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茹 董 芬 王 珺
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銀川市中醫醫院,寧夏 銀川 750001
痤瘡,亦稱尋常型痤瘡,是指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癥性疾病,發病率較高,是一種常見、多發性疾病。易發于15-30歲的青年男女[1]。本病療法較多,但有不良反應較多、易復發、療程長等不足。2011年7月20日-2012年2月25日在本院門診用刺絡走罐法治療痤瘡52例,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配合情況報告如下。
52例患者均為2011年7月20日至2012年2月25日我院皮膚科門診病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齡15歲-30歲。病程最短2月,最長5年。病變范圍:面頰、頦、鼻頰溝、耳后、胸部、背部及臀部。取穴 大椎、肺俞、心俞、脾俞、膽俞等 (均為雙側),每次取2~4穴,輪流使用。每5天為一療程,共2~4個療程。
52例患者中痊愈26例,顯效18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15%。
3.1 物品準備 治療盤、罐具 (種類及大小適宜)、酒精燈、95%酒精棉球、火柴或打火機、血管鉗或長鑷子、彎盤、小口瓶等;凡士林、衛生紙、毛毯、屏風等;必要的搶救藥品和設備。
3.2 心理護理 患者受疾病折磨多年,而且多好發于面部,影響美觀,尤其對年輕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有的患者甚至出現抑郁表現,在治療前,要耐心的向其解釋疾病的相關知識,以緩解患者的悲觀情緒,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調動患者的積極性配合治療,對治療中出現的感受和可能出現的異常反應,要給患者詳細講明白,治療后日常生活和飲食注意事項也要給患者交代詳細明白,這些是治療取得和鞏固療效必不可少的。
3.3 健康指導
3.3.1 囑咐患者整個治療前、中、后期保持皮膚清潔,常用溫水硫磺香皂洗臉[3]。肺經風熱者,溫水洗臉后避風。
3.3.2 不用多油脂和刺激性強的化妝品,以免進一步填塞毛囊,使痤瘡加重。
3.3.3 不擠壓、掐粉刺,勤剪指甲,勤洗頭洗澡,勤換內衣,單獨使用洗漱用具,衣著宜寬松、柔軟,盡量避免到公共浴池洗浴等是取得和鞏固療效的前提。
3.3.4 治療過程中可配合口服疏風清熱、除濕解毒的中藥湯劑,囑其中藥湯劑宜涼服,可用5℅硫磺洗劑或1~2℅氯霉素水楊酸酊、維A酸等外用藥涂擦。
3.3.5 若感染形成膿皰和瘢痕,及時復診,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抗生素。
3.3.6 講解藥物的藥理及用藥注意事項,嚴格按醫囑用藥,不漏服、不自行調整劑量。
3.3.7 治療過程中多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如蔬菜、水果),飲食清淡,少食脂肪、糖類、姜、蒜、辣椒、油膩食物,少飲濃茶、咖啡等食物和飲料,不吸煙、不酗酒,,不要任意吃補,宜多食粗纖維食物。
3.4 操作護理 拔罐時應采取合理體位,選擇肌肉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發較多處不宜拔罐;操作前一定要檢查罐口周圍是否光滑,有無裂痕;用鹽水將拔罐處及周圍皮膚擦凈。走罐之后,在皮膚淤血部位用碘伏消毒,然后用三棱針快速點刺,拔罐,留罐10分鐘后,起罐,再次消毒皮膚并清理出血,用無菌敷料包扎出血部位。操作完畢,協助患者整理衣著及床單位,安排舒適體位,稍事休息。
3.5 用藥護理 治療過程中可配合口服疏風清熱、除濕解毒的中藥湯劑,囑其中藥湯劑宜涼服,可用5℅硫磺洗劑或1~2%氯霉素水楊酸酊、維A酸等外用藥涂擦。若感染形成膿皰和瘢痕,及時復診,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抗生素。在治療過程中,給患者講解藥物的藥理及用藥注意事項,嚴格按醫囑用藥,不漏服、不自行調整劑量。
3.6 并發癥處理 走罐過程中應配合醫師密切觀察患者的表情,詢問患者的感覺,注意局部及全身情況,如有出汗、面色發白、身體發軟等暈罐先兆,應立即起罐,讓患者平臥 (或頭底足高位),輕者喝溫開水,休息片刻即可恢復,重者通知醫生緊急處理。起罐后,如局部出現水皰,直徑較小不必處理,可自行吸收,如直徑較大,局部皮膚消毒后,用注射器吸出液體,覆蓋消毒敷料[4]。注意施術部位的衛生,防止感染。如出現感染,輕者創面局部用碘伏消毒,重者配合口服抗菌藥物,一般不需靜脈用藥。
刺絡走罐法是中醫治療座瘡的傳統方法,具有簡便易操作、價廉療效高、副作用少等特點,在治療整個過程中全方位、多層次的護理措施是取得和鞏固療效的關鍵之一。
[1]皮膚病合理用藥/吳建華,劉繼勇主編––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1.8 424
[2]國家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3輯.1997:89-90.
[3]中華護理學辭典/殷磊等主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2 812
[4]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