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允生
(作者為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
2010年以來,受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危機與國際市場需求不振的影響,浙江外貿出口增幅出現逐季回落態勢。2012年浙江外貿出口增幅進一步回落,前三季度外貿出口增長3%,外貿出口增幅低于國內平均增幅4.4個百分點,外貿出口形勢十分嚴峻。鑒于國內外貿出口增幅持續下降,目前中央政府已經出臺促進外貿出口增長的相關政策,浙江也在抓緊落實相關優惠政策,努力推動外貿出口企穩回升。從實踐看,歐美市場需求萎縮是影響浙江外貿出口增長的外部緣由,出口結構不合理是制約浙江外貿出口增長的內在因素。因此,浙江振興外貿出口既要通過優化外貿出口的市場與政策環境,提升外貿出口增幅,更要通過優化外貿出口結構,提高外貿出口競爭力。
浙江是制造業大省,也是出口經濟大省,出口貿易中制造業產品出口占主導地位。同時,受制造業產業層次與產業技術密集度偏低影響,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出口貿易中比重過大。2007年浙江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全省出口總額的27.7%,2012年上半年這一比重為26.1%,時隔5年比重只下降了1.6個百分點。同期,國內紡織品服裝出口占比從14.1%降到11.9%,下降2.2個百分點。2012年上半年江蘇與廣東紡織品服裝出口占比分別為11.9%與7.2%,比重也遠低于浙江,與此相對應的是,附加值較高的機電產品與高新技術產品在出口貿易中比重偏低。2012年上半年,浙江機電產品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占全省出口總額的43.6%與7.1%。同期,國內機電產品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分別為57.6%與28.5%,江蘇分別為66.8%與39.3%,廣東分別為66.5%與36.4%,比重明顯高于浙江。這說明浙江出口產品結構調整與升級相對遲緩,需要通過優化出口產品結構來促進產品出口與出口經濟發展。
地區間出口產品結構的差別反映了產業結構的差距。從國內外發展經驗看,在產能過剩、成本上升與需求變化的經濟環境中,需要加快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及時優化產業結構與產品結構,壓縮低附加值產業與低附加值產品,發展高附加值產業與高附加值產品。浙江作為國內高成本生產區域與制造業大省,需要重視政策創新與市場創新,通過增強有效投資力度,提高制造業技術密集度,提升制造業產品技術含量;擴展技術密集型產業規模,擴大高技術產品市場占有率。要盡快改變浙江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規模過大、高端制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紡織品服裝出口占比過高、機電產品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偏低,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不高與附加值偏低的不利局面,努力提升浙江出口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地方政府在出臺促進外貿出口增長的相關政策時,要特別重視對出口企業的產業與產品結構調整、技術與產品創新、設備與工藝改造等的政策支持,從而為優化浙江出口產品結構,提升出口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外貿出口可持續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多年來發達國家是浙江的主要外貿產品出口地,尤其是歐盟、美國與日本市場容量大,吸納的浙江出口產品數量巨大。2012年上半年浙江對歐盟、美國與日本市場出口額高達外貿出口總額的46.9%,高出國內平均值4.8個百分點。其中浙江對歐盟出口占比達23.5%,盡管這一比重已比去年下降2.3個百分點,仍比國內平均值高出6.4個百分點。正因為外貿出口占比高,歐盟、美國與日本市場受到浙江出口企業的充分重視。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經濟狀況與對外貿易出現分化,歐盟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深受主權債務危機影響,貿易進口持續下降。2012年上半年浙江對歐盟出口248.1億美元,同比下降6.8%。其中對德國、法國與意大利出口分別同比下降7.9%、7.2%與27.5%。而且出口呈現持續下降態勢。由于歐盟面臨的主權債務危機短期內難以有效化解,其貿易進口還有可能進一步下降,歐盟因此成為影響浙江外貿出口增長的主要制約因素。最近,作為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最大出口市場的歐盟,擬對中國的太陽能光伏產品進口征收反傾銷稅,這不僅嚴重影響浙江太陽能光伏產品對歐盟出口,還表明歐盟市場環境將會變得更為嚴峻。
美國是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在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與再工業化戰略的推動下,失業率有所下降,經濟逐漸復蘇,進出口貿易出現增長勢頭。2012年上半年浙江對美國出口貿易同比增長13.6%,比全省外貿出口增長5.2%高出8.4個百分點。從今年美國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持續上漲態勢看,美國經濟復蘇有望持續,美國市場進口需求與購買能力將有所提高。浙江出口企業要抓住美國市場復蘇的機遇,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盡快擴大美國市場出口份額。日本是浙江的重要外貿出口市場,最近由于日本民主黨野田政府非法購買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島,導致中日關系迅速惡化,并對中日貿易帶來重大沖擊。浙江出口企業要未雨綢繆,采取預警措施盡可能減緩日本政府非法購島事件所帶來的沖擊。
新興經濟體是中國的重要貿易伙伴,近年來隨著新興經濟體經濟與貿易快速增長,新興經濟體市場對中國及浙江外貿出口增長的重要性與日俱增。2012年上半年浙江對俄羅斯外貿出口同比增長14.1%,對巴西外貿出口同比增長10.5%,對東盟外貿出口同比增長10.4%。由于世界經濟增長趨緩,一些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波動也影響浙江外貿出口,2012年上半年浙江對印度外貿出口同比下降6%。總體上,新興經濟體國家人口眾多,經濟增長較快,貿易呈不斷擴大趨勢。加之新興經濟體國家所進口的產品與浙江出口產品關聯度高,產品種類與檔次較為匹配,產品價格較為合適,能夠體現浙江出口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
從浙江出口企業市場調研情況看,俄羅斯市場、拉美市場、東盟市場、中東市場與非洲市場等對中國及浙江的產品需求大,外貿出口前景廣闊,將是浙江外貿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地。出口企業需要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性價比,加強出口市場營銷力度,積極開拓與深耕新興經濟體市場,擴大新興經濟體市場出口規模。
貿易大體上可以分為產品貿易與服務貿易。2012年浙江對外貿易增長趨緩,但是服務貿易快速增長。2012年上半年全省服務貿易進出口額110.9億美元,增長14.9%,其中出口66.8億美元,同比增長13.6%,增幅比同期貨物出口高出8.4個百分點。值得重視的是,浙江服務外包出口快速發展,2012年上半年浙江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14.5億美元,同比增長39.8%。服務貿易快速增長與服務外包出口擴大有利于提高浙江服務業比重,優化經濟結構與出口結構。特別是服務外包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高,市場空間與服務需求大,隨著發達國家服務外包進一步外移與國內省內服務外包能力的增強,浙江面臨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與服務出口快速增長的巨大機遇。
基于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需求增長趨緩,國內省內制造業產品出口難度加大,浙江需要借鑒印度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經驗,大幅度增加服務外包產業投資,盡快擴大服務外包產業規模,提高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水平。從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趨勢看,軟件開發服務外包、醫藥研發服務外包與電子商務服務外包,是發達國家服務外包進一步外移的重點。印度以其計算機人才與英語能力優勢,在國際軟件開發服務外包市場中獨占鰲頭。近年隨著計算機與英語教育在國內的普及,國內省內已培養出大量高水平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完全有能力參與國際軟件開發服務外包市場競爭,這也是浙江服務外包出口快速增長的重要緣由。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來浙江創業,浙江在醫藥研發服務外包與電子商務服務外包領域的競爭力正在增強。
9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做出鼓勵與引導各類資本投向服務業的決定,要求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推動重點行業服務出口。浙江要抓住服務貿易與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有利時機,盡快出臺相關支持政策,推動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促進服務外包出口。同時,優化浙江外貿出口產業結構,形成浙江外貿出口新的競爭優勢,使浙江從產品出口大省成長為產品出口與服務出口大省乃至強省。
出口結構不合理是制約浙江外貿出口增長的內在因素。浙江振興外貿出口既要通過優化外貿出口的市場與政策環境,提升外貿出口增幅,更要通過優化外貿出口結構,提高外貿出口競爭力
多年來,浙江民營企業出口規模國內第二,出口量約占國內五分之一,一般貿易出口規模國內第一,在推動浙江外貿出口與經濟增長中起了巨大作用。2012年上半年浙江民營企業出口648.8億美元,同比增長9.6%,高出全省同期出口平均增幅4.4個百分點,占全省出口總額的61.4%,比重高出去年同期2.5個百分點。總體上,浙江民營企業出口增幅與出口貢獻度高于浙江外商投資企業與國有企業,振興浙江外貿出口的關鍵是提升民營企業外貿出口競爭力。
但是,受產業層次與產業集中度偏低的影響,浙江民營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發展后勁明顯不足,外貿出口能力有所下降。2012年上半年浙江民營企業出口增長低于國內平均增幅10個百分點,也分別低于江蘇與廣東8.2與6個百分點。浙江民營企業出口增幅明顯低于同處東部沿海地區的江蘇與廣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產業集中度偏低,企業出口競爭力下降。從實踐看,小企業林立導致產品質量差,產品開發能力弱,產品技術含量與產品附加值低。由于產品品質缺乏市場競爭力,只能依靠低勞動力成本與低價格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問題是這種以小企業為主體的低價格大批量外貿產品出口模式,是建立在產品生產成本低、國際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的條件上的。當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國際市場需求下降時,這種產品生產與外貿出口模式就難以為繼了。
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用貼息與退稅等經濟手段去幫助目前面臨外貿出口困境的大批小企業,雖然有其必要性,但是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治本的方法是利用市場調整的時機,通過市場化產業整合培育一大批具有創新發展能力的外貿出口大企業,提升出口產品檔次與質量,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家族企業多,是另一個影響浙江民營企業外貿出口競爭力的基本因素。家族企業的主要特點是家長式管理,這對優化企業決策、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率與企業市場競爭力是有害的。地方政府要鼓勵與推動家族企業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優化企業經營管理機制,提高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意愿和能力,努力擴大外貿出口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