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炯輝 洪 英 王儒柏 (首鋼水鋼總醫院腎內風濕科,北京 100107)
老年患者腎衰竭時常伴有腎性貧血。腎性貧血是指各種因素造成腎臟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產生不足或尿毒癥血漿中一些毒素物質干擾紅細胞的生成和代謝從而導致的貧血。腎性貧血是腎衰竭末期常見的并發癥。尿毒癥患者對貧血的耐受力較強,過多輸血又有危險。注射EPO是治療腎性貧血的主要方法。我院采用EPO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老年腎衰竭合并腎性貧血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齡59~72歲,平均(60.1±4.5)歲,其中慢性腎小球腎炎12例,腎盂腎炎7例,多囊性腎病5例,梗阻性腎病2例,其他腎病2例,均接受血液透析2 w以上。入選標準:老年腎衰患者,血清肌酐(Scr)>178 μmol/L,非糖尿病腎病患者,6 w內無輸血。診斷標準參照慢性腎衰竭診斷標準及療效標準〔1〕,血紅蛋白(Hb)<100 g/L。貧血檢查參照國內貧血常用標準〔2〕。排除標準:嚴重感染,急慢性失血、肝臟疾病、嚴重營養不良、高血壓、惡性腫瘤。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給予皮下注射EPO(益比奧,沈陽三生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S19980072)10 000 U,每周1次,標準碳酸氫鹽透析,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00~300 ml/min,治療期間根據Hb、Hct調整EPO劑量。若每月Hb上升<7 g/L時,EPO上調50%,若 Hb上升 >25 g/L時,EPO劑量下調25% ~50%。觀察12 w。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及治療后12 w采集外周靜脈血,檢測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微球蛋白等生化指標。ELISA檢測血清EPO濃度。ELISA試劑盒為上海索萊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8 w,Hb上升≥30 g/L或Hct上升≥10%,腎性貧血緩解;有效:貧血癥狀改善,Hb升高≥15 g/L或Hct升高≥5%;無效:治療后未達到有效標準或繼續惡化??傆行蕿轱@效率加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均用s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
2.1 生化指標結果 治療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微球蛋白水平均有明顯下降(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檢測(s)

表1 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檢測(s)
與治療前比較:1)P<0.05,下表同
組別 n ALB(g/L)BUN(mmol/L)Cr(μmol/L)β2-MG(mg/L)28 34±5 34.3±10.7 928±215 4.3±1.6治療后 28 35±6 21.8±12.01) 531±1891) 2.7±1.01)治療前
2.2 貧血指標結果 治療后貧血各項指標Hb、Hct等指標,其中Hb、SF治療后明顯升高(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貧血治療檢測(s)

表2 治療前后貧血治療檢測(s)
時間點 n Hb(g/L)Hct(%)SF(μg/L)TS(%)28 64±15 21±3 82.6±25.5 9.6±2.6治療后 28 94±16 38±41) 163.1±49.51)治療前18.7±6.0
2.3 血清EPO濃度檢測 患者治療前平均血清EPO濃度為(12.6±3.6)μmol/L,治療后 7 d濃度升高至(16.5±4.1)μmol/L,治療后12 w 為(18.8±4.3)μmol/L,表明治療后血清促紅素明顯升高(P<0.05)。
2.4 不良反應 未發生過敏患者,有2例發生高血壓,高血鉀1例,治療期間觀察有無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癥狀。高血壓患者給予降壓藥物治療,未影響用藥。
腎性貧血在老年人貧血中占4%~7%,程度較嚴重。慢性腎性貧血由多種因素造成,腎病晚期腎臟組織遭到破壞,EPO分泌減少,使骨髓制造紅細胞功能出現障礙,毒性物質破壞紅細胞增加,以及鐵的吸收及利用降低,葉酸攝入不足,尿蛋白丟失等,這些都是造成貧血的原因。老年人常因腎動脈硬化出現血尿素氮等升高,EPO是對紅細胞的生成有增強作用的體液性因子,未分化的干細胞分化成紅細胞系干細胞,EPO在此發揮作用,使之變為前成紅細胞。對進一步再成熟為成紅血細胞、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的合成以及流入末梢血管等均有促進作用。一般在貧血和低氧狀態時,根據身體組織對氧的需要,EPO的供給量將增加,但在腎臟貧血時其含量則非常低。
目前研究顯示,EPO可以顯著改善腎性貧血患者的有氧水平,免疫功能等生活能力。使用EPO后可降低患者輸血相關的并發癥如鐵負荷過重、血源性感染等〔3〕。本文結果提示外源性補充和其分解代謝達到平衡,表明治療腎性貧血安全,高效,證明EPO治療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腎性貧血的療效顯著,安全耐受性較好,建議臨床推廣使用。
1 王海燕,鄭法雷,劉玉春,等.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分析及診斷標準專題座談會紀要〔J〕.中華內科雜志,1993;2(3):134.
2 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1:2.
3 周 瑩,丁 峰.促紅細胞生成素臨床應用的進展〔J〕.上海醫藥雜志,2009;30(7):29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