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營 陳 亮 楊海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1]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類型,在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是社會進步發展的必然趨勢,也為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存在著一系列問題,比如:學生素質普遍下降;教學資源不足;教育理念落后;重智育教育、輕德育教育;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重學生成才、輕學生成人;以及新一代大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學生如何適應社會等等,已經難以適應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為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實現高職人才培養與實際就業崗位技能要求的“無縫對接”,唐山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借鑒導師制和導生制長期實踐的經驗和成果,探索創建了“雙導制”教育模式。
高職“雙導制”是對高職院校學生同時實施導師制和導生制、德育指導與學業指導同步進行的全新教育模式。其中把導師的工作內容確定為“五導”—導生活、導學習、導思想、導成長、導成才,自學生入學直至畢業的三年時間,要求導師負責學生的生活習慣、專業學習、思想素養、心理疏導、生涯規劃、黨團知識、能力培養、“三觀”教育、就業指導等方面,核心目標是因材施教和學生的健康發展;把導生的工作內容確定為“三導”—導生活、導學習、導融入,自學生入學直至一年級結束的一年時間,要求導生負責新生的日常管理、校園熟悉、生活適應、學習方式、活動開展、社團介紹、黨的啟蒙教育等方面,核心目標是分享經驗和適應融入新環境。
導師制起源于14世紀的英國牛津大學。它是一種由導師對學生進行學習、生活、品德等方面進行個別指導,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彌補課堂教學不足,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大學教學任務的一種人才培養制度[2]。近年來,國內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以及建立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制度——導師制,以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這種制度要求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與成長。[3]
導生制(Monitorial system)又叫貝爾—蘭卡斯特制,是由英國國教會的貝爾(Andrew Bell,1753-1832)和公益會的教師蘭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1778-1838)所開創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就是教師上課時先選擇一些年齡較大或較優秀的學生進行教學,然后,由這些學生做“導生”,每個導生負責把自己剛學的內容教給一組學生。導生不但負責教學,而且還負責檢查和考試,完全是教師的助手。有了導生的幫助,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大大減輕了,因而能夠教育更多的學生。[4]隨著時代的發展,導生制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現在的導生制是選拔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綜合能力較強的高年級優秀學生擔任導生,協助學校對新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習生活指導的一種全新管理模式[5]。
在國內把導生制和導師制結合起來開展“雙導制”的有福建農林大學、貴州大學、深圳大學,他們只是在本科生中進行了嘗試。但針對高職辦學特色和學生特點實施“雙導制”模式還是一個全新的探索和實踐。
(一)引導新生。對于剛踏入大學之門的新生們,環境的改變使他們很難一下子迅速調整而進入角色。“雙導制”中的導師與導生可以幫助他們快速適應大學生活,把握好人生方向。
(二)鍛煉老生。“雙導制”給老生們搭建了一個綜合能力提升的平臺,更是鍛煉學生、培養學生干部、選拔學生黨員的良好載體[6]。導生通過開展引導工作,角色上有了一個轉變,從原來的被動工作轉為了主動工作,培養了自己主動思考的好習慣,也提高了自身的演講能力、社交能力、組織能力、應變能力等素質。
(三)有利于因材施教。導師針對學生的特點具體指導 ,督促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結合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好選修課,拓展知識面,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和發展,為學生個性發展和創造潛能的發揮提供條件。
(四)有利于職業技能的培養。導師都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指導他們專業知識拓展學習,鍛煉和培養他們實踐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7]
(五)有利于實現教書與育人的統一。解決傳統教育中人為地將思想教育和專業教育分離的矛盾,讓師生全都參與到學生的培養中來,對學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學習、成長、成才等方面引導,堅持從學生一入學到畢業的整個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目標[8]。
(六)有利于優化育人環境,促進學校管理。“雙導制”可以大大增加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機會,促進他們的感情,培養他們的愛心,形成良好的風氣,從而為創造良好的校園風氣做出貢獻。
以每個班級為基本單位,安排導師和導生,考慮到導師既要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還有一定的管理工作,時間和精力有限,為了保證每名學生得到充分的指導,提高工作開展的效果,所以按照每十名學生配備一名導師;在高校男、女生公寓是不允許異性進入的,所以為了保證導生能夠深入到新生宿舍更好地開展工作,所以每個班級配備男、女導生各一名。這樣每個班級都有幾名導師和兩名導生共同負責。導師既全方位培養指導學生又對導生進行工作方式、方法的指導和監督,導生受導生組組長和導師的雙重領導。
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反饋工作動態、總結指導經驗、溝通各種情況、研究解決問題,各位導師和導生們的創造性的工作方式方法相互共享,使管理工作更規范、更有成效。
1.導師的職責: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導學生的興趣、個性和特長,采取整體與個別輔導相結合,關心幫助分包學生;從關心學生學業進步入手,因人而異地制定指導計劃,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引導學生參加積極向上的課外文化娛樂活動,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發展個性特長的熱情;關注并掌握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表現過程,幫助、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質;系統考察和評定所指導的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學習情況,及時填寫工作記錄,建立每一名學生的成長檔案。
2.導生的職責:引導新生盡快熟悉校園環境,適應大學的管理模式、教學方式、學習方法;及時了解新生的思想動態,引導新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遠大的理想,增強集體榮譽感,培養愛校榮校的情感;引導新生開展各類有意義的活動,參加社團組織,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及時了解學生身心發展情況,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深入新生宿舍內部,引導新生保持良好的宿舍衛生和宿舍安全;協助導師開展工作,完成布置的各項任務。
為了探索實踐“雙導制”教育模式,自2010年6月份唐山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開始在2010級8個新生班中全面推廣。
1.組織機構。成立“雙導制”領導小組,它是整個教育模式實施的核心機構,負責機制的構建、規章制度的制定、工作的開展運行、任務的設計安排、人員的選拔考核、過程的監督控制、效果的評價考核等。
2.制度保障。制定了完整工作流程和規章制度以及實施細則,包括 《“雙導制”工作領導小組》、《“雙導制”模式工作圖》、《“雙導制”實施辦法》、《導生工作細則》、《導師工作細則》、《導師工作流程圖》、《導生工作流程圖》、《例會制度》、《“雙導制”考核和激勵辦法》等,做到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9]
3.人員的選拔聘用。為確保導師和導生兩支工作隊伍的質量,保證教育和實施效果,充分做好導生和導師的選拔聘用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招聘條件,并張貼公布,充分做好發動宣傳,認真組織報名篩選,導生還要安排競聘演講、面試,還要經過集體培訓、考核通過后方可確定聘任并頒發聘書,導師聘期三年,導生聘期一年。
4.考核評價。導師每學年考核一次,評選優秀導師,頒發獎品和榮譽證書,并記入教師業務檔案,作為教師年度考核、晉升職稱及職務聘任的參考條件。導生每學期考核一次,評選優秀導生,頒發獎品和榮譽證書,并記入學生檔案,在評優、評先、入黨、就業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和推薦。
考核方式采取過程監督、材料檢查、指導效果、問卷調查、學生座談等項目進行,考核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對于考核不合格的導師、導生解除聘用,嚴格執行退出機制,做好兩支工作隊伍的發展與提高。
自開展“雙導制”教育模式一年多來,通過各位導師、導生、參與人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全系上下形成了團結和諧、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風尚,學生道德水平、紀律觀念明顯增強,刻苦學習、努力成才蔚然成風。
完善的制度建設和體制創新,是保證“雙導制”教育模式科學發展和推進的有力保障,能夠適應形勢的變化,做出及時的的調整和應對,形成模式開展實施的良性循環氛圍。
導師和導生是“雙導制”模式開展的執行者、推動者,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決定了實施效果的好壞以及整個模式實踐的成敗,所以一定要注重導師、導生的選拔與聘用,加強導師、導生的的培訓和管理,真正建設好兩支工作隊伍。
積極利用電視臺、網站、期刊雜志等多種媒體充分展示“雙導制”工作取得的有效成果,使兄弟院校、社會各界都能掌握“雙導制”工作開展的動態,了解這項工作推進的進程。通過探索實踐,在理論及實踐層面為高職院校的育人工作提供先導性經驗,并為教育主管部門對人才全面素質教育戰略的實施提供參考依據。
總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探索創建“雙導制”教育模式,可以實現滿足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要、強化學生的職業規劃和終身發展素養、道德指導與學業指導同步[10]的教育目標,可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大批高技能人才。
[1]萬明春.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精神,迎來教學改革的新時代[J].今日教育,2010(9):18-19.
[2]林若紅.構建有高職教育特色的導師制[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8):141-142.
[3]百度百科.導 師制[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62994.htm.
[4]百度百科.導生制[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258765.htm.
[5]李文晶.“導生制”在高校新生管理中的應用淺析[J].才智,2010(2):298.
[6]伍國勇.農經專業本科“雙導制”教育模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9):4907-4909.
[7]劉學芬,馬香.高職示范院校“三導制”育人模式踐行的實踐與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2010(3):54-55.
[8]黃陽全.關于高職院校導師制的實施[J].職業教育研究,2008(5):62-63.
[9]張鳳營,等.創建高職生“雙導制”教育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21-22.
[10]江浩,何婷婷.實施本科生導師制 增強大學生就業能力[J].科技信息,2009(19):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