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姚飛
“三大抓手”助推服務業發展
□ 文/姚飛
近年來,海寧市依托區位優勢和產業特點,因地制宜,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集聚發展為載體,以機制完善為抓手,尤其是2010年被省政府規劃列為“杭州都市經濟圈”緊密層6個縣(市)之一后,服務業發展進入“快車道”,服務業經濟繼續呈現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2010年,海寧市被評為“中國現代服務業投資環境十佳區縣”。海寧市的做法和經驗是:
以政策扶持為支撐,優化服務業發展環境。在全省縣市區率先實施“服務業興市”戰略,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設立了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市財政每年安排3000萬元用于規劃編制、考核獎勵和重大服務業項目的補助;“十二五”期間每年將安排不少于5000萬元,以在政策和資金上促進服務業發展。科學編制產業規劃,編制完善了《服務業發展總體規劃》和《商貿網點發展規劃》,新編了“十二五”服務業集聚區、市場、現代物流業、總部(樓宇)經濟等一系列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服務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構筑馬橋經編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現代商貿新區、沿江百里長廊、城南金融商貿集聚區、城北汽車商貿集聚區、鵑湖文化休閑集聚區、許村家紡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連杭物流產業集聚區、尖山商務服務集聚區、長安科教產業集聚區、臨杭商貿新區等“十區一帶”服務業發展大平臺。健全統計監測制度,每年對各鎮(街道)、有關市級部門進行考核和監督,并作為各單位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依據之一。
以項目建設為載體,推進服務業集聚發展。為促進服務業集中集約發展,加大對重點園區——皮革城、經編園區、家紡城的扶持力度,使園區的承載力、競爭力和吸引力明顯增強。2010年,海寧中國皮革城成功上市,募集資金14億元,目前入駐經營戶數量達到2800多戶,2010年市場成交額79.55億元,共接待國內外賓客約455萬人次。海寧經編產業生產性服務集聚區被列入全省首批40家省級集聚示范區。2010年園區平均每畝土地產值359萬元,人均年產值達到109萬元,人均利稅5.3萬元。中國家紡城入駐商家1600多戶,實現成交額51.8億元,增長23.04%。家紡城和皮革城市場管理項目先后獲得浙江省服務名牌。重點服務業行業實現了規模擴張,特別是貿流通業、金融服務業和旅游業實現了穩步增長,成功引進百聯奧特萊斯,成為省內最大最美的世界名品購物折扣公園。重點服務業項目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突出抓好現代商貿、文化旅游、總部商務、會展會務、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科技研發、民生服務等八大服務業重點產業,對全市擬建、在建服務業項目按集聚區進行重新梳理,共排出項目98項,并建立動態項目庫,掌握集聚區項目儲備和建設情況,加強項目服務管理。2個項目列入2011年省級重點建設項目,1個項目列入全省“十二五”服務業重點項目目錄,這些項目將獲得國家和省政策性資金、土地、貸款等方面的傾斜和扶持。
以機制創新為抓手,加強服務業保障能力。健全了服務業工作協調機制,調整完善了全市第三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專門成立了統籌協調和綜合管理全市三產發展的政府職能部門——海寧市三產服務與糧食局,同時設立三產招商服務平臺。建立了服務業投資融資機制,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發符合服務企業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加大對服務業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建立小企業信貸審批和風險定價機制,提升服務業中小企業的信貸審批和發放效率。對經批準的納入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擔保機構按照國家規定標準收取的擔保業務收入,可免征營業稅;積極爭取上級服務業補助資金,加強銀企對接,積極向金融機構篩選推介服務業重點項目。完善了服務業人才培育機制,深入實施“潮鄉精英引領計劃”,人才專項投入每年達到3000萬元。創新舉辦“海交會”,加大對服務業領軍型人才的引進力度,對服務業領軍型人才帶項目、帶團隊落戶創業創新的,在享受扶持政策和生活補助方面,予以優先安排;采取“走出去”方式,赴上海等地舉辦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題培訓班,幫助企業開展服務業人才培訓,同時引導社會培訓機構、職業教育學校增設現代服務業緊缺專業,培養急需人才。2010年全市服務業就業規模達到16.8萬人,“十一五”期間凈增7.32萬人。
海寧市發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