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麗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蘇州 215001)
基于MOODLE的高職學生英語協作學習探究
陳穎麗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蘇州 215001)
從建構主義理論出發,以高職院校應用英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基于MOODLE的英語口筆譯實踐課程的實證研究,重點探究了學生協作學習活動的方式,從而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合作的工學結合的英語教學新模式,旨在使網絡學習的負面影響最小化,使多媒體網絡能有效地促進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
高職;英語;MOODLE;協作學習;CDIO
21世紀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現代教育技術不斷得到應用和普及,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語言教學成為國內外現代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高校英語教學改革探討的熱點。網絡學習在帶給我們快捷和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網絡學習中的師生分離導致教師角色淡化,教學管理弱化;二是由于網上良莠不分的海量信息和信息組織的無序性、恐懼性,導致學習者出現“信息迷航”、“信息超載”、“信息疲勞”、“信息行為失控”等現象。因此,網絡學習必須依賴學習者的自我監控能力。
將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進行真正的整合,利用網絡課程的優勢,通過協作學習減少網絡學習的負面影響,營造一種多元化、立體化的新型教學環境,采取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外語的能力,這是筆者要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即模塊化面向對象的動態學習環境,是一套基于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設計開發的開放源代碼的網絡教學平臺。較之其他以課程為中心的課程管理系統,MOODLE較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教育理念,是一個比較完善的教學平臺,不僅能為學校教學資源的整合、共享、優化、積累提供平臺,還能為教師提供信息化課程設計環境、網絡施教環境、在線布置作業及測試等教學活動環境,為學生提供虛擬課堂的學習環境、參與作業及測試等教學活動環境,有利于進行自主性、研究性學習。
我校的MOODLE建設情況良好,所有課程初步實現了網絡教學,語言類在線建設課程共有46門,部分課程已經比較完善成熟,為筆者的課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并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的,強調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協作式學習是讓很多學習者共同完成某項學習任務,學習者在與同伴的溝通、協調、合作下形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協作式學習為學習者提供了共享信息、交流合作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習者高級認知能力的發展、健康情感的形成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雖然CDIO是一種工程教育模式,但是同樣適合英語教學,尤其是小組學習任務或項目,可以較好地體現CDIO的理念,通過構思、設計、運行和操作的過程,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個人能力和協作能力得到鍛煉。
研究對象為某高職院校二年級英語專業學生,研究方法是對基于MOODLE的英語口筆譯實踐課程進行一學期的教學實驗,然后采取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運用問卷采集研究數據,分析實驗效果以及網絡課程與協作學習對學習者的影響。
該課程采取網絡課程、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協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以模塊化方式組織課程內容。每個模塊的具體操作方式按照CDIO模式運行:首先,在網絡課程上進行專題討論,引導學生進入該模塊的學習情境;其次,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相關的課程講解和操練,重點進行討論和答疑;再次,以小組任務或項目的形式促使學生對所學模塊內容在課外進行拓展訓練和協作學習;最后,在課堂上匯報或展示協作學習的成果。
該課程的MOODLE網絡課程也以模塊的方式進行組織,每個模塊主要包括討論區、作業區、課程資源區等。討論區主要供師生進行專題討論,如第一模塊的“外事接待”設置的討論區就外事接待的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項進行討論,鼓勵學生自己進行學習和資料搜集;在作業區布置小組作業,要求通過小組討論和協作,就如何進行外事接待完成一個PPT,表明本組的觀點。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選擇小組進行匯報交流點評,并對外事接待的相關內容進行筆頭和口頭翻譯的操練,然后,要求學生在課外通過小組協作學習,構思并設計一個外事接待情境,創作并拍攝一個視頻,上傳MOODLE進行共享、交流和評價。
教學實驗后,對兩個班3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7份,問卷調查的結果主要反映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有80%的學生對網上學習興趣不大,除了完成網上作業,平時很少學習網絡課程,但是喜歡與同學一起學習,特別是進行網上交流,其中75%的學生認為最有效的交流方式是直接交流。由此可見,應更多地將MOODLE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平臺,而不是取代課堂教學。一方面,學習者可以進行面對面的促進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在面對面交流有障礙或不方便時借助平臺進行互動。在課堂活動中要求小組成員進行討論,鼓勵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在實驗中得到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認可,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證明這種結合模式是比較合適的,今后的教學應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網絡學習的興趣。
2.在網絡課程學習中對學生幫助較大的依次是:案例分析、課文講解、背景資料、即時練習及面授輔導。學生認為網絡課程的內容按重要性依次為:媒體素材、媒體課件、案例與題庫及學習軟件。從學生的反饋看來,今后在英語教學中應更多地關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學習情境設置,如真實案例的分析與模擬,真正體現工學結合,即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在工作中運用。另外,在網絡課程建設方面,應更注重運用現代多媒體開創比一般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更為生動活潑的語言教學環境,增加媒體素材、媒體課件、案例與題庫及學習軟件,不斷完善網絡課程,使網絡課程更充分有效地發揮優勢。
3.學生網上學習時喜歡的活動有:上網查找資料、與同學交流意見、瀏覽其他同學的作業并發表意見、自主學習(觀看各種軟件或網上測試)。為了避免學生因大量的網絡信息而產生“信息迷航”等負面影響,教師對學生上網查找資料給予較為明確的指導或范圍,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上網查找資料的效率,同時,各種幫助學生學習的教學軟件和測試軟件也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吸引力。MOODLE的開放性和互動性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值得進一步開發此類功能。
4.通過網絡學習學生最大的收獲有:掌握了Word和PPT等工具,學會了利用網絡搜集資料,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了自己分析判斷評價的能力,學到了課外知識,鍛煉了與人交流協作的能力。學生的體會和總結證明,基于MOODLE的學生協作學習模式確實具有優勢。這種網絡課程、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協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能力,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消除消極的情感影響,充分發揮任務教學法的效益,可使學生進一步激發英語學習的興趣及潛能,提高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全面發展綜合素質。
5.現有課程基本能滿足學生需要,需要改進的方面依次為:互動不夠廣泛、使用不夠方便、視頻內容不夠豐富、師生交流不夠便利。經過一年的建設,網絡課程已經初具雛形并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應該看到,需要改進和完善的方面還有很多,尤其是在發揮MOODLE強大的交互功能方面,還需要進行深入的探索和開發。包括增加師生詞匯共建、師生教學資源共建等,隨著其他交互功能的逐步開發和使用,MOODLE將成為一個真正的師生共建、師生互動的交互性網絡課程平臺。
6.有70%的學生喜歡協作學習方式,能夠進行協商共同解決問題,對小組共同完成的任務結果較滿意,愿意嘗試新的協作方式。通過此次實驗證明,在英語教學中,協作學習有著積極的意義。首先,協作學習從根本上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協作學習中的小組形式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使組內每個學生都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價值得以實現,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與自尊心。其次,協作學習有利于學生間及師生間的互動,可以培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團隊合作精神,為英語課堂教學營造參與、協作、競爭等良好的交流氛圍。再次,協作學習可以體現學生之間合作與發展的精神,學生通過參與體驗過程,可以培養集體觀念和團結協作的觀念,同時,學生整體可獲得共同發展的機會。
7.教師的評價對學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有90%的學生更樂于接受教師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在評價方式上,應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學生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MOODLE平臺的評價功能,MOODLE支持分數制和等級制兩種評價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組合出多種評價策略。另一方面,對課堂環節的匯報和展示的評價可以實現學生自我評價、學生間相互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加強學習者參與協作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
綜上,采取網絡課程、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協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減少網絡學習的負面影響,CDIO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創造一種自主、探究、合作的工學結合的英語教學新模式,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積極探究的興趣及協作學習的效果。基于MOODLE的網絡課程還需要進一步開發和建設,尤其是應進一步加強MOODLE平臺的互動功能,使其能真正發揮網絡課程的最大優勢,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1]陳堅林.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下計算機網絡與外語課程的有機整合[J].外語電化教學,2006,(6).
[2]陳琦,張建偉.建構主義與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8,(3).
[3]顧佩婭.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4]何高大.大學生對多媒體技術輔助大學英語教學的適應性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6,(6).
[5]梁玉玲,夏紀梅.對大學新生英語課程實施任務教學法中情感因素的調查與發現[J].井岡山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7).
[6]GabbertB ,Johnson D W,Johnson R T.Cooperative learning,group-to-individualtransfer,process gain,and the acquisition of cognitive reasoning strategies[J].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1986,120(3):265-278.
G715
A
1672-5727(2012)03-0034-02
陳穎麗,碩士,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講師,文秘專業主任,研究方向為機輔語言教學。