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樞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一礦醫院婦產科,河南平頂山 467000
隨著手術和麻醉技術水平的逐漸提高,剖宮產率也在逐年增加,顯著提高了手術安全性,剖宮產作為一種創傷性手術,腹部切口感染是其主要術后并發癥[1],嚴重影響產婦的身心健康。因此控制和預防切口感染已成為醫務工作者需要解決的難題。腹部切口感染若不及時處理,會導致不良后果。現選擇該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分娩的剖宮產患者術后腹壁切口感染13例進行感染因素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在該院住院分娩的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感染患者13例,年齡 21~38 歲,平均年齡(27.56±1.32)歲;首次妊娠 8 例,2次妊娠5例;縱切口9例,橫切口4例,均為足月妊娠。
所有患者都伴有發熱≥38℃,11切口部分裂開,2例全部裂開,深達腹直肌前鞘。切口有紅、腫、熱、痛及有膿性分泌物溢出,局部有壓痛。
診斷為切開感染后立即在感染處拆除縫線敞開切口,徹底清創,膿腫位置比較深時,應用過氧化氫、生理鹽水及稀碘伏反復沖洗創口,清除失活壞死組織,拭盡分泌物后置引流條,糾正貧血。根據切口情況按時換藥,有健康肉芽生長時進行2期縫合,靜脈使用抗生素,換藥直至切口瘢痕愈合。
13例切口感染的患者均治愈,11例切口部分裂開患者紅腫熱痛的,經加強換藥等處理切口一期愈合;2例全部裂開患者經再次清創2期愈合,愈合時間均在2周以上。
該研究術后切口感染患者中肥胖2例,肥胖者脂肪層肥厚影響操作,一般認為當腹部脂肪厚度>4 cm時,皮膚皺褶多,消毒不徹底,導致切口部位的縫線增多,使手術時間延長。同時血液循環差,易形成死腔,引起產婦術后發生脂肪液化,為細菌提供了繁殖環境,所以感染機會明顯增加,可見肥胖是影響術后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該組患者中有2例貧血,1例營養不良,研究表明,貧血、營養不良引起切口感染的發生率為20%~25%,主要原因為貧血、營養不良導致機體防御機能差、抵抗力下降,對細菌的易感性增加,影響切口處合成蛋白和膠原,且孕期低蛋白血癥可導致組織水腫、術后切口滲液增多,從而引發術后切口感染。2例陰道感染患者,原因可能為孕婦自身可能有陰道炎癥,孕晚期或有性生活,產前檢查次數多。因此應密切觀察進入產程的孕婦,減少不必要的檢查。如果檢查次數增多就會破壞生殖道的天然屏障,導致一些致病菌進入切口而造成感染。可見生殖道感染也會增加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的危險。患者中有1例產程過長術后切口發生感染,分析原因是過長的產程增加了檢查次數,就相應增加了細菌進入宮腔的機率,因此產程過長也是導致切口感染的因素。該研究術后切口感染患者中有5例手術時間較長,有研究顯示手術時間過長是導致切口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手術時間應控制在1 h左右[2],說明手術醫師熟練的操作也是防止手術切口感染的關鍵因素之一,手術時間延長使創面暴露時間長,細菌增多;手術時間延長使傷口的出血量增多,切口感染的機會也增加;手術時間延長使得創面干燥,更有利細菌的繁殖。可見手術時間過長,止血不徹底,失血過多,是導致切口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
要準確縫合肥胖者切口,并且要切緣整齊、皮下脂肪層切口壁上下垂直,若縫合偏斜時易留死腔,嚴密止血,如切口有活動性出血時應單獨縫扎,防止形成血腫,縫合動作輕柔、快速,盡量用較細的縫線,防止縫合過密和過松,縫合過密導致組織缺血、壞死及縫線的異物反應,過松會引起切口兩端撕裂,縫合皮下脂肪層前用生理鹽水沖洗切口,沖洗掉已壞死脫落脂肪組織,并且對手術時間進行控制。有研究顯示手術延長1 h,感染率可增加1倍[3]。產科醫生應加強管理,加強責任心,做好孕婦產前檢查保健工作,術前檢查對有感染因素的患者采取相應預防措施。孕婦應在妊娠中,加強營養增強機體免疫力,注意營養均衡,及時糾正貧血,晚期適量補充鐵劑,預防切口感染的發生。適當檢查判斷胎方位,但一定注意不要過于頻繁,為防止產程延長,減少不必要的陰道查及肛查,如陰道檢查次數、導尿次數>2次或肛查次數>3次,都會增加術后切口感染的危險[4]。嚴格掌握剖宮產手術指征,預防感染。規范手術操作,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認真細致的操作技術可保護組織使其損傷減少,從而有效的防止感染。給予患有陰道炎的孕婦進行及時的治療,對于陰道分娩困難的孕婦及時行剖宮產術,避免產程過長。對不能進食者,應注意補充能量、液體,防止發生電解質紊亂。術后應合理使用抗生素,目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多為醫院內感染的病原菌,可選用對這些病菌有強大殺滅功能,且起效迅速的抗生素,如第三代頭孢菌素類等抗生素。因為一般在術后24 h內為傷口被細菌感染的危險期,因此,為防止手術切口感染,提倡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生素[5],一般手術開始前30 min靜滴抗生素十分重要,使抗生素能在切口周圍保持有效濃度,有利于防止術后切口感染。同時應加強術后對切口的換藥,保持切口清潔、干爽,避免劇烈運動,減少腹壁張力。如出現了切口感染應及時治療。
綜上所述,剖宮產切口感染與多種因素相關,提高患者對感染的認識,加強孕期保健,對切口感染的相關因素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能有效防止切口感染地發生。
[1]滕淑賢.剖宮產切口感染50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1,18(3):288-289.
[2]馬桂棟,龔時鵬,余艷紅.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的術中和術后相關因素分析[J].第一軍醫大學學報,2005,25(8):1005-1005.
[3]左緒磊.婦產科感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2.
[4]陳茹.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感染22例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15):2466-2467.
[5]楊慧霞,任茁.剖宮產圍手術期預防性抗菌素的應用[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10):73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