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波 劉樹軍 婁 巖 常曉敏 程遠娟 高東輝 (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腎病內(nèi)科,吉林 長春 3004)
慢性腎衰竭是一種不可逆的慢性疾病,血液透析(HD)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療手段。臨床上將接受HD治療>3個月的患者稱為維持性HD(MHD)患者〔1〕。隨著透析的發(fā)展和普及使慢性腎衰竭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延長,但同時,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也受到了很大影響,尤其是老年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更易發(fā)生。抑郁是尿毒癥患者最常見的精神障礙〔2〕,有研究表明MHD患者抑郁的發(fā)生率為61.22%〔3〕,遠遠高于普通人群的抑郁發(fā)病率1.15%〔4〕。在尤其是老年患者尿毒癥透析患者,心理狀況明顯低于正常人群,焦慮抑郁的發(fā)生率高〔5〕。本文就老年MHD患者抑郁狀況進行綜述。
抑郁是一種以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征,通常表現(xiàn)為長時間情緒低落或悲痛欲絕,對日常生活喪失興趣,精神萎靡不振,食欲減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xiàn)自殺等極端自殘的念頭〔6〕。具體表現(xiàn):(1)沮喪、悲觀、易怒、傷感絕望、無助;(2)自我評價下降,自尊心下降、無用感、自罪感;(3)睡眠障礙、食欲下降、性欲下降;(4)社交退縮,活動減少,認知功能下降,工作效率低;(5)嚴重者萌生自殺念頭。
對于老年MHD患者,HD只能部分替代腎臟功能而不能阻止原有疾病的惡化及由此引發(fā)的多臟器損傷,因而極易發(fā)生抑郁。抑郁對患者日后的治療和生活有很大影響,甘良英等〔7〕提出:抑郁可影響腦功能活動及內(nèi)分泌、呼吸、循環(huán)多個系統(tǒng),使全身的代謝活動加強,導致尿毒癥毒素升高,耗氧量增加,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出現(xiàn)代謝性酸中毒、高血鉀、急性左心衰等并發(fā)癥。進而影響患者的身體及生活質量。研究表明抑郁是 HD 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8〕。Diefenthaeler等〔9〕對 40例慢性腎臟疾病(CKD)的患者進行隨訪,發(fā)現(xiàn)2年后有39%的患者存活,其中95%為不伴有抑郁癥狀的患者,即抑郁降低了患者的存活率。
MHD患者的抑郁癥狀的受身體狀況、經(jīng)濟狀況、自理能力、文化程度、社會支持等多種因素影響。老年患者因為其自身身體狀況、經(jīng)濟收入、社會地位及日常活動的特殊性,往往更易產(chǎn)生抑郁。
3.1 疾病因素 (1)老年患者透析時間長:腎衰竭具有不可逆性,而老年患者因身體各種原發(fā)病及耐受力等多種原因,不宜進行腎移植,需終身依賴透析。透析成為他們生命的依托,停止透析也就代表終止生命,這種依賴易讓患者悲觀、絕望,進而導致抑郁的發(fā)生。(2)常年的HD治療疾病的同時,給患者帶來各種并發(fā)癥〔10,11〕,身體上的不適從根本上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通過減少社會活動、縮小人際交往圈等原因,促進患者抑郁心理的發(fā)生。(3)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原發(fā)病,如并發(fā)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有研究顯示這些患者更易發(fā)生抑郁〔12〕。可能與這些慢性病常年折磨患者,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身體狀況本已欠佳有關。
3.2 經(jīng)濟因素 國內(nèi)調(diào)查顯示,治療費用是HD患者最為擔心的問題〔13〕。劉錦萍〔14〕、朱曉峰等〔15〕研究證實抑郁的發(fā)生與經(jīng)濟狀況有關。HD是一項高費用的診療活動,加之促紅素、降壓藥、糾正鈣磷代謝障礙等藥物的應用使患者承受的經(jīng)濟壓力加劇,對治療費用的擔心,易促使抑郁情緒產(chǎn)生。有報道顯示:經(jīng)濟狀況差的HD患者抑郁發(fā)生率為88.68%,明顯高于經(jīng)濟狀況好或一般者的抑郁發(fā)生率41.42%〔16〕。尤其是老年患者,他們大多已退休或離職,沒有高額的經(jīng)濟收入,甚至部分老年患者就醫(yī)要完全依賴兒女的經(jīng)濟支持,這更增加了他們對經(jīng)濟的擔憂,最終陷入抑郁。
3.3 生活自理能力 老年人因衰老、疾病等原因,生活自理能力本來就有一定程度的欠缺。老年MHD患者長年承受病痛折磨,部分生理功能和社會功能喪失,不得不依賴家屬〔17〕。而他們自認為累贅、內(nèi)疚、怕拖累家人,消極的抑郁情緒隨之產(chǎn)生。隨著病情的進展,MHD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不斷喪失,對他人依賴會逐漸增強。尤其是在家庭支持較差情況下,會直接導致生活條件的下降,不僅在情緒上,同時也在身體上給患者增加不適,最終促進抑郁情緒的產(chǎn)生。
3.4 文化程度 謝瑞娟等〔18〕證實尿毒癥病人的抑郁的發(fā)生與文化程度有關,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病人抑郁發(fā)生率明顯偏高,既文化水平高者的抑郁發(fā)生率較文化水平低者高。這可能是由于文化程度高,知識面廣,對生活質量要求高;而且知識水平高的患者一般在家庭及社會中都處于較優(yōu)越的地位,難以承受HD給生活帶來的嚴重落差,因而易發(fā)生抑郁。
3.5 社會支持 研究表明社會支持與心身健康呈正相關〔19〕。楊湘紅〔20〕對65例 HD患者進行調(diào)查分析,結果顯示HD患者抑郁發(fā)生率與社會支持狀況呈負相關。即社會支持可降低HD患者的抑郁發(fā)生率,良好的社會支持可緩解抑郁,有助于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治療,以平常心態(tài)面對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3.6 家庭因素 家庭是患者生活的小社會,比外界社會對患者的影響更大,親人的關懷、照顧是患者精神及生活上的強大支持,直接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有文獻報道:良好的家庭氛圍對HD病人的身心健康有直接保護作用〔21〕。良好的家庭氛圍不僅可以降低緊張情緒,更能使其減輕抑郁的發(fā)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家庭支持狀況不佳的HD患者,易產(chǎn)生悲觀、絕望、自卑情緒,抑郁癥患病率顯著升高。另外,家庭成員的情感支持與有效幫助能使病人自覺采取積極措施來配合治療,增強信心。
4.1 藥物治療 治療抑郁的藥物種類較多,主要包括:①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②選擇性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s)、③三環(huán)類藥(TCAs)、④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抗抑郁藥副作用較多,危害較大,其中SSRIs為新一代抗抑郁藥,安全性較好,副作用相對較輕,患者易耐受,臨床較為常用。
4.2 心理治療 心理干預較藥物治療費用低,無不良反應,醫(yī)護人員、患者家屬均可參與,因此應用較藥物治療更加廣泛。心理干預涉及的方法包括:心理教育、放松訓練、行為治療、音樂治療、個別心理治療、集體心理治療等多種。Jadoulle等〔22〕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HD患者的主觀身體感覺與抑郁有關。疾病的主觀知覺對焦慮和抑郁水平有重要影響。Tsay等〔23〕對57例HD患者進行了8 w的應對策略訓練,發(fā)現(xiàn)其抑郁水平顯著改善。由此可見,采用合適的心理行為干預技術,對患者的進行心理干預,從而減輕情緒障礙,促進其心理健康,對幫助患者順利渡過HD治療階段是很有必要的。
老年MHD患者抑郁發(fā)生率高,且對疾病治療及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嚴重。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也應該為促進患者的健康出一份力。
(1)加強健康教育,增加依從率:造成HD病人各種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相關知識的缺乏。作為護理工作者,首先應重視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對自身病情有一定認識,了解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治療方案,并介紹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及預防措施,協(xié)助其制定日常生活計劃,加強自我管理,增加其依從率。有報道MHD患者的飲食不依從率為81.4%、液體攝入不依從率為74.6%〔24〕,這些不依從使得MHD療效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通過健康教育讓患者認識到自我管理和依從治療要求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義。
(2)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尊重患者,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與患者建立真誠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耐心傾聽其對不滿及擔心,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不良情緒及心理問題,并加以開導。盡力協(xié)助其解決治療過程的中遇到的困難及生活中的難題。促進其心理健康。
(3)舉行科內(nèi)講座及座談:讓患者及家屬了解一些有關MHD的專業(yè)知識,介紹本病治療領域的新技術和動向。定期舉行MHD患者座談會,為患者間溝通創(chuàng)造機會,使他們能夠相互交流自己在治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請治療效果良好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講解自己疾病治療的經(jīng)歷及心理調(diào)試方法,促進MHD患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治療中,堅定他們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4)鼓勵患者參加運動:老年MHD患者雖體力明顯下降,但是根據(jù)其實際情況制定適宜的運動計劃,對抑郁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運動對HD患者的軀體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都會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25〕。Kouidi等〔26〕通過研究證實對CKD患者進行運動訓練可使其抑郁狀況明顯減輕。湯鴻鷹等〔27〕通過對32例老年MHD患者進行康復運動護理,發(fā)現(xiàn)進行康復運動后其抑郁、焦慮的負性心理狀況得到有效的改善。當然,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運動強度的控制及患者的耐受性。同時患者的依從性也對運動療法的效果有一定影響。
(5)參加社會活動:鼓勵老年MHD患者發(fā)展興趣愛好,多參加社會活,促進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的生活環(huán)境能夠使患者心情舒暢,增加患者配合治療的信心,同時,還能讓患者體會到自己的存在尚有一定價值,增強其治療信心。
(6)提供家庭及社會支持:前文已述,家庭及社會支持對老年MHD心理的產(chǎn)生具有很大影響,因此,提供完善的家庭及社會支持是預防抑郁的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有研究顯示,獨居患者焦慮抑郁的發(fā)生率為68.69%,而與家人同住者為42.59%,說明與家人同住者發(fā)生焦慮、抑郁的可能性較獨居者低〔28〕。作為護理工作者,應經(jīng)常患者家屬聯(lián)系,加強溝通,讓他們了解家庭成員的情感支持與有效幫助能使病人自覺采取積極措施來配合治療,對疾病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HD越來越普遍的被應用于老年慢性腎衰的臨床治療中,由此帶來的抑郁情緒正在逐漸顯現(xiàn)出來,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使HD治療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增加,治療風險加大,嚴重影響疾病的進一步治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防止抑郁的發(fā)生,對老年HD患者及其家庭都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實現(xiàn)的目標。
1 侯永梅,胡佩誠.腎移植前后實施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狀態(tài)的特征〔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12(5):907-12.
2 Finkelstein FO,Wuerth D,Troidle LK,et al.Depression and end-stage renal disease:a therapeutic challenge〔J〕.Kidney Int,2008;74(7):843-5.
3 孫 茜,毛智慧,孫曉婷.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抑郁的相關性研究〔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12(7):74-5.
4 郝 偉.精神病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00.
5 欒 森,馬行一.老年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與血漿催乳素和5-羥色胺水平的相關性水平探討〔C〕.2007年全國腎臟病年會論文匯編,2007:321.
6 韓迎辰.抑郁癥及抗抑郁天然藥物研究進展〔J〕.藥學實踐雜志,2005;23(1):3-5.
7 甘良英,于仲元.終末期腎病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J〕.中國血液凈化,2004;3(3):120-2.
8 Lopes AA,Bragg J,Young E,et al.Depression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among hemodialysis pati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J〕.Kidney Int,2002;62(1):199-207.
9 Diefenthaeler EC,Wagner MB,Poli-de-Figueiredo CE,et al.Is depression a risk factor for mortality in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J〕?Rev Bras Psiquiatr,2008;30(2):99-103.
10 駱俊秀.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全科醫(yī)學,2005;3(3):245-6.
11 Griva K,Jayasena D,Davenport A,et al.Illness and treatment cognitions and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end stage renal disease〔J〕.Br J Health Psychol,2009;14(Pt 1):17-34.
12 Al Khallaf HH.Analysis of sexual functions in male nondiabetic hemodialysis patients and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J〕.Transpl Int,2010;23(2):176-81.
13 張 敏,梁瑞弟.血透患者心理狀況的調(diào)查分析〔J〕.中國血液凈化,2004;3(10):573-4.
14 劉錦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癥發(fā)生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血液凈化,2006;5(8):452-3.
15 朱曉峰,張金元,韓國鋒,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患病情況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5;21(2):93-4.
16 鄧志蘭,鄭潔芳,陳彩云.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情緒影響因素的調(diào)查分析〔J〕. 護理學雜志,2006;21(9):44-5.
17 張桂湘,劉曉嫻,任勝利.老年急性腎衰竭的護理〔J〕.江蘇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2;12(5):538-9.
18 謝瑞娟,許鳴華,丁英奕,等.尿毒癥病人抑郁狀況調(diào)查分析〔J〕.河北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4;21(1):26-8.
19 Banthia R,Malcarne VL,Varni JW,et al.The effects of dyadic strength and coping styles o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couples faced with prostate cancer〔J〕.J Behav Med,2003;26(1):31-52.
20 楊湘紅.社會支持對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狀況的調(diào)查分析〔J〕.中原醫(yī)刊,2005;32(16)16:80-1.
21 張敬麗,史建莉,姜玉芳.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支持調(diào)查分析與護理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1):57-8.
22 Jadoulle V,Hoyois P,Jadoul M.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hronic hemodialysis:some somatopsychic determinants〔J〕.Clin Nephrol,2005;63(2):113-8.
23 Tsay SL,Lee YC,Lee YC.Effects of an adaptation training programme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J〕.J Adv Nurs,2005;50(1):39-46.
24 Kugler C,Vlaminck H,Haverich A,et al.Nonadherence with diet and fluid restrictions among adults having hemodialysis〔J〕.J Nurs Scholarsh,2005;37(1):25-9.
25 許會蘭,賈 強,張 澤.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運動的護理〔J〕.中國血液凈化志,2004;3(7):367-70.
26 Kouidi E,Karagiannis V,Grekas D,et al.Depression,heart rate variability,and exercise training in dialysis patients〔J〕.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2010;17(2):160-7.
27 湯鴻鷹,吳 燕,吳紅敏.康復運動護理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3):61-2.
28 Lee SJ,Yoo JS.The effects of a physical activity reinforcement program on exercise compliance,depression,and anxiety i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J〕.Taehan Kanho Hakhoe Chi,2004;34(3):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