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蔣雨逍
信用消費是當代大學生樂意接受的主流消費形式。只要加強風險管理和環境培育,大學生使用信用卡是安全、便利的
信用卡如今在大學校園已不再屬于新生事物。不論社會對大學生使用信用卡討論有多激烈、爭論有多大,都不能改變大學生持卡用卡比例呈現逐年快速上升的趨勢。盡管各界人士以及家長對大學生使用信用卡心存擔心,但信用卡正在改變著大學生的支付和生活方式,是一個無需爭辯的事實。信用卡可以在賬戶里沒有現金的情況下進行透支消費,實現快捷便利的支付功能,讓大學生體驗信用消費;足不出戶,辦理網絡購物,可以讓大學生了解網上銀行支付方式;參加銀行信用卡促銷活動,在享受諸多實惠的同時,讓大學生學到銀行信用卡的一些營銷設計……總之,正確使用信用卡,將為大學生未來的職場生涯提早積累歷練和多做鋪墊。
截止到2012年6月底,我國信用卡累計發卡量達到3.02億張,大學生信用卡占有相當的比重。據中國建設銀行統計數據,全國建行大學生信用卡約80萬張,其中浙江省建設銀行大學生信用卡近10萬張,占該行信用卡總發卡量的5%左右,其他銀行占比基本接近。在校大學生正在逐步成為銀行信用卡市場的重要客戶群體,其參與活動率、額度使用率、網絡購物頻率居各類信用卡之上,反映了年輕一族信用消費行為的典型特征。

然而,大學生在使用信用卡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實際問題,如忘記了還款日導致被扣利息和交滯納金;卡遺失了,不記得銀行服務電話無法掛失,擔心卡被刷蒙受損失;信用卡未離身,卻遭克隆被盜刷,誤上網上購物“釣魚”網站等。一些大學生、家長由此對使用信用卡心存顧慮,甚至有點恐慌,覺得信用卡無安全感。其實,信用消費是當代大學生樂意接受的主流消費形式,只要大學生、銀行、政府共同努力,因勢利導,加強風險管理和環境培育,大學生使用信用卡是安全、便利的。

保護好個人信息,防止“病從口入”。保護好個人信息是堵住一切風險的源頭。大學生申請辦卡時,最好直接到銀行網點申請,不要委托他人或中介機構代辦;在身份證復印件中注明使用用途,以防止身份證件復印件被移作他用;不要輕易向自稱銀行人員的電話詢問透露信用卡賬號及密碼等信息,更不能把身份證、信用卡轉借給他人使用。
刷卡交易多留意,安全意識不放松。在ATM上交易時,要留意ATM機上是否有異常裝置或攝像頭;認真識別銀行公告,千萬不要相信要求客戶將錢轉到指定賬戶的公告;刷卡消費時,別讓信用卡離開你的視線范圍,留意收銀員的刷卡次數,避免收銀員趁機測錄你的信用卡磁條信息,以防止被制成克隆卡。
正確辨認真假短信提醒,以免上當。當收到可疑手機短信時,應謹慎確認,如有疑問應直接撥打銀行客戶服務熱線查詢;應將銀行服務電話儲存在手機上,萬一信用卡遺失了,可及時致電銀行辦理掛失,以減少損失。
有選擇地辦理網上購物,保證網上支付安全。進行網上交易時,盡量使用個人客戶證書(U盾)或電子口令卡進行交易,不要在網吧等公共上網場所進行網上交易,避免卡號、密碼、有效期、安全碼等個人信息被他人盜取。當網購需要進入銀行網站時,注意觀察是否為銀行的官方網站,防止釣魚網站騙取自己的賬號和密碼。養成預先設置網上支付限額的習慣,如需大額消費,再登陸銀行的信用卡頁面設置支付額度,這樣即使網購支付密碼被盜,也能夠第一時間防止不法分子網上轉賬。在進行境外網上交易時,應通過安全途徑,開通相關認證服務。完成境外網上交易后,應及時關閉網上交易開關,避免發生后續風險交易。
銀行有客戶、效益等指標的考核,但對于大學生信用卡,銀行要更多地站在社會責任角度考慮各方面工作,要以滿足大學生合理理性需求為立足點做好銀行份內的事,設計好大學生信用卡產品方案、功能,建立系列風險控制措施等。
——加快大學生信用卡IC卡試點發行工作。目前大學生信用卡普遍是磁條卡,磁條卡容易被復制。IC卡卡內數據安全性更高,極難被復制。目前多數銀行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推出多種金融IC卡,銀行可在大學生信用卡領域中加快推廣IC卡試點工作,以彌補信息泄露造成的風險危害。
——要控制好每個大學生的信用卡發卡張數,并謹慎授予合理的透支額度。對于在校大學生多張重復申請的,銀行有責任加以拒絕;在核定初始透支額度時,要基于對大學生還款能力、合理理性消費情況謹慎核定,防止出現“過度透支”情況。要看大學生用卡記錄的增加、還款的歷史表現和經濟承受能力的增加,再逐步調增其信用額度。
——大學生在申辦信用卡時,銀行要明確告知他們刷卡消費背后需要承擔的信用責任和面臨的消費風險,充分披露風險,提供必要的理財知識與指導。
——設計合理的營銷促銷活動。不能采取引誘、夸大的營銷宣傳,認真履行對客戶的各種承諾,不能失信大學生,更不能鼓勵大學生過度消費。
——設置有針對性的系統風險預警措施。要加強風險監測和評估,對消費次數過多或消費金額過高或者多次不及時還款的,應提前采取臨時凍結等措施,以警告教育大學生。
我國信用卡在發展中逐步建立了一些法律法規,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國銀監會令2011第2號《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但是尚不完善。例如在加快打擊信用卡犯罪的立法現行刑法中只是對于使用偽造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信用卡惡意透支、非法套現卡等四種情況進行處罰,但是根據近年信用卡犯罪的新特點,還應該把騙領信用卡、非法盜取他人信用卡信息等行為納入刑事處罰的范疇,進一步凈化信用卡的用卡環境。
建議借鑒美國等信用卡產業發達國家的經驗,建立完善信用卡法律體系,促進我國信用卡產業的發展。通過信用立法,對個人征信數據的采集、評估、披露及個人隱私的保密等做出明確規定,營造良好的消費信用環境。其次,要制定較高位階的信用卡法律法規,對涉及銀行卡的銀行、個人、網絡服務商的行為進行規范,進一步打擊信用卡犯罪。最后,應盡快出臺與消費信貸相配套的消費者保護法規及信用資料保密法規。對消費者和信貸機構的相關權利義務、可以收集和提供的信息、可以查詢他人信用信息的機構或人等做出明確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