑見圖1。
正如圖1所示,從競爭優勢的視角,結合當前本地區的資源和生產狀況,表明各級政府推出的促進政策是正確而務實的,產業園區的建立,財稅金融支持,清真食品認證標準的對接,空港物流園區的打造以及綜合保稅區的建設,均起到了促進產業聚集,打造產業外部規模經濟的作用。借助新新國際貿易理論的異質企業假定,在打造龍頭企業以實現企業內部規模經濟的同時,必定要注重分層次的企業戰略,既注重扶持一批龍頭企業擔當起對外貿易的重任,又要充分發揮小企業對國內貿易的作用,雙管齊下實現寧夏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產業的利潤最大化目標,這將是這一產業發展的前后兩個時期不同的工作重點。

圖1 規模化戰略
以目前寧夏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產業的發展現狀難以依靠龍頭企業的地區輻射力和聚集力打造由內而外的規模化生產,比較務實的做法則是依靠政策的大力扶持降低交易成本,打造優勢的生產、交易平臺,吸引外部資源向寧夏聚集,依靠資源、產品的集散帶動地區生產能力,將本地區打造成中國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產業的中心生產地區。
異質企業與創新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降低交易成本,推行貿易自由化,無論市場是否具有內生性的結構,單個企業或整個企業群的創新能力會得到增強,而產業的升級及外貿結構的優化最終將依靠企業的創新能力。由此,無論是開展外貿出口的大企業還是面向國內市場的中小企業,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打造核心競爭力已勢在必行。
對于寧夏來說,要將一個產業發展成全國優勢產業并承擔起對外貿易的重任,整合外部資源為必經之路。借鑒義烏小商品集散區的發展模式,打造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集散區成為寧夏當前發展的主要目標。通過對外部資金、生產資料、技術和人才的整合,為實現本地區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提供必需的物質準備。
借助國際貿易理論的最新發展成果,以及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分層次發展企業是符合市場競爭要求的。在打造寧夏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產業的規模化發展中,應明確企業發展的多層次性。具體來說,生產效率高、資金規模大和管理靈活的企業更適合開拓海外市場,而效率低、資金實力弱的企業最好將市場定位于國內,由此在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的現代產業中,每一層次的企業都能找到生存之道。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和服務,為每一層次的企業找準市場定位,共同構造良性的企業生態環境,謀求利益最大化和創造良性競爭的策略性選擇。
將異質企業假定引入增長模型得出的最新結論表明,擁有高質量組織資本的企業會快速成長壯大,并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擁有足夠的高質量組織資本用來繼續成長,未來,這類企業會將生產率低的企業擠出市場,惟有具備這樣的長期成長能力的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寧夏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也必將面臨這樣的問題,尤其是在一些企業不斷壯大直至發展成行業龍頭的過程中,掌握好現代企業的兼并、重組與治理,才能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建立現代的企業管理制度是我們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1]Krugman,P R.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
[2]Atkeson,A.,Burstein,A.Innovation,firm dynamics,and international Trade[M].UCLA,2006.
[3]Erzo G.J.Luttmer.Models of Growth and Firm Heterogeneity[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Research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2010:678.
[4]何雄浪.專業化產業集聚、要素流動與區域工業化—克魯格曼中心—外圍模型新發展[J].財經研究,2007(2).
[5]樊瑛.國際貿易中的異質企業:一個文獻綜述[J].財經研究,2008(2).
[6]王正偉.建設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區的思考[J].求是,2009(24).
[7]楊韶艷.寧夏清真食品產業競爭力探討[J].農業科學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