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人民醫院外科,河南信陽 465350
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是臨床上一種高危的膽道系統疾病,是肝膽外科重要的疾病之一,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各種因素導致膽汁淤滯后部分細菌等直接從腸道進入膽管從而阻塞膽管所致[1]。具有發病急驟,病情發展迅速,病情兇險等特點[2]。常常會引起中毒性休克以及多種器官的功能障礙和衰竭,死亡率較高[3]。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來我院就診的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患者20例,采用十二指腸鏡和腹腔鏡聯合治療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合并膽總管一期縫合手術,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來我院就診的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62.5歲。在20例急性梗阻性膽管炎患者中均存在膽管結石,多數患者合并有其他方面的內科疾病,主要包括合并高血壓癥8例,合并有糖尿病2例,合并心律失常 3例。其中,合并兩種疾病的患者有1例。
1.2 臨床表現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和中毒癥狀,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高溫,脈搏加快,白細胞計數升高。合并有昏迷或休克的患者有 10例,合并精神和意識障礙的患者有3例,合并有少尿或無尿的患者有2例。經膽汁細菌的培養檢查,其中大腸桿菌感染10例,變形桿菌感染5例,銅綠假單孢菌感染2例,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其他菌感染1例。
1.3 治療方法20例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患者均給予抗感染、擴充血容量以及預防休克或昏迷,完善術前準備等情況。經膽管造影證實為膽總管結石,采用十二指腸鏡進行膽管減壓引流術,待病情穩定后,行腹腔鏡下膽道探查取石術,取石成功后利用導尿管反復沖洗膽總管,膽總管切口處采用可吸收的縫合線進行一期縫合,吸盡腹腔內的殘液。術后采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膽管。
20例患者行十二指腸鏡和腹腔鏡聯合治療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并行膽總管一期縫合術后均取得成功。術后2~4d體溫、脈搏以及血細胞數量等恢復正常。20例患者手術均順利進行,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時間為14d,出院時患者均無明顯不適。
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是肝膽疾病中比較嚴重的一種,一旦發病,具有發病較急,變化較快,病情較為兇險。常常會引起中毒性休克以及多種器官的功能障礙和衰竭,死亡率較高[4]。治療的原則是緊急手術解除膽道的梗阻并進行引流,及早而有效的降低膽管內的壓力,手術通常采用膽總管切開減壓、T管引流,但是傳統的手術方法如果采用開腹手術的方法,則創傷比較大,留置T管會延長住院時間,尤其對于年齡較大且合并有其他器官疾病的患者將會面臨更大的風險。隨著內鏡微創技術的推廣,內鏡微創膽道手術顯示出了很大的優勢,外科腹腔鏡及十二直腸鏡也在外科有了很好的應用。目前,纖維十二指腸腸鏡已經應用于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的治療,能夠簡單、安全、有效的利用鼻膽管進行膽管內的引流。需要注意的是將鼻膽管固定可靠并定期沖洗,防止鼻膽管的滑脫和阻塞。有臨床研究證明,在很多危重患者中進行膽管引流排除大量的膿性膽汁后,隨著膽管內壓力的下降,患者的情況或有所好轉,生命體征也逐漸平穩[5]。一方面使患者平安度過疾病的危險期,改善患者的一般狀況,而膽道水腫狀況為膽囊切除及膽總管切開創造手術條件;另一方面為腹腔鏡下膽結石的手術后膽總管一期縫合提供安全保證。纖維十二指腸鏡鼻膽管引流聯合腹腔鏡膽總管取石術治療急性梗阻性膽管炎具有臨床效果好、創傷小,避免了有開腹手術及置T管所帶來的腹腔粘連及竇道形成等并發癥,但是需要外科手術醫生具有熟練的十二指腸鏡及腹腔鏡的手術技巧,避免將微創手術變為巨創手術,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
[1]黃秋林,張陽德,龔連生,等.雙鏡聯合治療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并膽總管一期縫合療效觀察[J].中國內鏡雜志,2002,9(8).
[2]普雪瓊,張靜.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患者內鏡治療的護理體會[J].西南軍醫,2009,4(11):761-762.
[3]帕爾哈提,邱楓,吳越,等.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內鏡下鼻膽管引流治療2l例分析[J].新疆醫學,2008,38:69-70.
[4]李相鶴.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09,22(4):104-105.
[5]謝偉.56例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診療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8,7(6):68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