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林
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濟南250000
中醫藥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分析與提升對策
朱曉林
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濟南250000
針對中醫藥院校青年教師存在的教學理論知識薄弱、教學實踐經驗匱乏、教學模式方法單一、教學能力參差不齊等問題,提出充實教學理論知識、勤于實踐善于總結、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升綜合教學能力等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對策,以利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進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中醫藥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隨著高等中醫藥院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為滿足教學需求、緩解師資隊伍不足的現狀,大量青年教師被充實到高等中醫藥院校師資隊伍中,為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多數青年教師畢業于中醫藥院校,未接受過正規教學教育理論培訓,教育學理論知識薄弱、教學實踐經驗匱乏、教學模式方法單一,影響了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因此,加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對于提高高等中醫藥院校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現就中醫藥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如下。
中醫藥院校青年教師多畢業于醫學院校,掌握了系統扎實的醫學專業理論知識,青年教師雖然在上崗前參加了崗前教育培訓,學習了部分教育類課程,但未經過系統專業地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教學理論知識儲備不足、知識薄弱,在選擇教學方法、恰當運用教學策略等方面理論知識匱乏。
雖然大批青年教師已逐漸成為本科教學的生力軍,但由于工作時間短、年資低、教學課時量少,導致教學實踐經驗匱乏,在課堂授課中往往存在教學內容把握不當,課堂組織能力不強,缺少師生互動,語言表達能力欠佳,教學模式、方法單一,教學手段片面等問題。
部分青年教師課堂授課中,照本宣科,常采用填鴨式教學、滿堂灌式教學等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方法單一,缺乏師生交流互動,學生課堂參與性差,一位被動學習,影響教學質量及效果。
大多數中醫藥院校青年醫學教師沒有經過正規的師范教育,缺乏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教育教學技能訓練,教師教學能力參差不齊,導致部分青年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能靈活掌握教學規律及教學方法,有效組織起課堂教學,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上述問題嚴重阻礙了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在新世紀高等教育迅速發展形勢下,中醫藥高等教育面臨著嚴峻挑戰,現就中醫藥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對策做如下探討。
中醫藥院校青年教師,應注意不斷拓寬知識面、調整知識結構,強化教學理論學習,可采用到師范院校進修培訓學習、參加教學研討交流會、及邀請師范院校教師進行院內講座等形式,通過學習,使青年教師能系統掌握教育教學基本理論知識,包括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等理論知識,以不斷充實教學理論知識,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一方面,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充分發揮高年資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指導青年教師反復參與教學實踐。采用跟班聽課的方式,要求青年教師定期觀摩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等教學實踐活動,通過觀摩、記錄、學習,體會總結老教師如何組織課堂教學,包括教學內容導入、重點和難點把握、時間分配、列舉病例、提問、板書或多媒體應用等方面教學知識,汲取優秀教師的寶貴教學經驗,在教學觀摩實踐中學習教學理論、教學方法。
另一方面,增加青年教師授課課時量,鼓勵青年教師勤于教學實踐,在教學實踐中強化教學技能訓練,并圍繞青年教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組織教研室開展集體備課、教學疑難問題討論等教研活動,加以針對性指導,以加強青年教師臨床教學基本能力培養,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質量。此外,應注意扭轉個別青年教師重醫輕教、指導教學意識淡薄等問題,加強教學管理及督導管理、確保教學質量。
通過舉辦教學名師示范課等方式,請本校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向青年教師講授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等相關知識。
青年教師在課堂授課過程中,應注意不斷優化教學手段,靈活運用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方法手段,將常見疾病結合典型案例,運用啟發討論式等教學方式,詳加闡釋理論聯系臨床實際,學以致用,把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融為一體,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枯燥乏味、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變得直觀、形象、生動,增加學生學習興趣,便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提高課堂教質量。
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包括教師對教學大綱、教材和學生特點的理解掌握能力,設計教學能力,知識傳授能力,言語表達能力、課堂組織能力等基本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關鍵性因素。
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學習與實踐的過程。從個體來說,青年教師的成長通常要經歷適應期(1~2年)、成長期(2~3年)、到成熟期(5~10年)等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1]。要提升高校青年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需要在青年教師成長的各個階段,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崗前培訓、加強崗后培養,不斷夯實自身的專業知識、掌握高校教師職業的特點和要求,逐步掌握高等教育規律,不斷提升青年教師教學綜合能力及基本素養,使青年教師盡快適應醫學院校對教師崗位的要求,為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教師職責打下基礎。
[1]劉瑞堅.高校青年教師成長道路與特點[J].中國高等教育,2008,(2):12.
G451.2
A
1007-8517(2012)18-0063-01
2012.06.19)
中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臨床教育研究會臨床教學科學研究課題;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10年度課題。
朱曉林,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眼科、及臨床教學管理。E-mail:ys88zh@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