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靖朱平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2)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行為引導式”的教學形式,是以完成一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將教學任務融入每個任務中,在探究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在學習活動中,教師扮演情境創造者、任務設計者、資源提供者、活動組織者及方法指導者的角色,以區別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任務驅動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目標、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在這種模式下,任務的確定、完成、評價成為教學的中心環節,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探索知識,直至成為學習的主人。
高職教育培養的學生是面向生產一線的應用型人才,《建筑制圖基礎與CAD》作為建筑類專業與學生對口就業直接相關的專業基礎課,應以技術應用能力訓練為主線,加強針對性、實用性、適用性,合理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識讀和繪制工程圖樣的能力,更好地勝任工程實踐。因此,基于“能力培養為本位、工作應用為導向”的思路,對高職《建筑制圖基礎與CAD》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探索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筆者擬結合我院院級課題的研究成果以及實施效果,探討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建筑制圖基礎與CAD》課程中的設計及應用。
根據“必需、夠用、實用”的教學理念精選教學內容 據后續專業課教師反映,雖然已經學過了《建筑制圖》課程,但仍有一部分學生看不懂建筑施工圖紙,甚至需要從頭講解,從而大大地影響了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突出的感覺是《建筑制圖》教學與實踐相脫離。從教學內容上看,基礎理論內容過多,與建筑專業聯系較少,對學生后續學習專業識圖幫助不大,上課時學生感覺枯燥無味,不知道學習這些知識的用途。所以,要改革,首先要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突出高職教育重實踐、重應用、重動手能力的特點,刪掉畫法幾何,點、線、面的投影,圓柱體、圓錐體相貫這類實際工程中罕見的內容,在講解制圖基本知識后,直接學習各種形體的三面投影,接著再學習形體表達方法即剖斷面的形成和畫法。
建筑制圖教學融合建筑CAD 以往《建筑制圖》與《建筑CAD》都是進行分離式教學,兩門課程分在兩個學期開設,甚至有時還會間隔一個學期,這樣容易導致學生不能將建筑制圖與建筑CAD有效結合。CAD繪圖和手工繪圖一樣,也要具備扎實的建筑制圖理論基礎,只是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學生上機畫圖時,可能因淡忘有關建筑制圖規范,導致所畫圖紙不符合國家建筑制圖標準。CAD教學一般是單一命令的練習,專業針對性不強,導致學生應用CAD繪制工程圖樣的能力較差。以建筑制圖內容為主線,結合CAD教學,將二者相對應的內容進行整合,比如,學完圖幅﹑圖框﹑字體﹑比例﹑圖線﹑尺寸標注等基本知識后,直接用CAD進行繪圖練習,這樣既可鞏固所學的建筑制圖內容,又可將所學內容運用到CAD繪圖中,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任務是學生能力訓練的主要載體,選擇、設計合適的課程任務是任務驅動教學的關鍵環節之一。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主題,設計并提出任務,用任務引導學生邊學邊練,并獨立或通過協作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和技能的目的。教師應在充分分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確定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再根據所要掌握的知識點設計任務。任務的設計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盡量結合建筑專業,多引用建筑構件為模型。
將教學內容整合后,《建筑制圖基礎與CAD》課程可構建如下課程任務:
模塊一——簡單建筑圖樣識讀和繪制。
任務一:院落燈飾平、立面圖繪制;
任務二:CAD繪制院落燈飾平、立面圖;
任務三:房屋兩面投影圖繪制;
任務四:CAD繪制房屋兩面投影圖。
模塊二——建筑構件三面投影圖的繪制。
任務一:臺階三面投影圖的繪制;
任務二:拱門三面投影圖的繪制;
任務三:帶助獨立基礎三面投影圖的繪制;
任務四:CAD繪制帶助獨立基礎三面投影圖;
任務五:CAD制作建筑構件三維造型。
模塊三——建筑形體的表達。
任務一:杯形獨立基礎剖面圖的繪制;
任務二:建筑水平剖面圖的繪制;
任務三:建筑垂直剖面圖的繪制;
任務四:牛腿柱斷面圖的繪制;
任務五:CAD繪制建筑剖面圖。
以上學習任務的構建均是以單位任務為載體,從簡單到復雜,可逐步實現《建筑制圖基礎及CAD》的課程目標。在模塊一中,通過院落燈飾平、立面圖繪制和房屋兩面投影圖繪制兩個任務,可讓學生掌握建筑制圖基本國標知識,包括圖幅、圖框、標題欄、線型、線寬、尺寸標注、比例等知識。在模塊二中,學生通過完成臺階三面投影圖的繪制、拱門三面投影圖的繪制和帶助獨立基礎三面投影圖的繪制三個任務,可掌握投影的基本知識、三面投影體系、三面投影圖的畫法、基本體三面投影圖的畫法、復雜組合體三面投影圖的畫法。在模塊三中,學生通過完成杯形獨立基礎剖面圖的繪制、建筑水平剖面圖的繪制、建筑垂直剖面圖的繪制、牛腿柱斷面圖的繪制四個任務,可掌握剖面圖的畫法、斷面圖的畫法、建筑平面圖和剖面圖的形成及畫法。這些任務的設計與建筑專業緊密結合,可使學生從學習制圖開始就接觸專業、了解專業,為以后的專業課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課程任務的實施過程就是課堂教學的組織過程,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過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要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保證課程任務的順利開展與完成,才能保證學生能力的培養達到預期目標。
教師分析任務,指導學生完成任務 在提出任務后,教師應與學生共同討論、分析任務,發現完成任務需要解決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與計劃。在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時,并不是將問題提出后,所有要解決的問題都交給學生探究,而是在合作中、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學習。任務包含的新知識,特別是一些基礎性的知識,教師必須給予明確的講解,再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知識點背景的支撐下,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以完成一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經過自己的思考、同學之間的討論和教師的指點解決問題,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習慣。可將班上的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通過不同觀點的交流、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使學生完成的任務能夠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符合。
學生自主探索,協作完成任務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習的過程以自主探索為主,形成主動學習。學生在學習時采用小組協作的形式,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問題解決過程中來,在問題討論中發現他人的優點,傾聽他人的意見,互相幫助,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創新能力,強化實踐應用能力和團體協作能力。教師可根據每一組的實際情況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導,不斷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交流等方式互幫互學,共同完成任務。
評價任務,總結提高 教學評價是教學環節中必不可少的,目的是評價學生任務完成情況,根據完成情況分析學生的自學能力、理解能力、空間思維能力,總結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設計任務的同時設計好任務評價標準,這樣就可以讓學生也參與到教學評價中。首先,在分組內讓學生參照評價項目內容給自己一個客觀的評定,其次,在分組內互相進行教學評價,再次,由教師總結并給出客觀評價或得分。這樣就可創造出一種開放式的評價機制,可讓學生發現同學的優點,看到自己的不足,在交流與評價中鍛煉能力,使學生獲得相對完整的、扎實的專業應用知識。學生參與評價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為完成下一個任務奠定良好的基礎。
任務驅動教學實例 下面以本課程模塊二中的任務三“帶助獨立基礎三面投影圖的繪制”為例,說明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實施過程。
1.創設情境,提出任務。首先用課件給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建筑基礎,講解基礎在建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然后提出任務,讓學生思考“帶助獨立基礎三面投影圖”怎樣繪制。
2.引導學生討論分析任務。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學生分析帶助獨立基礎是由哪幾個基本部分組成的,讓學生回憶這些基本體三面投影是怎樣畫的,然后再讓學生思考繪制帶助獨立基礎三面投影圖的步驟,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發表各自的觀點,最后教師歸納總結繪制步驟以及注意事項 (比如表面交線問題,1學時)。
3.探究協作完成任務。學生通過小組協作自主完成帶助獨立基礎三面投影圖的繪制。在此環節中教師只起輔助作用,當學生小組出現問題時,教師幫助解決問題(2學時)。
4.評價任務,總結提高。任務完成后,參照評分標準,先讓學生自己給出一個客觀評價,然后小組成員之間互評,指出對方的不足,最后每組推選出一份作業參加最優作業評選,將選出的最優作業在展示欄展出,供大家學習參考。其他學生的作業由教師收回,課后評價,以便學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進行總結提高(1 學時)。
任務驅動教學法完全顛覆了傳統教與學的結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知識的設計者、引導者、輔導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目標更明確、具體,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也可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分組后,必然導致小組之間的競爭,這樣可促進小組內部的凝聚力,激發小組內部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競爭與協作中完成任務。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模式值得學習、研究和推廣。
[1]張家善.任務驅動法在AutoCAD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西部科技,2009(13).
[2]裴麗娜.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教學的探索[J].科技教育,2010(13).
[3]叢培麗.探索任務驅動教學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
[4]孟春芳.談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建筑制圖課程教學[J].山西建筑,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