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艷 翟力軍 (遵化市人民醫院腎內科,河北 遵化 064200)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相關性小血管炎是一種主要累及小血管的系統性血管炎,常見受累器官為腎臟與肺。本病好發于中老年,臨床表現多樣,易被誤診。本文將我院近6年來收治的20例以腎損害為首發的ANCA相關性小血管炎患者誤診原因進行分析。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0例以腎損害為首發的ANCA相關性小血管炎的住院患者,依據1994年Chapelhill會議診斷標準及1990年美國風濕病學學會診斷標準診斷為ANCA相關性小血管炎,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齡43~73〔平均(59.2±9.8)〕歲。
1.2 研究方法 分析其臨床表現特點,實驗室檢查,病理表現特點等資料及治療預后、誤診原因,回顧性分析防范誤診漏診的措施,提高臨床診治水平。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尿常規、腎功能、血沉、C反應蛋白(CRP)等,ANCA檢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蛋白酶3、髓過氧化物酶(MPO),腎活檢病理送檢光鏡、電鏡、免疫熒光。典型病例分析如下:
病例1.女性,63歲,1月余前因周身酸痛,發熱,伴食欲下降,乏力,間斷有雙手關節腫痛,尿頻、尿急,查類風濕因子(RF)70.4 IU/ml,CRP 78.3 mg/L,抗環瓜氨酸肽抗體陰性,尿常規尿蛋白試驗(PRO)?,紅細胞(RBC)1 726/μl,白細胞(WBC)393.5/μl。門診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腎損害,尿路感染,間斷口服甲潑尼松龍20 mg/d;左氧氟沙星0.2,2次/d口服,上述癥狀減輕,后自行停藥。5 d前出現雙下肢水腫,仍時有尿頻、尿急,周身酸痛,關節痛,查:輕度貧血貌,雙眼球結膜充血,心肺無異常,雙下肢水腫。ANCA陽性,抗 MPO 200 μg/ml,24 h 尿蛋白定量1.19 g/d,尿培養陰性,明確診斷為ANCA相關性小血管炎,給予足量激素聯合環磷酰胺治療,患者癥狀明顯好轉,類風濕因子、CRP、鏡下血尿、白細胞尿明顯減輕,好轉出院。
病例2,男性,73歲,既往間斷咳喘10余年,10 d前發熱,頭痛,雙耳脹痛,惡心,伴鼻塞,乏力,當時尿常規、腎功能正常,CRP 19.7 mg/L,頭顱MRI示腦內多發缺血灶、多組鼻竇炎;聽力曲線診斷雙耳混合聾,診斷:急性鼻竇炎,兩側中耳炎,心律失常——頻發室早,陣發房顫。予頭孢他啶抗感染治療,但患者住院期間發熱,當時仍未發作喘息,更換抗生素為頭孢吡肟聯合替硝唑治療仍無好轉。期間患者聽力進行下降,視力下降,睪丸腫痛,眼結膜充血,仍發熱,靜點托氟沙星、頭孢地尼等均無效。入院前2 d咳喘癥狀加重,胸悶、喘息為主,尚能平臥,咳嗽,白痰,伴發熱,體溫38℃左右,尿量進行性減少,24 h尿量600~700 ml,雙下肢水腫。查體:T 37.1℃,血壓(BP)150/90 mmHg,神清,呼吸略促,能平臥,眼瞼無水腫,輕度貧血貌,結膜無充血,鞏膜無黃染,副鼻竇區無壓痛,口唇微紺,桶狀胸,雙肺可聞及干、濕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律齊,腹軟,無壓痛,肝脾未及,腹水征陰性,雙下肢輕度指凹性水腫。輔助檢查:血WBC 11.76×109/L、血紅蛋白(HGB)107 g/L、血小板(PLT)237×109/L、中性粒細胞(NEU)88.5% ,血氣分析正常,血漿白蛋白(AlB)24.4 g/L,腎功能:尿素氮(BUN)24.8 mmol/L、血肌酐(Cr)714.8 μmol/L ,尿常規:RBC 40 ~60/HP,WBC 3 ~5/HP,PRO-SG 1.015,雙腎 B 超未見異常、大小正常。臨床診斷:急性腎衰竭,急性間質性腎炎。予血液透析,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治療,但患者仍發熱,并出現咯血,肺CT提示:肺泡出血,ANCA回報 PANCA+(不典型),抗MPO>200 μg/ml,腎穿刺活檢新月體腎炎伴纖維素壞死。確診ANCA相關性小血管炎,予甲潑尼松龍沖擊治療,但患者因經濟困難,未行血漿置換治療,患者咯血加重,肺部病變加重,臨床死亡。
病例3,男性,53歲,患者2個月前因胸外傷住院治療,期間胸腔閉式引流,胸水感染,胸水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予抗感染治療,感染控制,半月前出現雙下肢對稱分布皮膚紫癜,雙下肢水腫,尿常規:PRO(?),RBC 60~80/HP,腎功能:BUN 10.66 μmol/L,Cr 167.7 μmol/L,自身抗體譜均陰性,抗核抗體陰性。臨床診斷:過敏性紫癜,紫癜性腎炎,予波尼松50 mg/d口服,腎穿刺活檢病理報:新月體腎炎伴部分纖維素樣壞死,免疫熒光:IgA陰性。查PANCA陽性,抗PR 3 230 μg/ml,診斷:ANCA相關性小血管炎腎損害,予甲潑尼松龍沖擊治療聯合環磷酰胺治療,紫癜消退,腎功能恢復,血尿、蛋白尿減少,臨床好轉出院。
病例4,男性,77歲,6年前發現尿常規異常,蛋白尿,鏡下血尿,伴高血壓、輕度貧血,時有雙下肢水腫,腎功能正常,當地診斷“慢性腎炎”,口服依那普利、腎復康、金水寶及中草藥治療。未行腎活檢明確病理診斷。5個月前患者水腫加重,伴乏力,食欲不振,間斷低熱來院。查體:BP 160/100 mmHg,重度貧血貌,心肺無異常,雙下肢對稱性指凹性水腫。尿常規:PRO(?),RBC 20 ~ 35/HP,腎 功 能:BUN 26 μmol/L,Cr 890 μmol/L,CRP 230 mg/L,PANCA 陽性,抗 MPO 260 μg/ml,HGB 56 g/L,雙腎彩超雙腎縮小。診斷:ANCA相關性小血管炎,慢性腎臟病5期,予血液透析,甲潑尼松龍40 mg,1次/d口服,并行血漿置換治療,病情好轉。
20例患者中誤診為慢性腎炎、支氣管哮喘者9例,誤診類風濕性關節炎腎損害、尿路感染5例,誤診為急性腎衰竭、急性間質性腎炎4例,誤診為過敏性紫癜腎炎2例。其中18例患者均出現全身非特異表現,如:發熱、乏力、肌肉及關節疼痛、貧血、體重下降等。所有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腎臟受累,如:血尿、蛋白尿、腎功能不全等。其中10例出現不同程度的肺臟受累,如咳嗽、咳痰、咯血等。7例確診時須接受血液透析治療。16例出現不同程度的眼、耳、鼻及皮膚受累,如:結膜炎、中耳炎、高頻區耳聾、鼻竇炎及紫癜等。
顯微鏡下多血管炎、Wegener肉芽腫、Churg-Strauss綜合征統稱為ANCA相關性小血管炎。腎臟血管分布豐富,是系統性小血管炎中最常見的受累器官,常導致腎衰竭〔1〕。約1/3以腎損害為首發癥狀,部分患者可僅有腎臟損害,血尿是血管炎腎損害最突出的表現之一,有腎臟受累臨床表現時腎活檢的確診率可達100%〔2〕。因此,臨床上多見以腎損害為首發表現的ANCA相關性小血管炎,因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易被誤診。本組20例患者中,臨床均以蛋白尿、血尿、皮膚紫癜、急、慢性腎衰竭為主要表現,多被誤診為其他繼發性腎炎、急性間質性腎炎和原發慢性腎炎綜合征,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部分患者導致不可逆轉的終末期腎病。分析導致誤診的原因:(1)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變異較多,診斷較困難。對中老年腎炎綜合征,特別是伴有全身癥狀、呈進行性腎衰竭和(或)肺出血時,應考慮本病的可能〔1〕。(2)患者就診時間早,僅表現腎損害,有的僅表現單純鏡下血尿,在未出現其他系統損害之前就診,臨床認識不足,腎活檢不積極,未行ANCA檢測,導致誤診.延誤治療。(3)誤漏診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對本病的全面認識,沒有將患者全身多臟器受累聯系起來,從一元論的角度尋找病因〔3〕。忽視腎臟損傷與臨床其他表現的相關性,形成習慣性臨床思維,亦是誤診的原因之一。血管炎腎損害很容易同其他一些非血管炎的腎臟病變相混淆,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因此,臨床各科要提高對該類疾病的認識,在重要臟器受累之前明確診斷,以改善患者預后。對于中老年腎損害患者,積極腎活檢和ANCA檢測對明確病因尤為重要,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誤診誤治。
1 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M〕.第1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300-1.
2 黎磊石,劉志紅.中國腎臟病學上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536-43.
3 鄭法雷.腎臟病臨床與進展〔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