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美幼 彭艷麗
廣西柳州柳鋼醫(yī)院,廣西 柳州 545002
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心理方面因素,往往造成靜脈穿刺比較困難,而大部分老年患者同時合并多種疾病,在輸液過程中存在諸多安全隱患。為了保證門診輸液安全,提高患者滿意度,我們采取以下管理措施,效果滿意,具體做法和體會如下。
選擇我院門診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老年輸液患者1095例,男840例、女255例,年齡60~90歲,平均75歲。
2.1 輸液安全是患者最擔心的問題[1],輸液前做好健康指導,向患者解釋輸液目的、藥物名稱及作用、不良反應、滴速、所需時間等,使患者解除顧慮,增強信心。
2.2 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大,盡量避開易活動或凸起的靜脈,避開關節(jié)部位、硬化靜脈、靜脈曲張?zhí)帲庥^無紅、腫,按壓靜脈無痛感;避開皮膚表面有感染、滲出的部位,以免將皮膚表面細菌帶入血管;老年患者血管對機械性損傷和抗化學性能力下降,產(chǎn)生靜脈損傷的并發(fā)癥較多,護士要認真做好血管保護。
2.3 老年患者長期反復靜脈輸液,引起血管壁增厚彈性差,血管充盈不足,尤其是冬季血管收縮,給靜脈穿刺帶來難度。應避免在血管上方直接進針,避免重復一處穿刺,多次穿刺會加重疼痛,造成血管彈性差,易滲出。
2.4 根據(jù)病人情況和輸液要求選擇合適的穿刺針頭,提高成功率,保護血管,減輕病人痛苦。老年患者手足背靜脈細小表淺,皮下脂肪少,彈性差,缺少組織支持而活動大。針對老年患者的靜脈特點,選擇5號輸液器即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又保護靜脈,更適合于長期治療的老年患者[2]
2.5 大部分老年患者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動脈硬化、皮膚松弛,血管彈性差,易滑動,不易固定。穿刺時要繃緊皮膚,進針要穩(wěn)準,見回血后要平穩(wěn)再送入,穿刺后妥善固定。
2.6 老年患者對輸液速度過快的危險性認識不足,大部分老年患者都會擅自調(diào)快輸液速度。應加強巡視,嚴格掌握輸液速度,對體弱及心肺疾患者宜慢,一般以40~50滴/min為宜。耐心向患者說明滴速加快會使循環(huán)血量在短時間內(nèi)急劇增加,心肺負擔加重,易導致心衰和肺水腫,故不能自行隨意調(diào)節(jié)滴速。
2.7 老年患者拔針后血管閉合緩慢,容易形成皮下瘀血,造成再次輸液穿刺困難。因此,輸液完畢應順時針角度中速拔針法[3],可明顯減少拔針的疼痛、出血、皮下瘀血、靜脈硬化等情況,保護患者的血管。
2.8 老年患者四肢末梢循環(huán)慢,易出現(xiàn)四肢冰涼癥狀,冬天靜脈穿刺后應注意肢體保暖,必要時可用熱水袋,使用時應經(jīng)常巡視,做好交接班。
2.9 老年患者機體新陳代謝功能減退,對疼痛等各種癥狀反應遲鈍,應觀察輸液是否通暢,穿刺點周圍皮膚有無發(fā)紅、發(fā)麻、疼痛及腫脹,對已出現(xiàn)的滲出,應及時予以理療、局部封閉等處理。
2.10 老年人血管和皮膚彈性差,代謝功能緩慢,瘀血吸收慢,應加強宣教,使病人懂得血管保護的重要性,從而達到保護靜脈的目的。
靜脈輸液是門診患者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而老年患者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他們的血管具有管壁硬化、脆性大、易滑動等特點;同時合并多種慢性疾病,病情復雜;行動遲緩,反應遲鈍,語言表達能力差,影響了護患之間的有效溝通。所以做好老年患者靜脈輸液管理,對杜絕糾紛隱患,提高患者滿意度有著重要的意義。
[1]孫麗娜.130例靜脈輸液患者需求的調(diào)查與分析.中華護理雜志,1999.34(8):491—492.
[2]羅婭,劉鈺,等.老年患者適宜輸液器型號的研究.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06,20(4):42.
[3]劉杏仙,梅怡明.外周淺靜脈穿刺拔針方法的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