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宗明王志文蔣忠希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各類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各地價格認證機構辦理此類案件價格鑒定數(shù)量也明顯增加。以溫嶺市為例,假冒偽劣商品價格鑒定數(shù)量從2010年的5件、2011年的10件,再到2012年8月為止,案件數(shù)量上升到30件,涉案標的也從先前單一的鞋類,增加到目前的汽摩配件、工量刃具、齒輪、軸承、水泵電機等幾大類商品。
與普通盜、搶、毀損案件的價格鑒定相比,假冒偽劣商品案件涉及法律法規(guī)更加廣泛也更加具體,而且涉案標的往往專業(yè)性很強,所以此類案件價格鑒定對鑒定人員的要求明顯要高很多。現(xiàn)就在辦理假冒偽劣商品案件價格鑒定實際操作時,常會遇到的一些難點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作些粗淺的探討。
日常中,我們總是習慣把假冒與偽劣聯(lián)系在一起,而實際上假冒與偽劣在法律上是有嚴格區(qū)分的。前者指的是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其生產、銷售的商品中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的標識,而后者是指生產、銷售產品質量不符合相關質量標準規(guī)定要求的產品。假冒不一定就是偽劣,偽劣也不一定是假冒。
辦理假冒偽劣商品案件價格鑒定不僅需要準確鑒定涉案標的價格,更要求鑒定人能準確把握各種法規(guī)條文、規(guī)范。簡單地講,假冒偽劣商品案件價格鑒定最大的難點不是鑒定標的本身,而是如何全面理解、掌握各種法規(guī)條文,最大限度地做好風險防范,降低鑒定人員的執(zhí)業(yè)風險。綜合起來,目前在實際操作假冒偽劣商品價格鑒定時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標的按何種價格鑒定不明確。在正常情況下,各類盜、搶、毀損案件財物價格鑒定是以當?shù)毓_市場上的價格,即市場零售價計算價格的。而假冒、偽劣商品案件中標的價格(案值)則是以嫌疑人已發(fā)生行為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的。按有關規(guī)定:有標價或實際銷售的,按標價或實際銷售價格確定,無標價或無實際銷售價格的,按照同類合格產品或被侵權產品的市場中間價計算。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即價格鑒定機構在計算同類合格產品或被侵權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時,應該是以哪個銷售環(huán)節(jié)的市場中間價為準,通俗一點講就是應該按出廠價、批發(fā)價,還是以零售價鑒定?因為這些處于不同環(huán)節(jié)的價格都可以稱之為市場中間價格,而司法解釋又未明確是以哪個環(huán)節(jié)的市場中間價,或是明確是否應當以嫌疑人所從事環(huán)節(jié)的市場中間價確定。有關價格鑒定操作規(guī)范對此也沒有詳細說明,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在實際鑒定中,更多的是依照各地長久以來的慣例來操作。而這就會造成同類案件在不同地區(qū)因鑒定人員理解不同而鑒定結果完全不同的情況。
——確定被侵權商品市場中間價難。單純的偽劣產品比較好理解,就是不符合相關質量標準的產品。比如劣質鋼材,根據(jù)司法解釋,遇到這類案件,即參照同型號合格鋼材的市場中間價即可。相比之下,假冒注冊商標商品就會復雜得多。通常,我們會把假冒商標商品分成“純”和“不純”兩種,“純”是指那種完全假冒的商品,不單是商標仿冒,而且商品設計、材質、包裝上也是完全仿冒,即假冒的商品在被侵權商標廠商的貨架上也能找到一模一樣的商品。另一種“不純”的,是指那種在商品上使用被侵權商標,但商品的設計、材質又與被侵權商品部分相同,甚至于有些干脆就是全新設計的假冒商品。這類商品在平常價格鑒定工作中遇到較為普遍。對于“純”假冒商品,很簡單,只要參照被侵權廠商的被仿冒商品市場中間價就可以了。但難點是那些“不純”的即部分仿冒或是仿冒者自已設計的假冒商品,司法解釋及相關操作規(guī)范對于此類商品如何選擇參照物均沒有詳細規(guī)定。
現(xiàn)在,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通常采取系數(shù)調整的方法來確定其市場中間價,即通過確定被假冒商標中類似商品諸如材質、功能、外觀設計、產品系列新老等各價格影響因素的權重,再對應假冒商品的材質、功能、外觀設計等實際,綜合確定出假冒商品可能的市場中間價格。但這個系數(shù)調整方法受鑒定人個人判斷影響很大,很容易造成不同鑒定人得出的鑒定價格差距非常大的情況,影響了價格鑒定的公信力。
——標價或實際銷售價格難以直接認定。兩個司法解釋明確說明了在確定案值時,有標價或有實際銷售價格的,按標價或實際銷售計算,只有在無法認定標價或實際銷售價格的情況下,才需要價格認證機構鑒定。但實際是辦案機關在辦理這類案件時,基本上所有的假冒偽劣商品都會要求價格認證機構鑒定。相關法規(guī)缺乏可操作性是主要原因之一。
假冒偽劣商品的生產、銷售觸犯刑律,是件非常冒險、隱蔽的事,違法嫌疑人的警惕性都很高,為降低被發(fā)現(xiàn)的風險,普遍都采取采購、生產、倉儲、銷售各自獨立分開的形式,交易時不熟不做,不欠賬不記賬,更不要說在產品上標注價格了。況且即使有標價或有記賬,是否就可以直接按標價或賬本上的價格確認案值,這本身就有待商榷,因為有時候嫌疑人為減少被查獲后承擔的責任,在賬本上記錄的金額是經過統(tǒng)一折扣后的金額。比如我們在辦理一起假冒注冊商標案件時發(fā)現(xiàn),標的實際銷售價是每件100元,但嫌疑人在賬本上卻以60%的比例即60元記錄,借此逃避責任。而且相關法規(guī)也沒有明確何種價格可以作為標價或實際售價認定,比如是僅以價格表上或賬本記錄的價格認定,還是同時需要嫌疑人供述的價格作為輔證;是以嫌疑人單方供述的價格認定,還是同時需要上下游買、賣雙方的供述方可認定。這些都給辦案機關認定標價或實際銷售價格時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為有效規(guī)避風險,更好地做好假冒偽劣商品價格鑒定工作,一方面鑒定人員要加強對相關法規(guī)和鑒定方法上的學習與研究,全面、準確地掌握相關知識,達到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結合運用;另一方面也要加強與辦案機關的溝通協(xié)調,增進相互之間了解,盡量減少在辦理此類案件時的執(zhí)業(yè)風險。
精通業(yè)務,運用適當。假冒注冊商標罪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是兩項完全不同的罪名。但在實踐中,假冒與偽劣可以是單獨發(fā)生,也可以是同時存在的。既存在單純的假冒注冊商標、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行為,也存在生產銷售既假冒又偽劣的商品的行為。以汽車配件為例,一種情況是它假冒了某品牌商標,但它本身質量卻符合相關質量標準。第二種情況是它未使用別人的商標,但產品質量未達到相關標準。第三種情況是它即假冒了某品牌商標,其產品本身又未達到相關質量標準,即真正意義上的“假冒偽劣”。而假冒注冊商標罪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不僅量刑處罰不同,而且起刑點也不相同。所以,在接到這類假冒偽劣商品案件時,第一件事就是要看該起案件是以何種罪名要求進行價格鑒定的。根據(jù)所涉嫌的罪名,先理清思路,再審核有關資料,查漏補缺。
嚴格程序,詳盡調查。在接到假冒偽劣商品價格鑒定要求時,必須要求辦案機關提供全面、詳盡的資料。主要包括:委托文書、涉案物品實物及照片、嫌疑人證人筆錄,以及在假冒注冊商標案件中被侵權廠商出具的“真?zhèn)巫C明”和偽劣產品案件中的“質量報告”之類的證據(jù)文書,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資料。同時,在整個作業(yè)過程中要嚴格依照規(guī)范的價格鑒定作業(yè)程序操作,包括受理、核對、抽樣勘驗、函告補充材料等每一步驟,至少要保證操作程序的合法、合規(guī)。此外,在辦理假冒注冊商標案件價格鑒定時,由于被侵權廠商與案件存在直接的利害關系,所以在確定被侵權商品的市場中間價時,不能不作任何調查就完全采信其出具的“價格證明”,而必須做到盡責調查,客觀詳盡,這是對法律負責,也是對嫌疑人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
明確責任,規(guī)避風險。相信很多辦理過假冒偽劣商品價格鑒定的人都碰到過,辦案機關會要求鑒定機構按涉案商品的市場價確定,即假冒偽劣商品在市場上的價格,而不是按被侵權商品或合格產品的價格計算,這明顯違背了相關司法解釋的要求。在遇到這類與相關法律條文的理解認知有明顯沖突的鑒定要求時,鑒定機構首先要做的是明確責任,書面交接,規(guī)范操作。
準確界定“同類合格產品”的范圍。根據(jù)《關于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沒有標價的偽劣產品,按同類合格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格計算。我們知道,偽劣產品是指質量未達到相關標準的產品,它可以是無商標的產品,也可以是有商標的產品;可以是家庭小作坊生產的偽劣產品,也可以是由知名品牌規(guī)模企業(yè)生產的偽劣產品。如果是由品牌規(guī)模企業(yè)生產的并標明商標的偽劣商品,“同類合格產品”就會涉及到兩個不同的理解。一個可以理解為是指市場上相同型號、相同功能的合格產品,另一個也可以理解為是指同品牌、相同型號的同類合格產品,即嫌疑人企業(yè)自己生產的合格產品。所以,在進行這類偽劣產品價格鑒定時,需要特別留意。筆者的意見是不能完全按該品牌同類合格產品的價格計算,但可以把這個價格納入調查范圍內,作為一個參考數(shù)值即可。
統(tǒng)一“市場中間價格”標準。由于兩個司法解釋中都沒有明確說明“市場中間價格”是指什么價格,各地在實際鑒定時往往會因為理解不同而標準差異很大。筆者認為,無論生產者、還是處在哪個環(huán)節(jié)的銷售者,只要有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案值均按市場零售價格的市場中間價確定。一是標準統(tǒng)一,有利公平;二是更有利于震懾犯罪,保護合法經營者的權益。同時,建議價格認證機構統(tǒng)一“市場中間價格”的標準。明確在辦理各類偽劣商品和侵犯知識產權商品價格鑒定時,是以零售價確定,還是以出廠價確定,還是以市場批發(fā)價確定,或是以嫌疑人所處生產銷售環(huán)節(jié)不同而區(qū)別確定。這樣即便于實際操作,也有利于維護價格鑒定的權威性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