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小紅 李淑珍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人民醫院,湖北 武漢 430300
瘧疾 (Malaria)是經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臨床表現為周期性寒戰、發熱、頭痛、出汗和貧血、脾腫大,如治療不及時可出現腦水腫,呼吸衰竭及腎功能衰竭等危重現象。輸入性瘧疾是指本市居民或外來人員在瘧疾傳播季節到其他瘧疾流行區感染瘧疾后在本地發病的病例[1]。近年來隨著外出勞務和外來人口的增加,水乳性瘧疾的發病率也逐漸增加,如不及時治療和規范化的護理,會造成大范圍的傳播,嚴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輸入性瘧疾患者治療和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輸入性瘧疾患者9例,根據患者的流行病學資料,發病前1個月內有疫區接觸史、且無輸血史,結合典型臨床癥狀,病原學檢測陽性和抗瘧治療有效而明確診斷。9例均為男,年齡20~54歲,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寒戰、發熱、頭痛、肌肉關節酸痛、乏力、惡心等,伴肝脾腫大者6例,轉氨酶增高者5例,貧血者2例,腎功能異常者2例;血小板計數18×109/L~59×109/L,平均36.8×109/L,均有明顯減少;病原學檢測均為惡性瘧。
1.2 方法 惡性瘧給予雙氫青蒿素哌喹片治療,第1d服4片,每次2片,第2、3d各服2片,連服5~7d,同時加服磷酸伯氨喹每日22.5mg,連服2d。同時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給予護肝、退黃、營養支持、抗感染、糾正電解質紊亂等對癥治療。
本組9例輸入性瘧疾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時間3~14d,平均7.9d,無死亡病例,近期無復發病例。
3.1 控制傳染 積極控制和治療傳染源。將瘧疾患者安置在隔離病房,每天對病室進行滅蚊消毒處理,注意房間的清潔、消毒。護理人員應配合醫生積極抗瘧治療,并注意個人防護,防止感染。因病例均為輸入性瘧疾,應及時向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匯報,以使防疫部門采取措施對接觸地和接觸者及時處理,以防傳染病蔓延。
3.2 一般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的癥狀變化和血壓、心率、血氧等生命體征,如出現病情加重等變化,及時通知醫生,協助醫師進行治療。囑患者臥床休息,密切觀察體溫變化,高熱期給予頭部置冰袋或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注意復測體溫,必要時給予解熱類藥物;囑患者多喝水,一協助降溫和補充水分,寒戰者和大汗后應注意保暖,防止受涼。飲食以高熱量、高蛋白為原則[2],給予半流質易消化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
3.3 健康教育 患者因對瘧疾疾病不了解,往往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療,影響臨床療效。因此應對患者進行瘧疾癥狀、診斷、治療和預防相關知識的教育,使其對疾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臨床特點和預防措施形成基礎了解,使患者熟知防蚊、滅蚊的重要性,控制傳染源[3],并注意個人衛生,防止疾病的傳播,以及臨床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能堅持服用藥物,配合醫生的治療,以促進其早日康復。治愈后如出現癥狀反復,應及時來醫院復診,以明確是否為疾病復發。
3.4 心理護理 瘧疾患者因對疾病不了解,往往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對治療產生反感。醫護人員除應對其進行瘧疾健康教育外,還應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個人情況進行心理疏導。向患者告知其病情和治療方案,態度和藹、耐心,細心回答患者的提問,盡力滿足患者提出的合理的治療要求,使患者對臨床診療形成正確的認識,消除緊張、恐懼的心里心理,以積極的心態配合醫生的治療。
3.5 并發癥的護理 輸入性瘧疾如感染源較重、治療不及時常可導致多種并發癥。①血液系統損害:瘧原蟲寄生在紅細胞內大量繁殖,導致破壞紅細胞是引起貧血。臨床表現為頭昏、乏力、口唇及甲床蒼白,肝脾腫大,實驗室檢查除血紅蛋白降低外,血小板降低也降低明顯。注意臨測患者的癥狀、體征變化,注意復查血常規,及時配合醫生給予補充鐵劑和葉酸類藥物促進燥血,必要時可以輸注紅細胞和血小板。貧血患者因注意病房的清潔,定時通風,注意房間的干燥,及時更換床單;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口腔、皮膚和外陰清潔以預防感染。②肝功能損害:注意觀察患者皮膚、眼睛、尿色,是否出現黃疸,以及肝功能檢查結果。囑患者臥床休息,戒煙戒酒,飲食以高熱量、低脂、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及時給予保肝、促進膽紅素排泄類藥物,避免使用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4]。③腎功能損害:對出現腎功能損害的患者應注意尿量的變化,并要排除結石等腎前性因素。飲食應以低鹽飲食,如出現水腫明顯還應控制水的攝入,尿中蛋白量較多的應適當減少蛋白的攝入量。如患者發生腎功能衰竭應注意每日的補液量,及時給予利尿藥物,必要時透析治療,以促進水和代謝產物的排除。
[1]朱民,江西均,蔡黎,上海市668例輸入性瘧疾病例流行病學分析[J].熱帶醫學雜志,1010,10(8):988-989.
[2]孝玉梅,楊克艷,劉艷,高原28例瘧疾的護理及預防[J].西南國防醫藥,2004,14(2):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