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華
湖北省石首市中醫醫院藥劑科,湖北 石首 434400
本品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莖。分布于廣西、貴州等地。其藥性寒,味苦,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于火毒蘊結,咽喉腫痛,齒齦腫痛。《本草求真》載:“解咽喉腫痛第一要藥。”本文就其主要化學成分、藥理及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等近十年來的研究綜述如下。
研究表明山豆根中主要含有生物堿、黃酮、皂苷類化合物及多糖等活性成分。從山豆根中分離得到的生物堿有[1~3]:苦參堿、氧化苦參堿、N-甲基金雀花堿、臭豆堿、金雀花堿、氧化槐果堿、槐胺、槐醇、-14β-乙酸基苦參堿和 (+)-14α-乙酸基苦參堿。采用反復硅膠柱色譜法、SephadexLH-20柱色譜法等進行分離純化,從山豆根中分離得到21種黃酮成分,包括黃酮、二氫黃酮、查耳酮和一氫異黃酮類化合物、紫檀素、染料木素、山槐素、谷醇、蛇麻脂醇、光甘草酚、芒柄花素、金雀異黃素等[4]。從山豆根中提取的多糖組分有[5~8]:SSa-1、SSa-2、SSa-3、SSa-4和SSb-1 FA、SSb-2、SSb-3、SSc-1。SSa、SSP1、從SSa的進一步分離中得到SSa-1、SSa-2、SSa-3、SSa-4 4個組分;用堿提醇沉法分離得到SSb,再進一步分離純化得到SSb-1 FA、SSb-2、SSb-3、SSc-1 4個組分。
2.1 抗腫瘤作用 肖正明等[9]用山豆根 (SSCC)提取物對體外培養的人肝癌細胞線粒體代謝活性觀察,發現其能抑制體外培養的人肝癌細胞的增殖,降低線粒體代謝活性。
2.2 抗炎作用 杜士明等[10]用山豆根水提物作抗炎實驗,山豆根水提物顯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顯著抑制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具有顯著的抗炎,對急性炎癥、免疫性炎癥均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周金蘭[11]報道山豆根在臨床上治療慢性咽炎、風熱感冒、乳蛾紅腫、白喉、口舌生瘡或潰爛等癥,療效卓著。
2.3 治療肝炎 山豆根能有效抑制HBV,保護肝細胞,減少內毒素血癥,促進受損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增強免疫功能作用。胡長征[12]用拉米夫定聯合山豆根注射液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86例,治療組治療第48周及停藥后12周的HBV DNA陰轉率分別為87%和81%,高于對照組的69%和48% ,P<0.05。
2.4 免疫調節作用 山豆根多糖能通過提高脾臟指數,對地塞米松所致的免疫抑制有一定的拮抗作用,通過增加體內細胞因子IL-6和TNF-α的水平達到免疫調節作用,并通過提高免疫器官內還原型谷胱甘肽水平和調節一氧化氮水平影響免疫器官及免疫細胞內氧化還原狀態,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13]。
山豆根中苦參堿有煙堿樣作用,能使膽堿能自主神經系統興奮,中樞神經系統麻痹,呼吸肌麻痹,從而出現頭昏嘔吐、出汗、步態不穩、驚厥、呼吸停止等癥狀;金雀花堿能反射性興奮呼吸中樞和血管運動中樞,使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壓升高[14]。
山豆根主要含苦參堿、金雀花堿等生物堿,有強毒性,用量在10g以下為宜。據報道[l5]有患者服用山豆根12g即可產生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有口服60g而中毒死亡者。故臨床上用量以10g以下為宜。
[1]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新編拉漢英植物名稱[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1996:689-690.
[2]竇金輝,李家實,閻文玫.山豆根生物堿成分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89,5(19):40-42.
[3]章育中.山豆根 (越南槐)葉中分出的兩個新的苦參型羽扇豆堿:(-) -14β乙酸基苦參堿和 (+)-14α-乙酸基苦參堿[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99,21(6):42.
[4]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 (上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181.
[5]張嵐,任麗娟,顧玉誠.山豆根中性多搪SSA的分離純化和性質[J].中草藥,1993,24(1):8-9.
[6]李志孝,黃成鋼,陳耀祖.山豆根多糖的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0,20(2):294-298.
[7]董群,方積年.山豆根多糖的性質和化學組成[J].中國藥學雜志,2001,36(2):85-87.
[8]董群,丁思煒,方積年.山豆根木葡聚糖的研究[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報,1998,14(6):746-750.
[9]肖正明,宋景貴,徐朝暉等.山豆根水提物對體外培養人肝癌細胞增殖及代謝的影響[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24(1):62-64.
[10]杜士明,周本宏,楊光義.山豆根水提物抗炎作用研究[J].中國藥房,2008,19(18):1371-1372
[11]周金蘭.山豆根在臨床上的妙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1,4:81·
[12]胡長征.拉米夫定聯合山豆根注射液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86例療效評價[J].新醫學,2005,36(8):453:454.
[13]帥學宏,胡庭俊,曾蕓等.山豆根多糖免疫調節與氧化還原相關分子水平關系的試驗觀察[J].江蘇農業科學,2009,(4):286:288.
[14]焦萬田.中藥不良反應與治療〔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6:123.
[15]莊國康,劉瓦莉.中藥中毒與解救〔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