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中順
河南省濮陽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進入新世紀后得到蓬勃發展。目前,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225家,成員出資額1.7億元,入社成員8.5萬戶。創建國家級示范社3家、省級示范社8家、市級示范社4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成員統一購買農業生產資料4000多萬元,統一銷售農產品2萬多噸,為成員增加收入3000多萬元,成員戶收入比非成員戶收入高出20%以上,并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的46個,注冊商標22個,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105項。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領域涉及高效種植、畜禽養殖加工、農機作業、資金互助等多個方面,覆蓋了全市所有鄉鎮,發揮了“建一個組織,興一個產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的作用。
發展速度快。從2005年至今,濮陽市供銷合作社全系統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數目達到全市專業合作社注冊總數的1/3。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實施以后,進行工商登記的有119家。
發展起點高。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制定發展規劃、嚴把組建標準,建立嚴密的組織運行制度。做到“三個率先”:即率先以市政府文件出臺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意見,率先在財政列支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率先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工商登記,賦予進入市場的“身份證”。
發展質量好。農民專業合作社運作規范、管理良好,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一支重要力量。國家級、省級、市級示范社帶動能力更加突出,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發展成效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興起帶動了特色產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村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入社農民人均增收1300元,“一村一品”專業村數量達到65個。
促進了農業標準化園區建設。現代農業是標準農業。專業合作社將全體成員集中起來,統一產前、產中管理,開展農業標準化產地和產品認證,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了市場競爭力。范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成員800戶,建設標準化示范區6000畝,與臺灣客商合作,開發和推廣稻谷新品種、新技術,實行“統一供種、統一機械種植、統一管理、統一供肥、統一施藥、統一澆水、統一收獲、統一回收”的“八統一”方法,為基地農戶每戶增收500元。目前,園區面積已達2萬畝。
促進了農村土地流轉。現代農業是規模農業。以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將農戶的承包田集中流轉給合作社成員,開展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清豐縣現代農業專業合作社與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合作,發展脫毒系列甘薯,通過土地流轉面積3000畝,帶動農民2000戶,建設200個大棚,生產淀粉型、水果型、保健型、蔬菜型甘薯,開展產品的深加工,生產的五彩粉條沒有添加劑和色素,深受消費者青睞。
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現代農業是產業化農業。引導農民依托當地主導產業、優勢產業成立專業合作社,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服務農業生產,克服單個農戶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局限性,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提高了產業化經營水平。濮陽縣金龍源養殖專業合作社作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引導社員大力發展養鵝、養金蟬等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社下設種豬場、 種鵝場、孵化場、飼料加工廠、金蟬孵化基地等,建設生豬、肉鵝屠宰生產線和冷庫,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現有入社社員5500戶,帶動非社員1.8萬戶, 為社員返利和分紅230萬元,年助農增收1000多萬元。
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現代農業是高效農業。專業合作社把農民組織起來,實現了規模化效應、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市場風險、提高了農產品銷售價格、帶動了農民增收。南樂縣匯豐糧棉專業合作社與新鄉農科院合作,引進科技含量和產量高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種,建立基地培育,總繁育面積2.5萬畝,推廣面積6.5萬畝,帶動農戶7萬多戶。合作社與農民簽訂合同,約定最低保護價,使社員及帶動農戶畝產提高10%以上,銷售價格高于市場價每公斤0.2元,農民增收1700萬元。
促進了農產品品牌創建。現代農業是品牌農業。以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在規模生產的基礎上,創建農產品品牌,擴大市場份額。濮陽縣“叁真”牌富硒大米、范縣“天灌”牌大米均獲2009年、2010年度中國合作經濟年度“最具有影響力產品品牌”,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桃園建民”牌牛肉耗辣椒、“福浩”牌凍雞、“訓達”牌花生油、“綠源”牌有機蔬菜等,以良好的品質走進了省內外超市。
促進了農民素質提高。現代農業是擁有高素質從業者的農業。專業合作社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組建,成員按照一人一票的原則,對合作社的重大事項,民主參與和集體決策。成員專注發展生產,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交由合作社統一管理,變農戶個人闖市場為組織起來集體闖市場,逐步在廣大農民中培養和強化民主、互助合作的觀念。合作社聘請專家,對成員進行標準化種養、農產品加工、市場營銷能力等方面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村實用人才。
濮陽市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國內先進地區合作社發展的總體趨勢相比,仍屬初始階段,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有的地方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二是規模偏小,運作不夠規范;三是自身實力不強,帶動能力弱;四是融資困難,制約發展;五是存在套取國家扶持政策的“假合作社”現象。
為此,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下步發展要做好以下五方面。
圍繞 “快”字做文章,進一步加快合作社發展。實踐證明,農民專業合作社對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發揮了巨大作用,并且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資料顯示目前發達國家加入農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比例,日本是98%,法國是90%,美國是80%。而濮陽市參加合作社的農戶和帶動的農戶比例僅為10%左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專業合作社的領域多限于種植、養殖、加工、服務等,還未涉及保險、住宅、旅游等領域。因此,應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出臺更優惠的扶持政策,促使更多的農戶加入到專業合作社中來。
圍繞 “強”字做文章,進一步增強合作社實力。要以開展“示范社建設”活動為載體,引導和促進專業合作社向“廣”、“精”、“全”、“高”4個方向發展。“廣”就是覆蓋區域要廣,合作社組織生產或經營,可以跨鄉、跨縣、跨省甚至跨國,進一步提高效益;“精”就是服務質量精,發揮專業合作社的優勢,及時引進、推廣優質品種和先進技術,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全”就是服務領域全,開展產前信息服務、產中技術服務、產后加工銷售等一系列服務,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高”就是發展層次高,使專業合作社打造出更多更好的“三品一標”品牌形象,提高品牌效益。
圍繞 “大”字做文章,進一步擴大合作社規模。市場經濟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經濟。只有擁有更大的規模,才能具備更強的話語權。因此,提高市場談判中的地位,要推動強強聯合,引導同行業、同類型、同區域的專業合作社聯合與整合,成立區域行業聯合社,提升檔次、擴大規模、提高競爭力,形成產業龍頭。
圍繞 “農”字做文章,進一步引導合作社承擔農業項目,成為落實黨的農業政策的一支重要力量。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承擔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可更多地直接惠及農民群眾,提高農業項目建設質量、不斷擴大穩定專業合作社的組織架構、規范合作社財務管理和二次返利,使其盡快成為資質良好、信譽度佳的市場法人,逐步承擔起實施各級農業項目的重任,迅速壯大自身實力。
圍繞 “銀”字做文章,進一步促進合作社與金融機構開展信用合作,營造互利互贏的銀社關系。引導專業合作社規范生產經營活動、賬目往來管理,接受相關金融機構的監督和資質信用評定,進而形成獨立信貸承擔法人,接受金融機構的授信授貸。積極鼓勵有條件的合作社以開展農村資金互助、組建村鎮銀行、開展聯戶擔保等形式,進行內部成員間的融資合作,有效地解決合作社發展中的資金瓶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