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松 劉 琦 熊大芾 (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外三科,廣東 珠海 519000)
由于感染、營養不良、電解質紊亂等諸多原因,深Ⅱ°及Ⅲ°燒傷創面在修復后期極易出現殘余創面〔1〕,處理困難,經久不愈,而且愈合后瘢痕攣縮也較為明顯。對于較大殘余創面,植皮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小面積的殘余燒傷創面,考慮到植皮費用高、植入表皮的存活問題以及患者心理難以接受手術治療,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處理小面積的殘余創面,是臨床上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觀察德莫林皮膚創面無機誘導活性敷料治療小面積燒傷殘余創面患者的療效。
1.1 研究對象 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燒傷殘余創面患者60例,年齡43~71〔平均(61.7±12.3)〕歲。60例患者燒傷面積 5% ~60%,殘余創面直徑0.5~5.0 cm。按就診順序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齡(61.9±8.7)歲,創面面積2.0 cm×2.0 cm~4.0 cm×5.0 cm;對照組30例(男 18例,女 12例),平均年齡(61.5±10.2)歲,創面面積2.0 cm×2.0 cm~4.5 cm×5.0 cm。兩組燒傷殘余創面、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浸浴療法〔2,3〕,患者創面浸泡在1∶2 000新潔爾滅水溶液中20~30 min,水溫35℃ ~40℃,清除創面壞死苔及周圍角化物和藥痂,再以生理鹽水沖洗,抹干,每日一次。①對照組:創面外用濕潤燒傷膏,無菌紗布包扎,每天換藥1次。②觀察組:以德莫林〔江蘇陽生生物,批號:蘇食藥監械(準)字2006第2640570號〕糊劑1 g/100 cm2均勻涂布創面后覆蓋油紗布,每天換藥1次。兩組均觀察至創面完全愈合或治療3 w時終止試驗,進行療效評定。
1.3 療效評定 參考文獻〔4〕評價療效:①痊愈:患者創面完全愈合;②顯效:患者創面明顯縮小,面積縮小50%以上,肉芽新鮮;③有效:患者創面清潔,面積縮小,分泌物減少;④無效:患者創面情況變化不大。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行χ2檢驗。
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見表1。治療前后及治療過程中,兩組均未見肝腎功能異常,亦未見局部及全身過敏、疼痛。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n=30〕
燒傷殘余創面一般指深度燒傷創面短期內不能愈合,或者因為感染沒有一期愈合的燒傷,臨床常需清創、抗感染、植皮等綜合治療,其抗感染、解決炎癥腫脹問題始終貫穿整個治療過程,甚至直接關系到治療的效果。植皮術治療療效確切,但其困難主要為燒傷患者治療早期自體皮源有限,皮片移植密度不夠,且費用高,部分患者心理難以接受手術治療。燒傷殘余創面特點是面積較小,散在分布,反復破潰,遷延不愈。臨床報道指出燒傷可以誘導皮膚創面組織原癌基因c-fos、c-myc表達,而且具有時相與部位分布特征〔5〕。創面的治療主要圍繞還原創面病理狀態到生理狀態(抗炎消腫)和誘導愈合(生長因子等)兩個方面進行。由于我院尚不具備在誘導愈合方面研究的條件,為避免干擾治療效果故未使用其他藥物如生長因子等。傳統治療方法主要是控制感染,增強營養浸浴,清潔創面以促進愈合〔6~8〕;如感染擴散、創面增大,則再次手術植皮。李曉燕等〔9〕認為浸浴療法有比較好的效果,故本文中使用浸浴療法。
本文中,觀察組在使用德莫林初期的3~5 d中,創面分泌物顯著增多,需及時清理。考慮德莫林的表面化學結構和形態結構很好地解決了炎癥學問題,1 w后,創面清創觀察肉芽組織生長顯著,創口漸干凈,其結痂質量高,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德莫林皮膚創面無機誘導活性敷料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具有特定含量比例的無機元素鈣和磷等,其表面化學結構和形態結構的生物誘導作用可主動誘導上皮細胞增生,促進燒傷殘余創面快速愈合。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在浸浴療法的基礎上,采用德莫林皮膚創面無機誘導活性敷料治療燒傷殘余創面患者結果顯示,觀察組痊愈率、顯效率、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采用德莫林皮膚創面無機誘導活性敷料治療燒傷殘余創面療效可靠。此外,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前后及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藥物相關不良反應。因此,證實德莫林可以主動地誘導上皮細胞增生,促進燒傷創面快速愈合;且對于未痊愈的患者,其燒傷創面也明顯改善,創面縮小,滲出減少,創面干凈,為進一步植皮術做了良好的準備。
總之,本研究表明采用德莫林皮膚創面無機誘導活性敷料治療燒傷殘余創面療效可靠,無副作用,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1 翁志勇,丁若虹,韓 斌,等.復春散I號治療燒傷殘余創面的療效分析〔J〕.湖北中醫雜志,2009;31(8):55-6.
2 郄中敏,周曉芳,劉 源.浸浴療法治療燒傷創面感染的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4):524-5.
3 周 杰.MEBO加浸浴療法治療重度燒傷殘余創面的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08;5(36):200.
4 楊新蕾,劉 敏,郭志謙,等.清得佳凝膠治療燒傷殘余創面的研究〔J〕. 西部醫學,2009;21(4):592-3.
5 隋志甫,魏 壯,李 文,等.c-fos和c-myc原癌基因在燒傷創面修復中的表達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3):1628-9.
6 胡永才,黃澤春,歐才生,等.氟哌酸外用治療60歲以上老年人燒傷殘余創面療效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10):39-40.
7 林茂堂.95例大面積深度燒傷殘余創面治療臨床分析〔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10;22(6):424-6.
8 宋 斌,劉進輝,丁相福,等.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老年燒傷患者54例〔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114-5.
9 李曉燕,盧青軍,李茂清,等.浸浴療法在治療小兒燒傷創面中的作用探討〔J〕. 西南軍醫,2009;11(2):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