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民醫院急診科,河南信陽 465550
腹膜炎是指腹腔臟層腹膜和壁層腹膜的炎癥,可由細菌感染、化學性或物理性損傷等引起;按病因可分為細菌性和非細菌性;按發病機制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指急性化膿性腹膜炎累及整個腹腔[1]。其病因有繼發性腹膜炎和原發性腹膜炎兩大類,其中最常見的是繼發性化膿性腹膜炎,可由腹腔內空腔臟器穿孔、外傷引起;致病菌如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等經過血行播散、上行性感染、直接擴散及透壁性感染等進入腹腔導致原發性腹膜炎。及時正確認識到腹膜炎的病因、類型及程度,積極采取有關治療措施,才能避免發生嚴重并發癥,拯救患者生命。
1.1 一般資料本組54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11例;年齡22~67歲。其中胃十二指腸穿孔17例;小腸穿孔15例(外傷性小腸穿孔8例,原發性小腸穿孔5例,回腸憩室穿孔 2例);穿孔性闌尾炎6例;結直腸穿孔4例,壞疽性膽囊炎及闌尾炎各3例;絞窄性結腸壞死2例;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膽管炎各1例;其他2例。
1.2 臨床診斷重視患者的臨床表現,腹痛是最主要,先從原發病變部位開始,隨炎癥擴散波及全腹;由于腹膜刺激導致惡心、嘔吐;脈搏、體溫與炎癥輕重相關,注意若出現脈搏快而體溫下降,應該認識到這是病情惡化的征象;患者可出現高熱、脈速、大汗、口干等感染中毒癥狀;腹膜刺激征(腹部壓痛、腹肌緊張、反跳痛)是腹膜炎的標志性體征,應該注意識別。腹部立位X線平片:腸麻痹可見小腸普遍脹氣并有多個小液平;胃腸穿孔多可見隔下游離氣體;腹膜外脂肪線模糊或消失直接提示腹膜炎癥。診斷性腹腔穿刺有極重要的作用,如抽到膿性或點滴液體,高倍鏡下見多量白細胞或膿細胞,便可確診;必要時在腹腔不同部位穿刺,抽到的液體更能反映腹腔內的情況[2]。
根據患者病情制定治療措施,可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
2.1 非手術治療適用于病情輕或者不能耐受手術者,也可作為手術前的準備工作。①一般為半臥位,休克患者取平臥位,或頭、軀干和下肢各抬高約 20°;鼓勵患者經常活動雙腿以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②禁食、胃腸減壓:穿孔患者必須禁食,同時置胃管持續胃腸減壓,抽出胃腸道內容物和氣體,對炎癥局限和吸收有利,促進胃腸道恢復蠕動。③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依據出入量及應補充水量計算需補充的液體總量;病情嚴重者可多輸血漿、白蛋白或全血;嚴密監測脈搏、血壓、尿量、中心靜脈壓、心電圖、血氣分析等,用以調整輸液成分、速度及休克患者的用藥等。④抗生素:致病菌主要為大腸桿菌、腸球菌和厭氧菌等,常選擇廣譜抗生素如第三代頭抱菌素;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出來后,選用敏感抗生素。⑤及時補充熱量、加強營養支持:患者代謝率高,每日需要3000~4000kcal的熱量,因此,輸入葡萄糖液的同時補充白蛋白、氨基酸等,必要時進行腸道營養支持。⑥患者煩躁、緊張時可給予鎮靜、止痛及吸氧等處理。
2.2 手術治療絕大多數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嚴格掌握手術的適應癥及禁忌癥。①積極手術治療,處理原發病:上消化道穿孔盡早作胃大部切除術;若時間較長,腹腔嚴重污染或患者全身狀況不好時,行穿孔修補術。壞疽的闌尾及膽囊應切除,如不能耐受手術,行膽囊造口術和腹腔引流。壞死的腸管應切除;壞死的結腸如不能切除吻合,則行壞死腸段外置或結腸造口術。②徹底清潔腹腔:盡可能吸盡腹腔內膿液,除去食物殘渣、糞便及異物等;若膿液被形成的假膜和纖維蛋白分隔時,去除纖維蛋白和假膜[3]。③充分引流:把腹腔內殘留液和繼續產生的滲液通過引流排出體外,掌握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指征;在病灶附近及最低位置管,保證引流順暢。吸凈后,可用 500ml1%新霉素溶液沖洗腹腔,或用生理鹽水將 1%碘伏稀釋 10倍,再用1000ml稀釋液沖洗腹腔,但甲亢、碘過敏或腎功能不全者禁用[2]。④術后處理:繼續禁食及胃腸道減壓,同時補液,抗生素抗感染及營養支持,保證引流管通暢。
經過積極的臨床治療54例患者中治愈52例,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原發病。
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是臨床常見多發病,其病因復雜、病情危重且變化快等,如診治不及時,會造成患者死亡。臨床上,診斷要明確病因,然后給予針對性治療,非手術治療無效時要盡早手術,力求安全有效。本組54例患者中治愈52例,死亡2例,表明治療效果好,但同時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臨床上應該及時正確診斷,積極手術治療,總結診治經驗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7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12-416.
[2]蔣勝昌.15例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14):146.
[3]靖衛星.急性彌漫性腹膜炎 340例治療探討[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2,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