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梅 浦鐵民 李劍鋒 朱辛奕 萬英明 吳 巍
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口腔科,吉林 吉林 132000
1.1 臨床資料 實驗組臨床5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齡11~15歲,平均13歲。其中,拔牙病例40例。開窗病例10例,應用局部浸潤麻醉30例,下齒槽神經阻滯麻醉10例,上牙槽后神經合并腭上神經阻滯麻醉10例;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齡11~16歲,平均14歲。其中,拔牙病例38例。開窗病例14例,應用局部浸潤麻醉30例,下齒槽神經阻滯麻醉8例,上牙槽后神經合并腭上神經阻滯麻醉14例。
1.2 方法 實驗組與對照組都進行一般治療,首先在麻醉點區域用2%碘伏消毒,然后用1%地卡因,放在將要麻醉區域,5min后安裝一次性套裝,根據局麻特點選擇針頭,用進口碧藍麻,裝在The Wand口腔無痛局部麻醉儀上,打開儀器開關,用腳踏開關控制麻藥的流量和流速,采取邊進針邊給藥方式,到達麻醉點時,調節回吸系統,確定無回血時,再給藥,總藥量約1.5ml即可。給予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時,在退針時給藥,達到麻醉舌神經及頰神經,此種麻醉方法比其它局麻進藥量要多1.0ml左右,3min后即可達到麻醉效果。然后再行拔牙術及開窗術。實驗組在一般治療基礎上配合環境干預在候診時囑其家長用MP3通過耳機播放兒童喜歡音樂,或自帶機器播放動畫,候診時遠離口腔治療地點,實驗時用MP3通過耳際播放兒童喜歡音樂或故事。醫生主動用親切婉轉語言讓患兒了解治療過程,以減輕牙科畏懼癥[2]。
實驗組在局部浸潤麻醉中,30例患者均未出現以往的粘骨膜下直接注射2%利多卡因引發的脹痛感,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中,10例患者無明顯疼痛感;上牙槽后神經阻滯麻醉的10例患者中,僅1例因進針過深出現血腫。對照組在局部浸潤麻醉中,30例患者均未出現以往的粘骨膜下直接注射2%利多卡因引發的脹痛感,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中,8例患者無明顯疼痛感。上牙槽后神經阻滯麻醉的14例患者中,5例因患者不配合進針過深出現血腫。
The Wand口腔無痛局部麻醉儀采用腳踏開關,控制電腦程序自助給藥,所給局麻藥劑量精確,可以在儀器上實時顯示。進藥速度均勻緩慢,邊進針邊給藥。使麻藥緩慢、穩速的注入組織細胞中,不會影響患者面部及唇部肌肉組織功能.使用超細針頭,局部創傷小,無出血。套裝的針頭連接緊密無外漏藥液。配合麻醉前表面麻醉法,可以達到完全全程無痛。性能穩定,兒童幾乎無不適感,適應證廣泛,不僅適用于口腔科的拔牙術、開窗術、粘膜下手術,還可適用于耳鼻喉科、眼科等粘膜下小手術;在某些硬腭區的麻醉點,如切牙孔麻醉點,因局部張力大,使用傳統的注射器進針及推藥十分困難,此麻醉儀的使用,使得這些麻醉點的注射更容易;體積小,攜帶方便,操作簡單,容易推廣。黃洋等報道The wand口腔局部麻醉儀具有無痛,麻醉效果試驗組和對照組相同,但有操作方便等特點,易取得兒童的配合,特別適用于兒童牙科的治療[3]。
口腔科治療過程中機器轟鳴音、探針等尖銳器械都會使成人產生恐懼心理何況兒童,曾有在本醫院工作的50歲女性說她最恐懼的科室是婦產科和口腔科。國內研究顯示若患兒家長尤其是母親有明顯牙科畏懼癥,那么這種恐懼情緒極易感染孩子,使孩子產生不良情緒,孩子越小越明顯[4]。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進入學習階段后知識面的擴大,社會接觸面擴大,理解能力等有很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口腔治療不合作比例逐漸下降,配合型患兒明顯增多,拒絕接受治療的患兒明顯減少[5],但是一些父母對子女過于溺愛、部分兒童一般脾氣倔強、以自我為中心、在初診口腔治療過程中須經家屬同意回避才能完成溝通及初診工作[6]全程播放兒童音樂可減少患兒對噪音的不良反應,囑其閉眼回避尖銳器械,能緩解其緊張恐懼情緒,使治療在輕松的氛圍內進行,也實現了對患兒的人文關懷[7]。在治療時候考慮是否母子分離時一定要以孩子的利益為中心,在臨床治療工作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患兒特點,而采取分離和不分離的不同的方法[8]。有報道在環境干預配合治療中,當兒童佩戴耳機聽音樂時,需要四手操作配合,以減少兒童經常起身漱口,這樣才能發揮注意力轉移減輕恐懼的作用,值得醫生采用[9]。本實驗中,實驗組患兒配合程度、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由于患兒注意力被分散,及麻醉儀器的無痛效果,89.3%患兒一次完成了局部注射。本研究顯示環境干預配合The Wand口腔無痛局部麻醉儀在兒童牙病患者臨床治療中患者配合性較好優于對照組,而且方法簡單,值得醫生借鑒。
[1]揚富塵樊淑梅方軍600名兒童牙科診療中恐懼原因調查分析[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1997,7(1)60
[2]陳建洪盧紅飛惠波等醫患間交談對兒童治療合作程度的影響的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7,28(5)571-572
[3]黃洋姜秋李祥偉等口腔無痛局部麻醉儀在兒童牙科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婦幼保健2004,19(1)62-64
[4]劉國惠 蔣云卉 兒童牙科畏慎癥的初步探討[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8,7(2)148
[5]孫才英兒童口腔治療的心理分析及對策[J]口腔科學研究2003,19(1)70
[6]曹軍竺正艷口腔科初診兒童心理特點的臨床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7(3)161-162
[7]彭英 熊秀娥 郭鐵環境干預在兒童口腔治療中的應用與效果[J]臨床醫學2011,31(3)39-40
[8]夏斌葛立宏 兒童口腔科臨床中的母子分離[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04,18(5)466-467
[9]景泉萬闊馬林頭戴式影音娛樂系統輔助兒童口腔治療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0,32(3)27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